四氯邻苯二酚与叠氮钠协同毒性分子机理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21407163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
    26.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B0603.大气污染与控制化学
  • 结题年份:
    2017
  • 批准年份:
    2014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5-01-01 至2017-12-31

项目摘要

Tetrachlorocatechol (TCC) is one of the major genotoxic quinoid metabolites of the widely used wood preservative pentachlorophenol (PCP). NaN3 has been widely used as pesticide in agricultural industry. The residue of both compounds may coexist in the environment. During our study on the mechanism of toxicity of PCP quinoid metabolites, we found that NaN3 could markedly enhance TCC-induced cytotoxicity in a synergistic mode in E. coli, but its underlying molecular mechanism remained a puzzle. In this project, we plan to investigate the reaction between TCC and NaN3. First of all, the reaction products will be isolated, purified and identified by complementary application of various analytical methods. Secondly, the free radical intermediates will be detected by ESR spin trapping method and further identified by simulation and separation. Based on these data, we will propose a possible molecular mechanism for the reaction between TCC and NaN3. Then the reactive species responsible for synergistic toxicity will be identified based on the proposed mechanism and further confirmed by model biological molecules and cellular experiments. We hope to elucidate the underlying molecular mechanism for TCC/NaN3-induced synergistic toxicity, and verify whether this is a general mechanism for other polyhalogenated catechols.
四氯邻苯二酚(TCC)是广泛使用的木材保护剂五氯酚(PCP)的一种主要的具有遗传毒性的醌类代谢物。叠氮钠(NaN3)作为杀虫剂在农业生产中广泛使用。这两种化合物都可能会在环境中有一定浓度的残留,并很可能会同时存在环境中。然而,在研究PCP的醌类代谢中间物的毒性机制过程中,我们意外地发现NaN3能以协同的方式显著促进TCC所导致的对大肠杆菌的细胞毒性,然而其潜在的协同毒性分子机制仍不清楚。本项目拟从TCC/NaN3反应的本身入手,首先分离反应可得到的终产物,并分别进行结构鉴定。其次,采用电子顺磁共振等方法检测反应中产生的自由基中间体,并利用模拟,分离等方法加以确定。在此基础上,提出TCC/NaN3反应的可能机理,推测其产生协同毒性的活性分子,进而利用生物模型分子以及细胞实验加以验证。最后,希望阐明TCC/NaN3的完整反应机理,解释其协同毒性,并验证此机理是否也适用于其它的多卤代邻苯二酚。

结项摘要

我们最近已经报道了在细菌模型中叠氮钠能以协同的形式显著提高四氯邻苯二酚所致的细胞毒性。但是,其潜在的化学机理并不清楚。在本研究中,我们确定了叠氮钠与四氯邻苯二酚的主产物是独特的缩环产物2-(氯氰亚乙基)-5-氨基-4-氯-3(2H)-呋喃酮(CACF),副产物是两种醌类化合物。综合利用ESR, HPLC, FTICR/MS和N15-末端取代的叠氮钠,我们检测到并表征了两个主要的自由基中间体,它们是叠氮基取代的多氯-O-半醌自由基。基于这些数据,我们提出了叠氮钠与四氯邻苯二酚反应的新型分子机制:N3- 会首先进攻由四氯邻苯二酚自动氧化生成的四氯-O-半醌自由基,形成第一个不稳定的4-叠氮基-3,5,6-三氯-O-半醌自由基。该自由基进一步被另一分子的N3-进攻生成反应活性更高的第二种4,5-二叠氮基-3,6-二氯-O-半醌自由基中间体。大部分的该自由基中间体可能会发生非同寻常的两性离子重排形成低毒的缩环产物CACF,少部分的二叠氮自由基会进一步脱氮生成毒性更高的一叠氮一氨基取代的邻苯醌。形成这种高毒性的邻苯醌化合物产率正好与TCC/NaN3产生协同毒性的特殊比例完成一致。此研究首次检测并鉴定了一种独特的两性离子重排环缩合产物和两种非同寻常的叠氮基-O-半醌自由基。这两种活性叠氮基-O-半醌自由基的形成可能是四氯邻苯二酚和叠氮钠产生协同毒性的原因之一。该反应机理适用于所有4,5位被卤代的邻苯二酚与叠氮钠的反应。本研究将对后续研究多卤代芳香污染物与叠氮钠的环境,生物,化学行为提供进一步的理论指导。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6)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Delivering the cell-impermeable DNA 'light-switching' Ru(ii) complexes preferentially into live-cell nucleus via an unprecedented ion-pairing method.
通过前所未有的离子配对方法将细胞不可渗透的 DNA“光开关”Ru(II) 复合物优先输送到活细胞核中
  • DOI:
    10.1039/c5sc03796d
  • 发表时间:
    2016-07-01
  • 期刊:
    Chemical science
  • 影响因子:
    8.4
  • 作者:
    Zhu BZ;Chao XJ;Huang CH;Li Y
  • 通讯作者:
    Li Y
Mechanism of Intrinsic Chemiluminescence Production from the Degradation of Persistent Chlorinated Phenols by the Fenton System: A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 Study and the Critical Role of Quinoid and Semiquinone Radical Intermediates.
Fenton 体系降解持久性氯化苯酚产生本征化学发光的机制:构效关系研究以及醌型和半醌自由基中间体的关键作用。
  • DOI:
    10.1021/acs.est.6b04664
  • 发表时间:
    2017-03-07
  • 期刊: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 影响因子:
    11.4
  • 作者:
    Gao HY;Mao L;Li F;Xie LN;Huang CH;Shao J;Shao B;Kalyanaraman B;Zhu BZ
  • 通讯作者:
    Zhu BZ
Molecular Mechanism of Metal-Independent Decomposition of Organic Hydroperoxides by Halogenated Quinoid Carcinogens and the Potential Biological Implications
卤代醌类致癌物不依赖金属分解有机氢过氧化物的分子机制及其潜在的生物学意义
  • DOI:
    10.1021/tx500486z
  • 发表时间:
    2015-05-01
  • 期刊:
    CHEMICAL RESEARCH IN TOXICOLOGY
  • 影响因子:
    4.1
  • 作者:
    Huang, Chun-Hua;Ren, Fu-Rong;Zhu, Ben-Zhan
  • 通讯作者:
    Zhu, Ben-Zhan
致癌性卤代醌与有机氢过氧化物不依赖金属分解的分子机制及其潜在生物学意义
  • DOI:
    --
  • 发表时间:
    2015
  • 期刊:
    中国科学:化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朱本占;刘玉祥;任福荣;黄春华
  • 通讯作者:
    黄春华
A combined experimental and computational investigation on the unusual molecular mechanism of the Lossen rearrangement reaction activated by carcinogenic halogenated quinones.
致癌卤代醌激活Lossen重排反应异常分子机制的实验与计算相结合研究
  • DOI:
    10.1021/jo5022713
  • 发表时间:
    2015-01-02
  • 期刊:
    The 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
  • 影响因子:
    --
  • 作者:
    Shan GQ;Yu A;Zhao CF;Huang CH;Zhu LY;Zhu BZ
  • 通讯作者:
    Zhu BZ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微囊藻毒素-L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在自来水处理中降解产物分析
  • DOI:
    10.3760/cma.j.issn.0253-9624.2018.09.006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 影响因子:
    --
  • 作者:
    丁新良;朱鹏飞;黄春华;张琦;朱晶颖;刘文卫;周伟杰
  • 通讯作者:
    周伟杰
醛肟类神经性毒剂防治药物的新型解毒分子作用机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中国科学:化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任福荣;肖璇;谢琳娜;徐丹;邵杰;黄春华;朱本占
  • 通讯作者:
    朱本占
基于报告基因试验的饮用水雌激素内分泌干扰活性分析
  • DOI:
    10.3760/cma.j.issn.0253-9624.2017.02.016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 影响因子:
    --
  • 作者:
    丁新良;张洁;张琦;黄春华;周伟杰
  • 通讯作者:
    周伟杰
一种新型以碳为中心的醌酮自由基的检测和鉴定
  • DOI:
    --
  • 发表时间:
    2013
  • 期刊:
    科学通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朱本占;夏海英;覃浩;单国强;黄春华;任福荣;邵杰;曲娜
  • 通讯作者:
    曲娜
洁净室亚微米颗粒污染的模型模拟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环境科学与技术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黄春华;陈可;王汉青;胡建军
  • 通讯作者:
    胡建军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黄春华的其他基金

多环芳胺致癌的新型光致活性自由基的生成及DNA损伤机理研究
  • 批准号:
    21777180
  • 批准年份:
    2017
  • 资助金额:
    64.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