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失重时血管反应性降低的新机制:硫化氢机制

批准号:
81100228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
23.0 万元
负责人:
刘书娟
依托单位:
学科分类:
H0211.血管发生及血管结构与功能异常
结题年份:
2014
批准年份:
201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
汪德生、徐冲、吴峰、王惠娟、王颜晴
国基评审专家1V1指导 中标率高出同行96.8%
结合最新热点,提供专业选题建议
深度指导申报书撰写,确保创新可行
指导项目中标800+,快速提高中标率
微信扫码咨询
中文摘要
失重时外周动脉收缩功能降低是立位耐力不良发生的重要原因。已知NO的生成增加是失重时血管收缩力减弱的原因之一,而既可独立又可通过与NO相互作用对血管张力起调节作用的新型气体信号分子H2S,在其中的作用尚不清楚,明确这一问题必将为阐明立位耐力不良的机制、对抗立位耐力不良的发生提供新的理论基础和解决靶点。本项目拟利用尾吊大鼠模拟失重,观察外周动脉(颈动脉、腹主动脉、股动脉)血管H2S生成水平及硫化氢合成酶CSE 蛋白和mRNA表达的变化,进而运用硫化氢合成前体CSE底物L-半胱氨酸和CSE的抑制剂PAG观察对尾吊大鼠外周动脉收缩功能的影响,以明确硫化氢在失重时血管收缩力减弱中的作用。然后进一步探讨失重时H2S和NO的相互作用,明确失重时二者对外周血管张力的调节是否协同。最后在整体水平验证失重时H2S生成的改变能否引起总外周阻力改变而影响血压调节,以及失重时H2S和NO的相互作用对血压调节的影响。
英文摘要
通过本研究发现模拟失重大鼠颈动脉、股动脉、腹主动脉中H2S合成酶CSE mRNA、蛋白表达及H2S生成速率显著增加,而胸主动脉中CSE mRNA、蛋白表达及H2S生成速率未发生显著性变化。.离体血管功能检测结果显示模拟失重后大鼠颈动脉、股动脉、腹主动脉对苯肾上腺素(PE)的收缩反应性显著降低。.在尾吊组大鼠颈动脉、股动脉中运用NO合酶抑制剂L-NAME、CSE抑制剂PAG及L-NAME+PAG分别预孵育30min后,发现对PE的收缩反应性均显著升高,提示了在尾吊组大鼠颈动脉、股动脉中H2S和NO一样,起着舒张血管的作用;运用H2S前体L-半胱氨酸(L-Cys)发现能够诱导PE预收缩的尾吊组大鼠颈动脉、股动脉血管环舒张,进一步证实了模拟失重后颈动脉、股动脉中H2S生成增加,对颈动脉、股动脉产生舒张作用,降低了血管的收缩反应性,提示了H2S生成增加是模拟失重时血管反应性降低的机制之一。.而在尾吊大鼠腹主动脉中发现PAG与L-NAME相反,显著降低了PE的收缩反应, L-NAME+PAG 组逆转了PAG的作用;L-Cys对PE预收缩的腹主动脉血管环有进一步收缩的作用,进一步证实了H2S在尾吊大鼠腹主动脉中产生收缩作用。提示了在腹主动脉中H2S和NO的作用相反,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失重时由于一氧化氮的过度升高而引起的血管反应性损伤,H2S与NO可能共同形成一个独特的气体信号网络,既相互独立又以网络调节的方式共同参与心血管疾病的调控机制,具体的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整体水平的结果显示运用PAG后,尾吊组大鼠的血压的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同时运用L-NAME和 PAG显著逆转了尾吊组对PE的低反应性,提示了在整体水平上H2S展现了和NO一样的舒张血管的作用。本项目证实了H2S参与了模拟失重时血管功能改变的机制,为阐明航天飞行后立位耐力不良发生的机制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为对抗立位耐力不良提供了新的解决靶点。.最后,本项目还进一步探讨了模拟失重对大鼠心脏H2S生成的影响。
专著列表
科研奖励列表
会议论文列表
专利列表
国内基金
海外基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