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刺激因子HSS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批准号:
81100310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
23.0 万元
负责人:
李文
依托单位:
学科分类:
H0311.肝保护和人工肝
结题年份:
2014
批准年份:
201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
唐佐青、吴媛、俞豪、蒋淑君、韩丽红、李胜兰
国基评审专家1V1指导 中标率高出同行96.8%
结合最新热点,提供专业选题建议
深度指导申报书撰写,确保创新可行
指导项目中标800+,快速提高中标率
微信扫码咨询
中文摘要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是肝胆临床外科中常见的问题,如肝外伤、肝切除和肝移植,是影响肝脏疾病预后和肝脏手术成功率的重要因素。应用具有肝细胞保护作用的生长因子为HIRI的防治提供了新途径。作为肝源性、肝脏特异性的生长因子,近年来发现肝刺激因子HSS具有肝细胞特异性的保护作用,显示出在肝脏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潜力。其保护机制还不明确,可能与稳定线粒体膜孔道MPT、减轻内质网应激有关。由此出发,本项目拟设计研究HSS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利用肝细胞缺氧-复氧模型,检测过表达和抑制HSS的肝癌细胞对损伤的耐受能力,进一步通过检测线粒体的功能、线粒体MPT孔的开放、内质网应激反应,研究HSS对肝脏损伤的保护机制。进而在小鼠肝脏缺血-再灌损伤动物模型上,研究HSS的保护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本研究不仅为HSS的肝细胞保护提供新的理论基础,而且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为临床实际应用奠定了基础。
英文摘要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是肝胆临床外科中常见的问题,如肝外伤、肝切除和肝移植,是影响肝脏疾病预后和肝脏手术成功率的重要因素。其机制可能与氧化应激、钙超载、炎症反应引起的肝脏损伤有关。应用具有肝细胞保护作用的生长因子为HIRI的防治提供了新途径。近年来发现,肝刺激因子HSS作为肝源性、肝脏特异性的生长因子,具有肝细胞特异性的保护作用,显示出在肝脏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潜力。本研究利用肝脏缺血-再灌损伤的细胞和动物模型,评价HSS基因治疗对于肝脏缺血-再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应用缺氧-复氧处理肝癌细胞模拟体内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现,HSS基因治疗组H/R后细胞存活率升高和细胞凋亡水平降低,且ATP含量、线粒体膜电势较高,线粒体细胞色素C的漏出减少,ROS产生降低。提示HSS可以抵抗缺氧-复氧损伤引起的肝细胞损伤,其保护机制可能与减轻H/R引起的肝细胞的线粒体损伤、线粒体途径的细胞凋亡、线粒体ROS的产生有关。. 进一步利用小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发现,HSS基因治疗可以减轻小鼠缺血/再灌注(I/R)引起的肝脏功能损伤、肝脏形态结构改变及肝细胞凋亡,与对照组比较HSS治疗组肝功能ALT、AST、LDH水平降低,肝组织形态学有明显改善,肝小叶结构较完整清晰,肝细胞变性、坏死减少,肝组织坏死面积明显减少,肝细胞凋亡减少。且HSS治疗组线粒体的亚显微结构,线粒体ATP水平明显改善,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I的活性升高,表明HSS对I/R损伤的肝细胞保护作用与HSS保护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有密切关系。. 本研究首次证明了腺病毒载体介导的HSS基因转染可以减轻小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对肝细胞低氧-复氧损伤也有保护作用,提示其作为肝细胞保护剂应用的可能。HSS减轻肝细胞缺血-再灌损伤的机制与促进线粒体功能、降低线粒体膜通透性,减少线粒体ROS产生,提高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活性等有关。本研究不仅为HSS的肝细胞保护提供新的理论基础,而且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为临床实际应用奠定了基础。
期刊论文列表
专著列表
科研奖励列表
会议论文列表
专利列表
Adenoviral Gene Transfer of Hepatic Stimulator Substance Confers Resistance Against Hepatic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by Improving Mitochondrial Function
肝脏刺激物质的腺病毒基因转移通过改善线粒体功能来抵抗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DOI:10.1089/hum.2012.219
发表时间:2013-04-01
期刊:HUMAN GENE THERAPY
影响因子:4.2
作者:Jiang, Shu-Jun;Li, Wen;An, Wei
通讯作者:An, Wei
国内基金
海外基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