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稀濒危蕨类植物白桫椤的交配系统与保育策略研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31500458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
    20.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C0312.保护生物学
  • 结题年份:
    2018
  • 批准年份:
    2015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6-01-01 至2018-12-31

项目摘要

Sphaeropteris brunoniana (Hook.) R. M. Tryon is the only Sphaeropteris species of Cyatheaceae found in mainland China. It is a large tree fern with erect rhizome and considered as relicts of a time when dinosaurs were common. It was listed in the Convention on International Trade in Endangered species (CITES) in 1975 and in the secondary category of state-protected wild plants in China in 1999. Plant mating system is theoretically considered as a significant factor which has the most apparent effects on population genetic diversity and genetic structure. Therefore, it is practically useful in breeding and conservation of endangered species. Studying mating system of S. brunoniana can provide essential information to develop its effective conservation strategies. This program will be through SSR molecular marker and characters of isolated/paired gametophyte cultures to determine mating system of S. brunoniana. Moreover, the ecological coerced factors in the sexual propagation of S. brunoniana will be studied through controlled experiments. The results of this project will be used to provide the foundation for formulating and implementing conservation and management strategies for this endangered species.
植物的交配系统一直被视为影响植物种群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在具体实践中,它能指导濒危植物的遗传育种和保护。白桫椤是中国大陆唯一的桫椤科白桫椤属植物,是一群古老的孑遗树状蕨类,它们是白垩纪时期遗留下来的、与恐龙曾是同时代的植物,被列为《野生动植物濒危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Ⅱ物种,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目前它们在野外的状态不容乐观,对白桫椤开展交配系统和保育策略研究,对保护该物种以及其它桫椤科植物都有重要的科学指导意义。本项目拟通过SSR分子标记以及配子体隔离单培养和双培养,确定白桫椤的交配系统模式,以期了解其种群的交配行为及其维持其种群遗传多样性的意义;并通过控制实验,探讨白桫椤有性繁殖阶段的生态迫胁因子与其濒危的关系,为白桫椤的遗传管理方案和保育策略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结项摘要

开展濒危植物交配系统的研究,对于繁育生物学、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发生在物种繁殖阶段的环境胁迫,往往会对物种的繁殖和种群的更新产生决定性的影响。白桫椤是一群古老的孑遗树状蕨类,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本项目利用SSR分子标记和配子体培养实验确定了其交配系统,探讨了生态因子对其繁殖系统的影响,并根据研究的结果提出了其保护策略。通过开发、筛选的9对多态性扩增引物,对白桫椤10个居群183个体开展了SSR基因分型实验,结果显示:白桫椤具有高水平的异交率以及低程度的近交率。配子体培养实验中发现白桫椤具有较高的自交潜能,在极端条件下能进行完全自交。可见,白桫椤的交配系统趋向于异交,也存在一定的自交能力,属于混合交配模式,在一定条件下能改变其交配方式以适应不利环境。白桫椤高水平的遗传多样性与其偏好于异交的交配方式有很大关系。生态因子控制实验表明:生长密度、光照以及氮、磷对白桫椤的孢子萌发、配子体发育以及生殖结构的形成都有影响,从而影响其有性繁殖。鉴于白桫椤倾向于异交,建议在实施迁地保护时要尽可能在不同地区的居群内进行混合取样,从而促进异交,减少自交或近交的机会;同时需保护其生境,减少人类活动对其生境的破坏。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1)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不同培养基培养对白桫椤孢子萌发及其配子体生长发育的影响
  • DOI:
    --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王紫娟;张武;蔡菲菲
  • 通讯作者:
    蔡菲菲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PET 技术在针刺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 DOI:
    --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中国针灸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郭秋蕾;刘清国;杨芳媛;王赫;战河;纪智;袁静云;王紫娟;梁靖蓉;孙娇
  • 通讯作者:
    孙娇
针刺捻转补泻法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小脑 NE、5-HT 及NO 的影响
  • DOI:
    --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环球中医药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王赫;杨芳媛;战河;郭秋蕾;洪性勋;崔志源;张跃;纪智;袁静云;王紫娟;刘清国
  • 通讯作者:
    刘清国
高血压并心脏损伤的中医学研究进展
  • DOI:
    --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中国中医急症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纪智;张跃;王紫娟;袁静云;梁靖蓉;孙娇;曾天笑;郝晓敏;刘清国
  • 通讯作者:
    刘清国
疣孢漆斑菌Myrothecium verrucaria GH-01漆酶的纯化和酶学性质研究
  • DOI:
    10.13560/j.cnki.biotech.bull.1985.2015.08.018
  • 发表时间:
    2015
  • 期刊:
    生物技术通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王紫娟;赵敏
  • 通讯作者:
    赵敏
捻转补泻手法的发展源流及现代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20
  • 期刊:
    中华中医药杂志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郭秋蕾;刘清国;王赫;杨芳媛;战河;纪智;袁静云;王紫娟
  • 通讯作者:
    王紫娟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