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零价铁体系中典型氯代有机物传质过程及表面活性剂的影响机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41907115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
    25.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D0701.环境土壤学
  • 结题年份:
    2022
  • 批准年份:
    2019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20-01-01 至2022-12-31

项目摘要

The mass transfer process of chlorinated organic contaminants (COCs) is one of the most concerned issues in the field of zerovalent iron (ZVI) dechlorination in soil. It is probably the breakthrough to improve the surfactant-assisted ZVI technique. However,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mass transfer and dechlorination is still to be clarified, as well as the influential mechanisms of surfactants and soil organic matter (SOM) on mass transfer. Thus, in the present study, a typical COCs–2,2’,5,5’-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 (PCB-52) is selected as the target COCs. By establishing the model of PCBs transfer in ZVI-soil system, the mass transfer of PCBs and its relation with dechlorination efficiency will be illustrated. With advanced analyzing methods such as SEM/TEM and XRD, the effects of surfactants and the associated mechanisms will also be illustrated. This research is expected to provide a convincing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upport for the management and remediation of soils contaminated by COCs.
污染物传质过程是零价铁(ZVI)还原降解土壤氯代有机污染物(COCs)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也是表面活性剂强化ZVI修复技术发展的可能突破点。但关于COCs在土壤-ZVI体系的传质过程仍缺乏研究,表面活性剂对传质过程的影响机理尚未明晰。本项目拟以典型COCs—2,2’,5,5’-四氯联苯(PCB-52)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土壤-ZVI体系中PCB-52的传质过程数学模型,定量说明传质过程与降解间的关系;以不同有机质含量土壤为介质,通过不同种类和浓度的表面活性剂调控体系传质过程,利用传质过程数学模型阐明表面活性剂通过调控SOM界面分配行为对PCB-52的传质过程及还原降解的影响,并通过电镜、X射线衍射等表面分析手段揭示影响过程的机理。本研究有助于揭示ZVI降解土壤COCs的反应机制,并为COCs污染土壤风险管控和治理修复提供科学依据及理论支持。

结项摘要

污染物传质过程是ZVI还原降解氯代有机污染物(chlorinated organic contaminants,COCs)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但相关研究仍比较缺乏。本项目以多氯联苯(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PCBs)和短链氯化石蜡(short-chain chlorinated paraffins,SCCPs)为研究对象,揭示COCs传质过程与还原降解行为之间的关系。具体研究内容与成果如下:.一、首次对SCCPs在土壤和地下水中的环境行为进行了系统表征,揭示其垂向热点分布、同系物分馏及随土壤颗粒在地下水介质中迁移的特点,表明其环境行为与氯取代数显著相关。.二、以腐殖酸和表面活性剂Tween-80为调控因子,揭示传质过程与降解效率之间存在显著线性关系。PCBs的降解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腐殖酸和Tween-80均通过阻碍传质过程影响降解,但两者的影响机制存在差异。腐殖酸主要通过在材料表面覆盖反应位点,阻碍接触;Tween-80则通过增流和增溶作用,提高PCBs的流动性和表观溶解度,导致传质效率下降。.三、利用DFT计算PCBs分子上各点位C-Cl键的键能、键长,及同系物分子的最低未占分子轨道(LUMO)。GC-MS实测验证结果表明,PCBs降解路径基本符合LUMO的预测结果,深化对电子选择性的认识。.四、基于ZVI的多相催化反应特性,以温度作为调控手段,探究电子传递过程的影响。通过在不同温度下进行降解反应,表征PCBs的降解率变化,以及Fe/Ni材料反应前后的性质变化情况,发现PCBs的效率并非随温度的增加而提高,而是与材料表面Fe(II)含量和氧缺陷的丰度有关;间接说明电子传递过程的重要性。.本研究结果进一步加深了ZVI介导的反应机理的认识。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3)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Distributions of chlorinated paraffins and the effects on soil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 in a production plant brownfield site
某生产厂棕地氯化石蜡的分布及其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 DOI:
    10.1016/j.envpol.2020.114328
  • 发表时间:
    2020-07-01
  • 期刊: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 影响因子:
    8.9
  • 作者:
    Wu, Yingxin;Wu, Jiahui;Liu, Xiaowen
  • 通讯作者:
    Liu, Xiaowen
腐殖酸和吐温-80对微米镍铁/多氯联苯体系的传质调控研究
  • DOI:
    10.16258/j.cnki.1674-5906.2022.07.019
  • 发表时间:
    2022
  • 期刊:
    生态环境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吕贵方;吴颖欣;董长勋;卢阳;周玥;曾文军;吴文成
  • 通讯作者:
    吴文成
Groundwater contaminated with short-chain chlorinated paraffins and microbial responses
短链氯化石蜡污染的地下水和微生物反应
  • DOI:
    10.1016/j.watres.2021.117605
  • 发表时间:
    2021-09-03
  • 期刊:
    WATER RESEARCH
  • 影响因子:
    12.8
  • 作者:
    Wu,Yingxin;Wu,Jiahui;Wu,Wencheng
  • 通讯作者:
    Wu,Wencheng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