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ZT陶瓷低温冶金焊接及其界面演化机理研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U1630137
  • 项目类别:
    联合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
    60.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A31.NSFC-中物院联合基金
  • 结题年份:
    2019
  • 批准年份:
    2016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7-01-01 至2019-12-31

项目摘要

Currently, PZT ferroelectric ceramic piles are bonded by using polymer based adhesive materials. Due to the low conductivity, poor aging performance and low anti-shock properties of the joints, the properties of the ferroelectric ceramic piles are greatly influenced. The joints obtained via brazing process using metal alloy solders show high strength, excellent stability and good conductivity; but due to the ferroelectric material thermal depolarization temperature limit, the traditional brazing process also cannot be applied in PZT ceramics piles connecting. This project proposes the use of a variable low-melting-point alloy as an intermediate layer of solder, and investigate the processes and mechanisms of the brazing technology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Transient Liquid Phase bonding. The components of low melting point solder will be designed based on the thermodynamic analysis. The wetting properties of alloys on the surface of PZT ceramics will be studied. The reaction kinetics of the weld interface and the phase stability at interface will be discussed. Results of the project will provide theoretical and technical basis for brazing PZT ceramics at low temperatures. The investigation not only provides a strategy for brazing PZT ceramics at low temperature, but also overcomes the current shortcomings of the polymer adhesive joints. The project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and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目前工程应用中PZT陶瓷堆主要采用高分子材料粘接,存在导电性能差、易老化、耐碰撞冲击性能差等缺点。以金属合金材料作为钎料的冶金焊接具有很高的强度、优异的稳定性和良好的电导,但受铁电材料的热退极化温度所限,传统的钎焊工艺还无法应用在PZT陶瓷堆的连接中。本项目提出采用熔点可变的低熔点合金钎料(熔点<100℃)作为中间层钎料,基于瞬时液相扩散连接的工艺原理,研究在<100℃的温度下对PZT陶瓷进行冶金焊接的工艺和机理。重点研究低温焊接合金的成分及其热力学分析设计方法;低熔点焊接合金对PZT陶瓷的湿润性能;焊接界面的反应动力学和界面组织的稳定性。项目成果将为PZT陶瓷的低温焊接提供理论和技术基础,并解决PZT陶瓷无法低温冶金焊接的难题,同时所获得的连接接头也会克服目前高分子粘接接头的种种缺点,将为铁电电源性能和可靠性的提升以及器件设计自由度的扩大带来巨大的推动作用,具有重要的实际使用价值和理论意

结项摘要

目前工程应用中PZT陶瓷堆主要采用高分子材料粘接,存在导电性能差、易老化、耐碰撞冲击性能差等缺点。以金属合金材料作为钎料的冶金焊接具有很高的强度、优异的稳定性和良好的电导,但受铁电材料的热退极化温度所限,传统的钎焊工艺还无法应用在PZT陶瓷堆的连接中。本项目提出采用熔点可变的低熔点合金钎料(熔点<100℃)作为中间层钎料,基于瞬时液相扩散连接的工艺原理,研究在<100℃的温度下对PZT陶瓷进行冶金焊接的工艺和机理。重点研究了低温焊接合金的成分及其热力学分析设计方法,确定了Bi-Pb-Sn-Cd作为组分的四元合金焊料,其熔点约72℃、熔程1.7℃、物相组成为Bi、Pb7Bi3、Sn和Cd相;Cd与Ag在焊接时发生反应,可使四元合金焊接后再熔温度显著提升;创新提出了基于PEG200分散体系的液相分散方法,制备出平均粒径30微米、完全球形颗粒的四元合金焊粉;研发出以乙醇-乙二醇-二乙二醇单丁醚为复配溶剂的低温助焊剂,在不需要添加额外合金元素的条件下,显著提升了焊料合金的润湿性,并在100℃实现被银陶瓷的低温冶金焊接;发现Cd元素与Ag层的界面反应,是形成良好焊接接头的原因;探明了界面显微组织演化、IMC层厚度、生长速度与力学性能的关系,以及恒温时效(老化)处理对界面组织演化和性能的影响;提出向Bi-Pb-Sn-Cd中混入Ag粉、将Ag-Cd反应从界面处引入焊缝组织内部的新策略,不仅加快了再熔化温度提升速度,还抑制了焊缝组织的粗化;最终以Bi-Pb-Sn-Cd-10Ag焊膏作为中间层,在80℃/30min/0.5MPa下实现了PZT陶瓷的低温冶金连接,接头再熔化温度96℃,接头剪切强度40MPa。项目成果将为PZT陶瓷的低温焊接提供理论和技术基础,并解决PZT陶瓷无法低温冶金焊接的难题,同时所获得的连接接头也会克服目前高分子粘接接头的种种缺点,将为铁电电源性能和可靠性的提升以及器件设计自由度的扩大带来巨大的推动作用,具有重要的实际使用价值和理论意义。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3)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4)
印制电子用新型无颗粒型氧化锌墨水的制备与表征
  • DOI:
    10.14062/j.issn.0454-5648.2018.10.02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硅酸盐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李晓东;陈应刚;杜亚能
  • 通讯作者:
    杜亚能
A low temperature and air- sinterable copper- diamine complex- based metal organic decomposition ink for printed electronics
用于印刷电子产品的低温空气烧结铜二胺络合物基金属有机分解油墨
  • DOI:
    10.1039/c8tc01849a
  • 发表时间:
    2018-06-28
  • 期刊: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C
  • 影响因子:
    6.4
  • 作者:
    Dong, Yue;Lin, Zhijie;Sun, Xudong
  • 通讯作者:
    Sun, Xudong
Fabrication of Gd2O3-MgO nanocomposite optical ceramics with varied crystallographic modifications of Gd2O3 constituent
具有不同 Gd2O3 成分晶体学修饰的 Gd2O3-MgO 纳米复合光学陶瓷的制备
  • DOI:
    10.1111/jace.15884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eramic Society
  • 影响因子:
    3.9
  • 作者:
    Wu Nan;Li Xiaodong;Li Ji-Guang;Zhu Qi;Sun Xudong
  • 通讯作者:
    Sun Xudong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肿瘤微卫星不稳定检测方法综述
  • DOI:
    10.15888/j.cnki.csa.006591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计算机系统应用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陈玮;赵丹;李晓东;何小雨;李瑞琳;牛北方
  • 通讯作者:
    牛北方
沙冬青脱水素基因提高转基因紫花苜蓿的耐旱性
  • DOI:
    10.13417/j.gab.036.002947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聂利珍;刘红葵;李晓东;孙杰;房永雨
  • 通讯作者:
    房永雨
Behaviors of Zn2GeO4 under high pressure and high temperature
Zn2GeO4在高压高温下的行为
  • DOI:
    10.1088/1674-1056/25/7/076101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Chin. Phys. B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晏小智;雷力;李晓东;贺端威
  • 通讯作者:
    贺端威
翼型尾缘噪声源空间分布与辐射特性关系
  • DOI:
    10.13224/j.cnki.jasp.2016.11.019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航空动力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柏宝红;李晓东
  • 通讯作者:
    李晓东
Competing role of catalysis-coagulation and catalysis-fragmentation in kinetic aggregation behaviours
催化凝聚和催化破碎在动力学聚集行为中的竞争作用
  • DOI:
    10.1088/1674-1056/19/12/128201
  • 发表时间:
    2010-12
  • 期刊:
    Chinese Physics B
  • 影响因子:
    1.7
  • 作者:
    柯见洪;李晓东;林振权;宋美霞
  • 通讯作者:
    宋美霞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李晓东的其他基金

具有“回音壁”模的Er/Yb:Lu2O3多晶透明陶瓷微球光学谐振腔的可控尺寸制备及光学性能研究
  • 批准号:
    51172037
  • 批准年份:
    2011
  • 资助金额:
    56.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具有复合结构的Yb:YAG/YAG多晶微片激光晶体的制备研究
  • 批准号:
    50772020
  • 批准年份:
    2007
  • 资助金额:
    31.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