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NA计算和离散Morse方法的聚类分析研究

批准号:
61170038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
56.0 万元
负责人:
刘希玉
依托单位:
学科分类:
F0201.计算机科学的基础理论
结题年份:
2015
批准年份:
201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
曲建华、郑自然、张鸿雁、杨剑超、齐峰、张建萍、徐俊丽、臧文科、康振华
国基评审专家1V1指导 中标率高出同行96.8%
结合最新热点,提供专业选题建议
深度指导申报书撰写,确保创新可行
指导项目中标800+,快速提高中标率
微信扫码咨询
中文摘要
聚类分析本质上是一个优化和搜索问题,现有的聚类方法很难适应各种不同的聚类问题,新方法的提出是解决这个问题的重要途径。为此,本项目提出一种基于DNA计算和离散Morse方法的新聚类方法。项目主要研究离散Morse理论寻优原理、聚类问题的DNA编码策略及实现方法、DNA计算形式化描述、离散梯度场、离散Morse函数的构造以及离散梯度流方法等,在此基础上建立离散Morse优化方法并与DNA计算相结合,研究空间数据以及具有流形结构数据的网格聚类。通过生化及仿真试验验证提出方法的有效性,设计一个基于上述理论的聚类模型。本项目旨在提出一种基于离散Morse理论的通用寻优器,把DNA计算应用到非组合类聚类寻优的研究中,发挥DNA计算的大规模并行能力和离散Morse方法的离散寻优能力,提出新的聚类算法,提高现有聚类算法性能。为空间聚类、文本聚类、图聚类等应用领域提供一种全新的聚类分析手段。
英文摘要
本项目主要研究了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提出了一种新的DNA计算算法用于解决聚类问题,不同于传统的DNA计算解决组合问题,由于聚类问题是优化问题而且具有非组合特征,因此本项目提出了一种基于图聚类的DNA解决方案。本研究适合空间数据的聚类问题,并可与层次聚类、网格聚类相结合,经查询该研究是首次将DNA计算用于聚类分析。该研究拓宽了DNA计算的研究和应用范围,对数据深度分析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二是提出了一类基于Morse方法的优化模型,构造了离散梯度场,并应用于聚类分析中。该研究首次基于Morse理论构建了一类Morse优化器。三是研究了一类新的膜计算模型,将离散Morse方法的基本结构单形作为膜结构的基本模型,提出了一类完全基于膜计算的聚类分析计算模式。该研究在数据结构层面拓宽了膜计算的基本模型,对其它优化问题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期刊论文列表
专著列表
科研奖励列表
会议论文列表
专利列表
DOI:--
发表时间:2012
期刊: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影响因子:--
作者:臧文科;夏瑞芳;刘希玉
通讯作者:刘希玉
Extended asynchronous SNP systems for solving sentiment clustering of customer reviews in e-commerce websites
用于解决电子商务网站中客户评论情感聚类的扩展异步 SNP 系统
DOI:--
发表时间:2013
期刊:WSEAS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Applications
影响因子:--
作者:Xue Bai;刘希玉
通讯作者:刘希玉
A DNA Solution on Surface for Minimal Set Covering Problem
最小集覆盖问题的表面DNA解决方案
DOI:10.1007/978-3-319-09265-2_74
发表时间:2013-12
期刊: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
影响因子:--
作者:臧文科;刘希玉;李雪修
通讯作者:李雪修
DOI:--
发表时间:2014
期刊: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影响因子:--
作者:张建萍;刘希玉
通讯作者:刘希玉
DOI:--
发表时间:2013
期刊:计算机应用研究
影响因子:--
作者:杜强;向来生;刘希玉
通讯作者:刘希玉
链式膜系统与聚类分析研究
- 批准号:61876101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65.0万元
- 批准年份:2018
- 负责人:刘希玉
- 依托单位:
形式化多维结构膜计算模型研究与应用
- 批准号:61472231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80.0万元
- 批准年份:2014
- 负责人:刘希玉
- 依托单位:
基于计算智能算法的聚类技术研究
- 批准号:60873058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31.0万元
- 批准年份:2008
- 负责人:刘希玉
- 依托单位:
国内基金
海外基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