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车辆-地面系统振动功率流分析法的土壤软路面谱形成机理和表达研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51565052
  • 项目类别: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
    40.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E0506.机械设计学
  • 结题年份:
    2019
  • 批准年份:
    2015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6-01-01 至2019-12-31

项目摘要

This project put vibration transfer of the Vehicles - the ground system as the research object, put the Vehicles - the ground system as the connection body in the vibration transfer path which contains the soil road , tires and the vehicle , put the soil road as excitation source of vibration transmission , established the model of single degree of freedom and the single source of vibration excitation ,in order to exclude the coherent disturbance of the multiple source of vibration excitation , used the vibration power flow analysis method which contains two factors of force and motion state, by design experiment to analysis vibration power flow and the vibration acceleration signals in each level of each factors ,which including the soil mechanics properties, soil surface morphology curve, tire pressure, the car body stiffness and load, speed and so on .It reveal amplitude frequenc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vibration acceleration signal by spectrum analysis, to reveal the vibration power flow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n the vibration transfer effective frequency band ,to built the vibration transfer function, through the inverse matrix method, to establish vibration power spectrum of the soft soil road, namely of the incentive source , through finite element simulation of the power flow and real vehicle experiment to correction model.
本项目以车-地系统的振动能量传递过程为研究对象,把车-地系统视作为从土壤表层土体,轮胎,到车体的振动传递路径中的连接体,为排除多激励源的相干扰动对振动传递的影响,以土壤表层土体作为系统的振动激励源,建立单自由度单激励的简化模型,应用综合了接触耦合处的激励力和振动运动状态两个因素的振动功率流分析方法,通过设计包含土壤表层力学性质,土壤表面形貌曲线,轮胎胎压,车体刚度和载荷,行驶速度等因素各水平下振动功率流分布测试试验和各连接体振动加速度信号测试试验,对振动加速度信号进行频谱分析,揭示连接体各因素在各水平下的幅频特征,揭示对振动传递有效贡献的频带,进而揭示在有效频带上的车-地系统振动功率流分布特点;建立各因素水平下的振动传递函数,通过逆矩阵法,建立激励源即土壤软路面的振动功率谱;通过功率流有限元仿真和实车试验进行模型校验。

结项摘要

土壤软路面不平度是引起农用车辆振动的主要激励源。由于软路面容易变形塌缩,因此提供振动输入激励的并不是土壤软路面原始不平度。为明确这一问题,本项目提出以振动的频带和功率谱密度为评价依据,探索软路面有效不平度的形成机理和表达。.首先测量了试验用耕地土壤和土槽内土壤的物理性质。通过针尺式土壤表面形貌测量仪,测量并分析了犁地,耙地,旋耕地表面形貌的幅频特性和分形特征。在4-50厘米的无标度区间内,耕地表面表现为自相似特性。由此特征实现三维形貌的重构,以减少耕地不平度的测量工作。通过锤击试验,测试了土壤,轮胎的固有频率和阻尼比,获得它们的等效质量、等效刚度和等效阻尼。根据二自由度振动模型的模态理论,计算得到拖拉机在松软土壤上行驶时的振动频率范围在4.30Hz和4505.60Hz之间。在压实土壤上行驶时的振动频率范围在20.46Hz和1649.10Hz之间。通过分析拖拉机振动加速度得到频率范围为2.58Hz-55.64Hz,说明模态理论很好的解释了拖拉机受迫振动的频率分布特点。.设计三轮车台架,单轮车台架,基于模态理论,获得在含水率一定时,土壤固有频率随孔隙度的增加而增加。在孔隙度一定时,固有频率随含水率的增长先缓慢增长,后呈下降趋势,随后趋于平缓。三轮车振动频率与轮胎胎压,车辆载荷有关。随载荷增大,车辆前进后退时的振动频率减小明显,后退时的频率基本都大于前进时的频率。通过正交试验,获得当胎压为250kPa,载荷为188N时车辆振动频率最大;当胎压为150kPa,载荷为470N时车辆振动频率最小。构造21种典型坑路面来模拟犁地形貌,获得单轮车垂直方向振动分量的频率峰值主要集中在2Hz,水平纵向振动分量的频率峰值主要集中在5Hz。振动频率峰值点随着矩形坑的深度和跨度的变化而变化不显著,平均功率随着矩形坑跨度的增加而呈线性变化,水平纵向振动分量的平均功率高于垂直方向振动分量的平均功率。根据压实和松软土壤的刚度不同,获得整车拖拉机在行驶后的下陷位移。本项目的工作为建立各种耕地形貌,引起振动激励的有效不平度路面谱做了理论和试验探索。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3)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1)
专利数量(1)
土壤固有频率与孔隙度、含水率的关系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农机化研究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范非凡;程远盛;李晓勤
  • 通讯作者:
    李晓勤
耕作土壤固有频率与含水率关系的测试分析
  • DOI:
    10.13427/j.cnki.njyi.2020.02.028
  • 发表时间:
    2020
  • 期刊:
    农机化研究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王晓飞;范非凡;程远盛;李晓勤
  • 通讯作者:
    李晓勤
变跨度土壤矩形坑对车辆振动的影响探究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工程机械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程远盛;李晓勤;范非凡
  • 通讯作者:
    范非凡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TiO2-Cu2O复合膜的制备及其可见光催化降解染料性能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化工新型材料
  • 影响因子:
    --
  • 作者:
    余颖;罗永松;马丽丽;李家麟;李晓勤;张永刚
  • 通讯作者:
    张永刚
右美托咪定对大鼠脊髓背角突触传递的影响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中华麻醉学杂志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李晓勤;李慧明;吕岩;袁宏杰
  • 通讯作者:
    袁宏杰
硬膜外粘连松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 DOI:
    --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李晓勤;袁宏杰;安政庄;王 群;顾 楠;吕 岩
  • 通讯作者:
    吕 岩
耙地土壤表面分形特征及不同测量精度下形貌恢复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2
  • 期刊:
    江西农业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李晓勤;鲁植雄;姜春霞;吴俊淦
  • 通讯作者:
    吴俊淦
基于分形特征的交通运输车辆行走路面的三维重构
  • DOI:
    --
  • 发表时间:
    2012
  • 期刊:
    农业工程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李晓勤;鲁植雄;席鑫鑫;赵苗苗
  • 通讯作者:
    赵苗苗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