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基金基金详情
转基因表达肿瘤相关抗原MUC-1的减毒疟原虫感染治疗小鼠Lewis肺癌的实验研究
结题报告
批准号:
81001022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
20.0 万元
负责人:
何正祥
学科分类:
H1819.肿瘤生物治疗
结题年份:
2013
批准年份:
2010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
刘广杰、赵思婷、陈莉黎、李钦艳、李晓芬、李亚勇
国基评审专家1V1指导 中标率高出同行96.8%
结合最新热点,提供专业选题建议
深度指导申报书撰写,确保创新可行
指导项目中标800+,快速提高中标率
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
中文摘要
肿瘤的生物疗法已成为肿瘤综合治疗的第四种主要模式。本实验室前期研究发现,疟原虫感染可显著抑制小鼠Lewis肺癌的生长,并延长荷瘤小鼠的生存期。疟原虫感染广泛激活机体天然免疫系统,感染早期有高水平的IFN-γ和TNF-α等细胞因子的分泌,且NK细胞杀伤能力显著增强。更为重要的是,疟原虫感染还可以诱导一定程度的抗肿瘤特异性免疫应答,增强特异性淋巴细胞增殖和CD8细胞的杀伤能力。然而,疟原虫感染的安全性和其抗肿瘤特异性免疫反应的强度都有待进一步提高。为了将疟原虫感染应用于肿瘤的生物治疗,本项目一方面通过敲除疟原虫rhomboid-1基因构建减毒疟原虫株,以加强疟原虫感染作为肿瘤生物治疗手段的安全性;另一方面我们拟将肿瘤相关抗原MUC-1基因转入减毒疟原虫中进行转基因表达,以进一步增强抗肿瘤的特异性免疫应答从而增强抗肿瘤的效果。本项目旨在为肿瘤的生物免疫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方法和思路,降低治疗成本。
英文摘要
本实验前期研究发现,疟原虫感染可显著抑制小鼠Lewis肺癌的生长,并延长荷瘤小鼠的生存期。我们就以疟原虫为载体,尝试利用基因重组方式敲除毒性基因的同时,重组一个肿瘤抗原基因,构建治疗Lewis肺癌的肿瘤疫苗。在发现Rhomboid-1基因敲除后,重组的Plasmodium berghei ANKA感染的小鼠的生存期有所延长,但是最终小鼠都死亡。我们就转向新的毒性基因PNP,敲除PNP基因的转基因疟原虫感染的小鼠是可以自愈的,感染周期大约在22d左右,但是构建的虫株不能表达MUC1,只能直接采用良性虫株构建肿瘤疫苗。我们成功得到两株肿瘤疫苗虫株,能显著的抑制肿瘤生长,达到预期实验目的,成功的为肿瘤的生物免疫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方法和思路。但是以疟原虫为载体的肿瘤疫苗需要更多的研究才能得到最佳的肿瘤疫苗。
期刊论文列表
专著列表
科研奖励列表
会议论文列表
专利列表
Antitumor Effect of Malaria Parasite Infection in a Murine Lewis Lung Cancer Model through Induction of Innate and Adaptive Immunity
疟疾寄生虫感染在小鼠路易斯肺癌模型中通过诱导先天和适应性免疫的抗肿瘤作用
DOI:10.1371/journal.pone.0024407
发表时间:2011-09-09
期刊:PLOS ONE
影响因子:3.7
作者:Chen, Lili;He, Zhengxiang;Chen, Xiaoping
通讯作者:Chen, Xiaoping
国内基金
海外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