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化进程中的四川藏区城镇空间形态演变研究(1640-1968)
批准号:
51108379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
25.0 万元
负责人:
田凯
依托单位:
学科分类:
E0801.建筑学
结题年份:
2014
批准年份:
201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
陈颖、张宇、郑芹、汪婧
国基评审专家1V1指导 中标率高出同行96.8%
结合最新热点,提供专业选题建议
深度指导申报书撰写,确保创新可行
指导项目中标800+,快速提高中标率
微信扫码咨询
中文摘要
本课题以"内地化进程"为主要视角考察清代以来四川藏区城镇的空间形态演变的过程。四川藏区位于青藏高原向内陆过渡的横断山区,是多民族聚居的民族走廊,也是内地与西藏地区经济、文化交流往来的主要通道。长期在文化的交融与冲突中生存使这一地区的城镇空间极具研究价值。从清代的改土归流到1968年四川藏区完成民主改革,三百年间四川藏区城镇空间的内地化进程不断发展。从历史角度解读"内地化",我们发现中原内地城市对民族城镇的影响是双向互动的动态过程,四川藏区城镇在内地化过程中,接受中央政权的统治和中原内地城市的发展模式的同时,仍然保留和传承了自己的传统文化与空间观念,形成了独特的城镇空间形态。今天,四川藏区城镇空间形态的民族特征逐渐消失,"内地化"发展到一个亟需反思的时期。本研究将对四川藏区城镇空间形态的演化作一个长时段的深入考察,探索其发展的重要规律,总结其发展的基本经验,为民族地区建设提供理论阐释.
英文摘要
民族地区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各种冲突通过城市空间形态这一直观的物质追求及文化形态毫无保留地暴露出来。四川藏区位于汉藏文化的边缘,长期在文化的交融与冲突中生存使这一地区的城镇空间极具研究价值。课题将对1640-1968年(即清至1968年新中国民主改革)这一时间段的四川民族地区城镇空间形态的演变展开研究,通过研究评估当时内地化进程对城镇空间产生的具体影响,及民族地域文化在城镇空间的时空变迁,整理民族城镇发展规律。.实际上“内地化”是一个流动的概念,在不同的时空关系有着不同的解析。近代以来,边缘与核心的传统边疆政策被一体化现代国家政治格局所取代,“内地化”内涵从“教化”变成了“同一化”,“一体化”。 “内地化模式”并不是单向阐释模式,我们从城市空间的秩序及建筑的变迁中发现民族地区城镇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因,及其纳入国家一体化体制内的根本性需求之间的互动与冲突。城市发展因此呈现出更丰富,更有生命力的画面。.我们通过时间逻辑梳理了四川藏区城镇空间形态演变过程,重新整理并评价了清代的改土归流、民国及新中国时期四川藏区城镇空间形态在“内地化”进程中的发展。在针对四川藏区城镇空间形态演变的具体分析中,我们用类型学方法分析四川藏区城镇空间形态的内地化表现形式,将藏区城镇及传统聚落的资料汇总,进行地形分析,绘制城市空间形态的历史演化示意图。在此基础上,我们进行了个案研究,这使我们对藏区传统城市空间细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我们分析了四川藏区城镇内地化进程中的规律,探讨城市空间形态中人们的价值取向与国家意志的力量,以及空间形态演化中文化的冲突与交融,我们也探讨了藏区城镇立地择址以及公共空间发展的规律,我们认为民族城镇历史空间演化有其内在逻辑,城镇形态在现代化、内地化进程中重新形成新的动力机制。.通过对清至新中国前期四川藏区城镇空间演变的“内地化”进程研究,我们认为尊重并理解城镇的差异性及个体感受,增加地方认同是民族城镇良性发展的基础。民族城镇的发展不能淹没于现代化与内地化进程中,消失个性。我们要强调的是民族地区的城市未来决不是核心地区城市的同化再生产品,正因为作为边缘地区空间中存在的种种新因素,新的社会组织方式,边缘地区的城市应该生长出拥有自身特点的空间形态。倾听,寻找形成社会空间的各种声音与力量才能保护和再创造具有生命力的民族城市空间.
期刊论文列表
专著列表
科研奖励列表
会议论文列表
专利列表
DOI:--
发表时间:2014
期刊:生态经济(学术版)
影响因子:--
作者:田凯;陈颖
通讯作者:陈颖
DOI:--
发表时间:2012
期刊:四川建筑
影响因子:--
作者:郑芹
通讯作者:郑芹
DOI:--
发表时间:2014
期刊: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影响因子:--
作者:田凯
通讯作者:田凯
DOI:--
发表时间:2014
期刊: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影响因子:--
作者:田凯
通讯作者:田凯
DOI:--
发表时间:2013
期刊:住区
影响因子:--
作者:杨炎为;田凯
通讯作者:田凯
国内基金
海外基金















{{item.name}}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