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基金基金详情
蓝藻水华漂入形成的脉冲资源在植被型湖滨带中的归趋研究
结题报告
批准号:
31070419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
33.0 万元
负责人:
李宽意
学科分类:
C0306.生态系统生态学
结题年份:
2013
批准年份:
2010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
古滨河、关保华、张强、何虎、杨柳、杨东妹
国基评审专家1V1指导 中标率高出同行96.8%
结合最新热点,提供专业选题建议
深度指导申报书撰写,确保创新可行
指导项目中标800+,快速提高中标率
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
中文摘要
大型富营养浅水湖泊中,蓝藻水华可能因风力湖流作用大量漂入高等水生植物丰富的湖滨带,导致资源在短时间内大幅增加,这种资源即所谓的脉冲资源(pulsed resource)。脉冲资源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与持续稳定资源不同,其效应与发生机理已成为生态学研究的热点。本项目选择太湖具植被和无植被的湖滨带,开展大型原位实验;在实验水域添加15N标记的微囊藻水华,通过对水生植物、底栖动物、沉积物及其它不同形态氮库中15N增量的连续检测,结合具植被与无植被湖滨带的比较,分析蓝藻水华资源脉冲对不同湖滨带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其机理;利用同位素动态模型,定量估算蓝藻水华脉冲资源对不同湖滨带系统各组分的贡献,并比较不同湖滨带系统对脉冲资源的滞留能力, 从而评价高等水生植被在湖泊中的作用,为湖泊管理提供依据,同时丰富资源脉冲生态学理论。
英文摘要
大型富营养浅水湖泊中,因风力湖流作用导致蓝藻颗粒在短时间内大幅增加,藻类脉冲资源对水生态系统的影响已成为生态学研究的热点。系列受控实验与原位实验结果表明:藻源氮素均能被浮游生物、底栖动物、鱼类以及水生高等植物所利用。(1) 鲢鳙食性相近,两种鱼类具有较高的食物重叠度,但鳙主要是利用藻源物质(POM)生长。(2)大茨藻对氮素的吸收能力远强于其他三种沉水植物(金鱼藻、小眼子菜、穿叶眼子菜),穿叶眼子菜根系的氮素吸收能力比叶片与茎组织弱得多,但四种沉水植物的叶片与茎组织对氮素吸收具有相同的能力。挺水植物芦苇与香蒲通过根部吸收氮素后迅速传输到其他组织。(3)浮游动物(如溞、汤匙华哲水蚤、剑水蚤)、螺(椭圆萝卜螺和铜锈环棱螺)、水蚯蚓、附着藻类和底栖双壳类(河蚬、背角无齿蚌、圆顶珠蚌)在短时间内的15N稳定同位素迅速升高,说明这些水生生物能够直接或间接的利用蓝藻碎屑作为其食物来源。实验结束时生物体内15N增加量的大小顺序为:椭圆萝卜螺>水蚯蚓>铜锈环棱螺>附着藻类>河蚬>圆顶珠蚌>背角无齿蚌>POM,水蚯蚓和椭圆萝卜螺对蓝藻碎屑的利用程度显著高于其它种类,而两者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通过模型测算表明添加的15N 42.44%被水生动物所利用,25%进入沉积物中。
期刊论文列表
专著列表
科研奖励列表
会议论文列表
专利列表
DOI:--
发表时间:2011
期刊:水生态学杂志
影响因子:--
作者:刘旭博;李柯;周德勇;姚思鹏;刘小玲;李宽意;刘正文
通讯作者:刘正文
DOI:--
发表时间:2012
期刊:湖泊科学
影响因子:--
作者:何虎;李宽意;陈非洲;刘正文
通讯作者:刘正文
DOI:--
发表时间:2012
期刊:Limnology
影响因子:--
作者:Dongyan Liu;
通讯作者:
DOI:--
发表时间:2012
期刊:Acta Ecologica Sinica
影响因子:--
作者:姬娅婵;郭亮;刘正文;李宽意
通讯作者:李宽意
DOI:--
发表时间:2013
期刊:Ecological Engineering
影响因子:3.8
作者:Yuechen Tan
通讯作者:Yuechen Tan
富营养浅水湖泊水质改善与碳汇功能协同增效的生态系统修复机理研究
长江中下游地区富营养浅水湖泊生态系统恢复机理研究
气候变暖造成的营养错配(mismatched nutrition)使太湖河蚬种群丰度下降吗?
淡水蚌类对富营养水体生态修复中幼鱼暴发负面效应的控制及其机理研究
基于底栖食物链原理的富营养水体营养盐去除技术研究
氮浓度升高对湖泊中螺类-附着藻类-沉水植物关系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
国内基金
海外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