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分档云微物理方案的对流云-气溶胶相互作用模拟研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41775136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68.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D0505.大气物理学
  • 结题年份:
    2021
  • 批准年份:
    2017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8-01-01 至2021-12-31

项目摘要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aerosols, convective cloud, and precipitation have been one of the most focused question in the field of atmospheric science. However, further in-depth study of this question is still necessary due to the complicated feedback between cloud dynamics and microphysics. Aerosols may enhance or suppress the convection, and also may increase or decrease precipitation under different atmospheric conditions; on the other hand, the convective transport and cloud processing impact 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aerosols. For deep convection, large amount of supercooled liquid water content dominants the aerosol effects, which depends on the transport of liquid drops from warm to cold environment, but the relevant studies are very few. The proposed project will focus on the aerosol-deep convection interactions using numerical models with spectra-bin microphysics and considering impaction scavenging of aerosol particles by hydrometeors, aerosol regeneration following complete evaporation or sublimation of hydrometeors. The objectives of the proposed projects are the follows: 1) to compare the upward and downward vertical cloud mass fluxes between clean and polluted conditions and to understand how aerosols affect the onset and developing of precipitation through changing convective strength and mobility of hydrometeors; 2) to analyze the impacts of convective transport and cloud processing on aerosol concentration and size distribution at upper troposphere; 3) to determine the relative contributions among convective cells with different sizes and convective strength using 3D cloud tracking algorithm, in order to elucidate the connections between deep convective clouds disturbed by low-level emission and aerosol vertical distributions. This study will be a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 to further understanding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aerosols and deep convective clouds.
气溶胶-对流云-降水相互作用是大气科学领域的热点问题,但是由于云动力和微物理过程之间复杂的非线性相互作用,对该问题的理解还很有限。不同大气条件下气溶胶可能促进或抑制对流,也可能增加或减少降水;对流输送和云过程又反过来影响气溶胶的垂直分布。对于深对流云,过冷水的多少是决定气溶胶效应的关键因素之一,这取决于液水从暖云区到冷云区的输送,但是这方面的研究较少。本项目将使用带有详细谱分档云微物理方案的数值模式,耦合气溶胶湿清除和再生过程,研究清洁和污染条件向上和向下垂直云质量通量的变化,理解气溶胶通过改变对流强度和水凝物粒子的移动速度影响降水发生发展的机制;研究受到气溶胶扰动影响的对流过程和云过程对对流层上层气溶胶尺度分布的影响;结合三维云追踪技术确定云场内不同大小和强度的对流云胞对垂直输送的相对贡献,揭示低层污染对气溶胶垂直分布的影响。本研究对于深入理解气溶胶与深对流云相互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结项摘要

本项目使用带有详细分档微物理方案的中尺度模式(WRF-SBM)研究了气溶胶对理想深对流单体和中尺度对流系统(MCS)对流强度和水凝物粒子可移动性的影响,并研究了对流云过程对大气成分垂直分布的影响。结果发现:(1)液相和混合相过程在气溶胶影响深对流云过程中起关键作用,云凝结核(CCN)浓度增加引起液相和混合相格点垂直速度增加,水凝物粒子群平均有效下落末速度减小,二者的共同作用导致粒子群重力中心位移速度增加,水凝物粒子随上升气流快速向上输送,因而导致向上的云质量通量增加,对流层中高层云体质量的增加。其中,混合相态水凝物粒子群所在的上升气流核心区是深对流云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混合相云体占深对流云体积的比例小于10 %,但主导了6-10 km高度范围内绝大部分的云质量向上输送。使用三维云追踪算法对MCS云场中对流云单体的分析也发现了类似的气溶胶促进对流发展的结果。(2)对于不同的风切变条件下发展起来的MCS,气溶胶都促进了对流核心区的发展,增加强降水发生频率,增大累积雨量和平均雨强。同时,深对流云和层状云/云砧发生频率增加,而浅云的发生频率减小。CCN通过增强凝结潜热的释放促进8 km以下对流的发展。在8 km高度之上,垂直气压扰动梯度力的减小导致对流受到抑制。(3)较高的CCN浓度产生较大的过冷水含量,并且更加有效地促进冰雹增长,从而导致较大的冰雹数浓度和质量浓度。但是,较高的冰核(IN)浓度导致冰晶数量增加,减少霰粒的平均尺度并抑制冰雹的形成和增长。对冰雹可移动性的分析发现,CCN浓度的增加导致大冰雹发生频率升高。(4)在对流发展过程中,近地层降水区气溶胶显著减少,飑线发展前沿的非降水区由于动力输送作用出现高污染区。气溶胶垂直分布的变化是动力输送、湿清除过程和水凝物粒子蒸发再生共同作用的结果。云滴核化过程对吸湿性核的清除率最高,液相和冰相粒子对气溶胶的碰撞清除率次之。蒸发再生过程主要作用在地面至10 km高度。本项目研究结果对于深入理解气溶胶-深对流云相互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8)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1)
专利数量(0)
一次对流过程对气溶胶清除和再生过程的影响
  • DOI:
    10.19674/j.cnki.issn1000-6923.20211008.001
  • 发表时间:
    2021
  • 期刊:
    中国环境科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魏少涵;胡嵘;李顾东泽;唐宪冰;许文慧;陈倩
  • 通讯作者:
    陈倩
Aerosol Impacts on Mesoscale Convective Systems Forming Under Different Vertical Wind Shear Conditions
气溶胶对不同垂直风切变条件下形成的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影响
  • DOI:
    10.1029/2018jd030027
  • 发表时间:
    2020
  • 期刊: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ATMOSPHERES
  • 影响因子:
    4.4
  • 作者:
    Chen Qian;Fan Jiwen;Yin Yan;Han Bin
  • 通讯作者:
    Han Bin
Large-Scale Circulation Environment and Micro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loud Systems Over the Tibetan Plateau in Boreal Summer
北夏季青藏高原云系大尺度环流环境及微物理特征
  • DOI:
    10.1029/2020ea001154
  • 发表时间:
    2020
  • 期刊:
    Earth and Space Science
  • 影响因子:
    3.1
  • 作者:
    Chen Jinghua;Wu Xiaoqing;Yin Yan;Lu Chunsong
  • 通讯作者:
    Lu Chunsong
深对流系统对污染气体CO垂直动力输送作用的数值模拟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大气科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夏雨晨;银燕;陈倩;胡汉峰
  • 通讯作者:
    胡汉峰
Thermal Effects of the Surface Heat Flux on Cloud Systems over the Tibetan Plateau in Boreal Summer
北半球夏季地表热通量对青藏高原云系统的热效应
  • DOI:
    10.1175/jcli-d-18-0604.1
  • 发表时间:
    2019-08-01
  • 期刊:
    JOURNAL OF CLIMATE
  • 影响因子:
    4.9
  • 作者:
    Chen, Jinghua;Wu, Xiaoqing;Deng, Liping
  • 通讯作者:
    Deng, Liping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北斗系统测站钟差短期预报模型比较及其在单星定轨中的应用
  • DOI:
    10.15940/j.cnki.0001-5245.2020.02.005
  • 发表时间:
    2020
  • 期刊:
    天文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陈倩;陈俊平;于超;张益泽
  • 通讯作者:
    张益泽
雷州半岛一次特大暴雨的特点及成因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于华英;张羽;陈倩;牛生杰
  • 通讯作者:
    牛生杰
不同供氮方式下苹果矮化砧M9T337幼苗生长及内源激素的响应
  • DOI:
    10.13592/j.cnki.ppj.2017.0431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植物生理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彭玲;于波;陈倩;葛顺峰;姜远茂
  • 通讯作者:
    姜远茂
气溶胶影响混合相对流云降水的数值模拟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3
  • 期刊:
    大气科学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陈倩;银燕;金莲姬;肖辉;王一鸣
  • 通讯作者:
    王一鸣
附子含药血清对大鼠原代肝细胞能量代谢的影响
  • DOI:
    --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辽宁中医杂志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阚东方;季旭明;陈倩;于婉晨;武继彪
  • 通讯作者:
    武继彪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陈倩的其他基金

基于分档云微物理方案的气溶胶影响深对流云发生发展机理模拟研究
  • 批准号:
    42275078
  • 批准年份:
    2022
  • 资助金额:
    55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基于分档云物理过程的中尺度模式对气溶胶影响冰雹生长机理研究
  • 批准号:
    41405126
  • 批准年份:
    2014
  • 资助金额:
    25.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