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早期建筑教育体系的西方溯源及其在中国的转化
批准号:
51108321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
20.0 万元
负责人:
钱锋
依托单位:
学科分类:
E0801.建筑学
结题年份:
2014
批准年份:
201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
卢永毅、侯斌超、闵晶、周慧琳、赵冬梅、何双虎、俞燕
国基评审专家1V1指导 中标率高出同行96.8%
结合最新热点,提供专业选题建议
深度指导申报书撰写,确保创新可行
指导项目中标800+,快速提高中标率
微信扫码咨询
中文摘要
近代中国建筑伴随着"传统营建体系向现代建筑体系"的转化,出现了现代意义的建筑学科以及建筑教育制度。正如一些学者所认识到的,中国的建筑教育是在西方相关学科教育思想的传播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将中国的建筑教育放在一个更加宏观的世界性层面、从跨文化的学科和文化交流角度来进行考察,将会对其有更清晰的认识。本课题试图建立起影响中国20世纪上半叶(1950年代以前)建筑教育体系的西方建筑院校谱系,一方面对这些通过留学生影响中国的西方院校建筑教育进行系统研究,了解其教学模式、教学思想和方法、主要核心人物情况及其基本设计思想,并结合当时社会建筑背景对其教学进行深入探讨;另一方面剖析源自西方院校的建筑教育体系及思想在中国的引入和转化的过程,并分析其深层原因。通过国内外情况的比较研究,以揭示建筑教育和学科跨文化传播发展的特点,并在比较中更加清晰准确地认识中国建筑教育的特质、及其在现代化转型过程中的意义。
英文摘要
本课题目标是考察中国早期建筑教育如何在西方相关学科教育思想的传播下建立和发展的过程,试图将中国建筑教育放在宏观的世界性层面来对它进行认识。对此,负责人从多个层面对课题展开研究。其中,编辑《黄作燊纪念文集》及写作其中的“圣约翰大学建筑系历史及其教学思想研究”从史料的角度对中国建筑教育中的具有典型现代特征的学校——圣约翰大学及其中教育者黄作燊的情况进行了细致挖掘和梳理,这是在中国本土的微观层面上进行的细致工作。在宏观层面上,发表文章“1920-1940年代美国建筑教育史概述——兼论其对中国留学生的影响”回顾总结了整个美国建筑教育发展的早期历史,提出了影响中国的这个重要源头的教育思想发展脉络,同时兼顾了它不同时期对其中中国留学生的影响。论文“移植、融合与转化:西方影响下中国早期建筑教育体系的创立”则聚焦中国最早的两所建筑院校的创始人梁思成和刘福泰,分别考察了他们在美国接受教育的不同情况,探析了他们二人引入了各自的建筑教育体系,之后经过融合转化形成中国近代主流教学体系的过程。. 而论文“History of Architectural Education in China from 1950 to 1980”则介绍了新中国成立后整个建筑教育体系的制度化历程,提出了正规化教育和运动式非正规教学相交替发展的过程。除了教学情况的直接研究之外,论文“探索一条通向中国现代建筑的道路——黄毓麟的设计及教育思想分析”则从建筑作品角度,分析了近代中国接受了“学院派”建筑教育的建筑师在设计建筑时的典型手法,从侧面反映了学院派建筑教育的突出特点。正在进展的硕士研究生论文《1920年代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研究》对这个曾在近代培养了中国最大量早期建筑教育者和建筑师的院系进行了教学状况的细致梳理。而另一篇有关哈佛大学建筑系研究的硕士学位论文则正在进展之中。. 整体来看,基本梳理了对中国影响最大的群体——早期美国建筑教育发展历史的情况及其在中国移植、转化和发展的过程。
期刊论文列表
专著列表
科研奖励列表
会议论文列表
专利列表
DOI:--
发表时间:2012
期刊:时代建筑
影响因子:--
作者:俞泳;岑伟;王珂;李彦伯;钱锋
通讯作者:钱锋
DOI:--
发表时间:2014
期刊:南方建筑
影响因子:--
作者:钱锋
通讯作者:钱锋
近代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设计教育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 批准号:51778425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58.0万元
- 批准年份:2017
- 负责人:钱锋
- 依托单位:
体育建筑保护与更新研究
- 批准号:51178313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60.0万元
- 批准年份:2011
- 负责人:钱锋
- 依托单位:
国内基金
海外基金















{{item.name}}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