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孔识别和表情识别民族差异的脑机制研究:以新疆汉、维、哈族为对象

批准号:
31660280
项目类别: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
39.0 万元
负责人:
朱洵
依托单位:
学科分类:
C0909.行为、决策与社会心理学
结题年份:
2020
批准年份:
2016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
朱海东、孙桂芹、乔亲才、王静诗、梁国栋、郭年新
国基评审专家1V1指导 中标率高出同行96.8%
结合最新热点,提供专业选题建议
深度指导申报书撰写,确保创新可行
指导项目中标800+,快速提高中标率
微信扫码咨询
中文摘要
本课题主要的研究领域是面孔识别中的异族效应,即人们识别本民族的脸比识别其它民族的脸更加快速和准确的现象。异族效应的神经机制目前尚无定论,试图解释异族效应的理论主要侧重于民族因素对感知觉过程的影响或者对社会化认知过程的影响。本课题拟在已有的相关研究基础上,用功能核磁共振等研究手段,研究不同亲缘水平对异族效应的神经过程之影响(如哈萨克族之于维族在血缘和文化上均为近亲民族,汉族之于维族为远亲民族)。并进一步研究民族因素对表情识别的影响是否遵循相似的神经机制。.预期成果将加深我们在大脑如何感知和处理民族这一社会因素领域的理解;通过研究感知觉过程和社会认知过程在处理民族信息时的相互作用方式和关系,为丰富和完善异族效应神经机制的理论框架提供实验依据。
英文摘要
The other-race effect, which refers to the tendency of recognize members of one's own race more quickly and precisely, is a widely known phenomenal nevertheless the underline neural mechanism remains unclear. Current hypothesizes for its neural mechanism including perceptual expertise model and social cognitive model. The goal of this proposed study is to compare functional brain activity patterns between races with high genetic and social relationship and races do not have genetic and social relationship. We also proposed to test if race affect the expression recognition via the same neural mechanism..This study will characterize functional brain organization in perception and processing race. In addition, our results will provide experimental data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a comprehensive theoretical hypothesis toward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other-race effect which incorporate both perceptual expertise model and social cognitive model.
成人通常只能对本民族的面孔保持高效率的处理;当辨识其他民族的面孔时,速度与准确率均显著下降。这一现象称为“异族效应”。前人研究认为,异族效应的来源可能是由于不同民族面孔在视觉加工上的不同,或是由于个体缺乏足够的动机或意愿去深加工外群体成员的面孔。本项目通过引入民族亲缘度这一变量来深入探讨这一科学问题。如果异族效应的机制是不同民族(即不同形状)面孔的视觉加工不同,那么血缘/基因上接近的两个民族,由于其面孔的物理差异比血缘/基因上疏远的民族显著的小,从而,我们预期他们之间的异族效应较小。而如果异族效应的机制是对于面孔所传递的信息(即民族/种族)的内隐偏见,那么民族亲缘度将不影响面孔的识别。在这一框架下,我们使用行为,眼动,电生理和脑影像等研究手段研究了民族这一因素对面孔识别和情绪识别这两个领域的影响。本研究包括了四种民族,即汉族,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其中,汉族和回族是亲缘较近的民族(指血缘而非文化),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是亲缘较近的民族;而他们两两之间则亲缘较远。研究结果显示民族的亲缘度能有效地影响异族效应:亲缘度高的民族之间只出现很小的异族效应,即使他们的文化差异很大(如汉族和回族)。因此,本项目支持了异族效应在面孔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理论假设:异族效应受面孔的物理相似度的直接影响,异族效应的产生更多地基于面孔与面孔的物理差异而不是其意义差异。与上述结果一致,本研究进一步发现不同表情受到面孔形态(即种族)的影响不同,使用更频繁的基本情绪较少受到种族的影响,但是复杂情绪的识别则受到本族-异族差别的干扰。本研究得到的,异族效应主要受面孔视觉加工的效率所影响的结论,对于更深入的理解民族的本质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例如,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可以设计诸如籍由主动的增进族际交流,族际接触等方法减小民族/种族相关的社会和心理差异,从而减小乃至消灭种族歧视等反社会行为。
期刊论文列表
专著列表
科研奖励列表
会议论文列表
专利列表
DOI:10.19405/j.cnki.issn1000-1492.2019.10.028
发表时间:2019
期刊: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影响因子:--
作者:王安琪;朱海东;朱洵;乔亲才
通讯作者:乔亲才
DOI:--
发表时间:2020
期刊: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影响因子:--
作者:梁智江;麻超;李晨曦;雷亮;庞亚玲
通讯作者:庞亚玲
DOI:--
发表时间:--
期刊: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影响因子:--
作者:岳亚奇;朱洵;侯艳天;乔亲才
通讯作者:乔亲才
国内基金
海外基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