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淮北新元古代早期古海洋氧化还原状态及其与真核生物的协同演化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41672334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88.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D0217.生物地质学
  • 结题年份:
    2020
  • 批准年份:
    2016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7-01-01 至2020-12-31

项目摘要

Abstract: Abundant macroscopic multicellular fossils and acritarchs occur in the early Neoproterozoic strata (1000-750 Ma). This interval witnessed a substantial increase in both the diversity and morphospace of fossil eukaryotes, suggesting weakening of evolutionary constraint on eukaryotes that is imposed by widespread euxinia in Mesoproterozoic. However, frequent occurrences of Molar Tooth carbonate implies widespread sulfidic ocean in early Neoproterozoic. Thus, the early Neoproterozoic may represent an important transition in the evolution of Earth system. To elucidate the bi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evolution during this transition, we propose to conduct multidisciplinary study on the Neoproterozoic Huainan and Huaibei groups that are widely outcropped in the Huainan and Huaibei regions in North China. We use S-C-N isotopes, iron speciation, and Ge/Si to reconstruct the redox evolution in paleoceans, and apply the quantitative paleobiology to analyze the paleoecology of macroscopic multicellular organism. On the basis of above researches, we discuss the interplay between the biological evolution and environment change in early Neoproterozoic. This study will provide important information on the origin of Neoproterozoic Oxidation Event at 750 Ma, and on the dynamics of transition of Earth system from the long-lasting stability (the boring billion) to the extreme climatic condition (the Neoproterozoic global glaciation).
新元古代早期(1000-750 Ma)出现了大量的多细胞宏体生物化石以及疑源类化石,物种多样性和形态空间范围都有了较大增加,表明中元古代广泛存在的、抑制真核生物演化的海洋硫化的减弱。但是,“臼齿”碳酸盐岩在新元古代早期地层中的大量出现却指示海洋硫化的广泛存在。这说明新元古代早期可能是代表了一个重要的转折阶段。为探讨新元古代早期海洋环境和生物的演化,我们将对出露于我国淮北、淮南地区新元古代早期的淮北群和淮南-肥水群进行地球化学和古生态学综合研究。采用硫-碳-氮同位素、铁组分和锗硅元素比等多种地化指标对古海洋的氧化还原演化进行恢复;运用定量古生物学对宏体多细胞化石的古生态进行分析;进而探讨新元古代早期生物与环境的协同演化关系。本项研究将为探讨新元古代氧化事件(750 Ma)的起因,以及揭示地球系统由长期稳定状态(沉闷的十亿年)进入极端气候条件(新元古代全球冰期)的动力学机制提供重要的证据。

结项摘要

新元古代早期(1000-750Ma)是地质历史上“沉闷的十亿年”的尾声,是地球由长期稳定状态进入极端气候条件的重要的转折阶段。这段时期多细胞宏体化石和疑源类化石开始大量出现,表明长期存在的海洋的硫化条件可能发生削弱。为探讨新元古代早期海洋环境和生物的演化,我们选取了我国淮北、淮南地区的新元古代早期淮北群和淮南-肥水群的6个典型剖面进行了地球化学和古生态学研究。在该项研究中,我们建立了利用碳酸盐晶格中的Fe(II)含量(Fecarb)来定量恢复洋底(水岩界面)氧逸度的新方法。通过测量Fecarb及其它主微量和C、O、S、N等同位素地球化学指标,发现新元古代早期海洋局部洋底是富氧的,局部洋底氧逸度可能不低于100μmol/L,这一富氧生境可能与底栖微生物席发育并通过光合作用产生大量氧气有关。这种局部富氧的“绿洲”,可能为即将到来的动物的演化提供了必要条件。目前普遍认为,直至寒武纪,大气中氧气含量不高,全球海底广泛缺氧,而这一研究结果将海底局部氧化的时间提早到了新元古代早期。通过对刘老碑组和九里桥组万余件宏体化石的系统研究和古生态分析,我们对现有的属种重新进行厘定,并识别出5个新种和1个未定种。新材料淮南龙凤山藻Longfengshania huainanensis sp. nov.的发现也填补了刘老碑组内具组织器官分化的底栖固着型藻类的空白。通过对九里桥组宏体化石物种丰度、生物密度以及生物大小等的定量分析,认为该时期生物经历了周期性的群落繁盛与衰落,物种丰富度与生物密度和生物的大小呈正相关关系。生态学研究结果表明各物种之间同步增减,反映了种间和种内竞争均不激烈,体现出该时期古水体对初级生产者而言营养物质充足,生存空间宽裕的生境特征。此外,在九顶山组的硅质结核中发现了大量保存精美的丝状和球状化石,其中包括13个新种,我们还恢复了这些微体化石所代表的两种分裂生殖过程。本项研究从环境和生物两方面探究了淮北淮南地区新元古代早期古海水氧化还原状况与生物演化的重要信息,为研究极端环境前夕稳定地球系统中多细胞生物起源和演化提供了重要的证据。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6)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Early animal evolution and highly oxygenated seafloor niches hosted by microbial mats
早期动物进化和微生物垫所承载的高氧海底生态位
  • DOI:
    10.1038/s41598-019-49993-2
  • 发表时间:
    2019-09-20
  • 期刊:
    SCIENTIFIC REPORTS
  • 影响因子:
    4.6
  • 作者:
    Ding, Weiming;Dong, Lin;Shen, Bing
  • 通讯作者:
    Shen, Bing
塔里木盆地西缘下寒武统玉尔吐斯组沉积地球 化学及有机质富集机制研究
  • DOI:
    10.13209/j.0479-8023.2020.045
  • 发表时间:
    2020
  • 期刊: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王志宏;丁伟铭;李剑;郝翠果;刘晖;李彤;董琳
  • 通讯作者:
    董琳
湖南张家界四都坪埃迪卡拉系陡山沱组微体化石新材料
  • DOI:
    10.16087/j.cnki.1000-0674.2017.04.006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微体古生物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聂晓芹;刘晖;董琳
  • 通讯作者:
    董琳
Surface ocean nitrate-limitation in the aftermath of Marinoan snowball Earth: Evidence from the Ediacaran Doushantuo Formation in the western margin of the Yangtze Block, South China
马里诺雪球地球后的表层海洋硝酸盐限制:来自华南扬子地块西缘埃迪卡拉系陡山沱组的证据
  • DOI:
    10.1016/j.precamres.2020.105846
  • 发表时间:
    2020-09
  • 期刊:
    Precambrian Research
  • 影响因子:
    3.8
  • 作者:
    Peng Yang;Dong Lin;Ma Haoran;Wang Ruimin;Lang Xianguo;Peng Yongbo;Qin Shujian;Liu Wei;Shen Bing
  • 通讯作者:
    Shen Bing
辽宁西部北票地区高于庄组白云岩沉积特征研究
  • DOI:
    10.13209/j.0479-8023.2019.081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影响因子:
    --
  • 作者:
    丁伟铭;甯濛;秦树健;董琳
  • 通讯作者:
    董琳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阿朴菲生物碱抗糖尿病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 DOI:
    --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药学进展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刘欣;孙洋;窦利民;吴悠楠;谭银丰;董琳;张小坡
  • 通讯作者:
    张小坡
基于用户关系网络表征学习的服务推荐方法
  • DOI:
    --
  • 发表时间:
    2020
  • 期刊:
    重庆大学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杨宇凌;王澳蓉;吴浩;董琳;何鹏
  • 通讯作者:
    何鹏
TGF-信号通路在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诱导16HBE细胞恶性转化过程中的改变
  • DOI:
    --
  • 发表时间:
    2012
  • 期刊:
    癌变.畸变.突变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王安娜;董琳;王全凯;胡洁;许建宁
  • 通讯作者:
    许建宁
The upper and lower geodetic n
上下大地测量n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董琳;吕长虹*
  • 通讯作者:
    吕长虹*
LIMK1在结肠癌中表达与沉默对人结肠癌细胞迁移与侵袭的影响
  • DOI:
    --
  • 发表时间:
    2014
  • 期刊: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苏坚;潘志兵;史玲;向姝霖;夏红;董琳;廖爱军;苏琦
  • 通讯作者:
    苏琦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董琳的其他基金

湖相碳酸盐岩—细粒碎屑岩纹层状混合沉积的形成机理及其对精细尺度沉积的解析
  • 批准号:
    42373050
  • 批准年份:
    2023
  • 资助金额:
    54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华南留茶坡组生物地层学及硅质岩成因探讨
  • 批准号:
    41402025
  • 批准年份:
    2014
  • 资助金额:
    28.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