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污染曝气修复对含水层介质与水化学特征的扰动效应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41302196
-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26.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D0702.环境水科学
- 结题年份:2016
- 批准年份:2013
- 项目状态:已结题
- 起止时间:2014-01-01 至2016-12-31
- 项目参与者:黄志刚; 张加双; 李然然; 王喜华;
- 关键词:
项目摘要
Air sparging (AS) is a cost-efficient technique for cleaning up subsurface contamination worldwide. Over the past few decades, great effort has been made in the control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on AS operations, while there is little of insight on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s induced by AS, such as physical materials perturbation, groundwater displacement and hydro-chemical evolution. This project focuse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mechanism of porous media mobilization and hydrochemical evolution during AS with multidisciplinary efforts from hydrogeology, hydrochemistry and fluid mechanics. Both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experimental simulations will be applied for studying the particles mobilization and hydrochemical evolution under different AS conditions. Major impact factors will be identified through comparisons of batch experiments and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m will be examined as well. Suspended particles transport and hydrochemical evolution will be coupling with multi-phase flow model to quantify the variation of porous media and groundwater hydrochemistry during AS respectively. The feedbacks of these environmental changes to AS remediatial efficiency will be evaluated comprehensively. Knowledge from this research will provide useful insights on the environmental responses to AS activities and the AS remediation mechanisms, which also support effective remediation engineering design, operation & regulation and risk management in terms of theoretical analysis.
曝气修复是目前最常用的地下水污染原位修复技术之一,长期以来人们总是关注外部条件对曝气修复过程和效果的影响,却忽视人为修复活动引起的地下环境扰动。本项目从曝气修复与环境特征的互馈关系出发,通过不同条件下的曝气扰动模拟实验,运用水文地质学、水文地球化学及流体力学的理论方法,研究曝气过程中含水层介质与水化学特征的时空动态变化,分析其主要控制因子和影响规律,揭示扰动效应产生机理;通过分析介质扰动与水化学扰动指标响应特征的时空变化异同及其内在联系,揭示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基于模拟实验,分析多相渗流、颗粒迁移沉积、非饱和流水文地球化学演化等机制,构建曝气修复过程含水层多孔介质时空分异及水化学演化的数学模型,模拟扰动的演变过程、预测其发展趋势,并分析扰动效应对修复效果产生的反馈影响。项目成果对于深化理解曝气修复机制、降低扰动对修复过程的不利影响以及优化调整修复运行方案等具有重要的科学理论和实践意义。
结项摘要
曝气修复是常用的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长期以来人们总是关注外部条件对曝气修复过程和效果的影响,却忽视人为修复活动引起的地下环境扰动。本项目从曝气修复与环境特征的互馈关系出发,研究曝气过程中含水层介质与水化学特征的时空分异机制。主要包括:.(1)建立了曝气过程的二相渗流数值模型,并将模拟得到的影响带与测压水头、摄像捕捉、电阻率响应等方法的指示范围进行比对,相互验证良好。利用模型研究了曝气流型及其影响因素,以及扰动效应产生空间区域的特征。.(2)开展了野外单井曝气实验,系统监测了曝气过程中地下环境的物理、化学及生物扰动,包括水位及溶氧变化、温度场响应、主要离子/pH / Eh/TDS/EC等指标及微生物活性变化等。利用水位、溶氧和温度场响应刻画了曝气影响带空间三维形态,与数值模型结果匹配。通过Slug test发现影响带内渗透系数及孔隙度出现明显增加。但与此同时,除了曝气带来的气体混合效应明显、无机碳相间平衡被打破外,主要无机离子没有显著变化,微生物活性则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波动。.(3)建立了多孔介质孔隙度变化与曝气参数的量化关系模型,结果表明:孔隙度的增幅与多孔介质单元初始孔隙度呈正比,还与空气饱和度有关,气相饱和度越大的区域,驱替作用越强,孔隙度增加越明显。.(4)基于理论模型推导,开展了多孔介质扰动效应的室内研究,包括孔隙度变化的电阻率响应指示方法实验、基于ERT法的曝气过程孔隙度扰动研究实验、曝气过程渗透系数及弥散系数变化实验。结果显示:孔隙度变化可以通过非破坏性的电阻率法来有效监测,二者之间的关系用Archie模型拟合良好;ERT法在柱实验中亦能很好地指示曝气前后的孔隙度变化,且孔隙度变幅与曝气流量(气相饱和度)成正比,与理论模型一致;此外,曝气活动使得砂柱渗透系数和弥散系数增加,出现了优先流通道。 .(5)利用柱实验揭示了曝气活动使得土壤胶体颗粒释放的现象,释放强度与曝气流量和初始胶体含量呈正比。模式胶体物质穿透实验研究表明:微小颗粒在地下环境中的迁移收到多种机制影响,尤其是水化学条件(离子强度、阳离子价态)控制,微小颗粒不仅自身具有迁移性,还导致共存污染物发生易化迁移现象。.项目成果对于深化理解曝气修复机制、降低扰动对修复过程的不利影响以及优化调整修复运行方案等具有重要的科学理论和实践意义。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5)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离子组成对氧化石墨烯在饱和多孔介质中迁移行为的影响
- DOI:--
- 发表时间:2015
- 期刊:化工学报
- 影响因子:--
- 作者:霍明昕;杨武;刘仲谋;周欢
- 通讯作者:周欢
Effects of surfactants on graphene oxide nanoparticles transport in saturated porous media
表面活性剂对饱和多孔介质中氧化石墨烯纳米粒子传输的影响
- DOI:10.1016/j.jes.2015.02.007
- 发表时间:2015-09-01
- 期刊: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 影响因子:6.9
- 作者:Fan, Wei;Jiang, Xuehui;Geng, Zhi
- 通讯作者:Geng, Zhi
包气带土壤含水率和石油类污染特性对电阻率监测的影响
- DOI:10.13637/j.issn.1009-6094.2016.01.063
- 发表时间:2016
- 期刊:安全与环境学报
- 影响因子:--
- 作者:马玉慧;杨悦锁;范伟;路莹;杜新强
- 通讯作者:杜新强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item.factor || "--"}}
- 作者:{{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因果推断中研究人群的形成
- DOI:10.3760/cma.j.cn112338-20200612-00839
- 发表时间:2021
- 期刊: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 影响因子:--
- 作者:张淼;朱以敏;李亚欣;牟育彤;阚慧;范伟;戴江红;郑英杰
- 通讯作者:郑英杰
内回热器对低温有机朗肯循环热力性能的影响及工质选择
- DOI:--
- 发表时间:2016
- 期刊:化工进展
- 影响因子:--
- 作者:韩中合;潘歌;范伟;王智
- 通讯作者:王智
燃煤型地方性氟中毒对儿童体格发
- DOI:--
- 发表时间:--
- 期刊:实用儿科临床杂志[J], 20(9):897-899,2005
- 影响因子:--
- 作者:王守英;张合喜;范伟;方士杰
- 通讯作者:方士杰
道德决策的机制及干预研究:自我相关性与风险水平的作用
- DOI:--
- 发表时间:2017
- 期刊:心理科学进展
- 影响因子:--
- 作者:钟毅平;占友龙;李琎;范伟
- 通讯作者:范伟
基于超短激光脉冲扫描法的超高速分幅相机时间响应特性测定
- DOI:--
- 发表时间:2018
- 期刊:光子学报
- 影响因子:--
- 作者:朱斌;滕建;吴玉迟;范伟;王少义;税敏;李纲;张天奎;于明海;谭放;杨月;卢峰;闫永宏;谷渝秋
- 通讯作者:谷渝秋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item.factor || "--" }}
- 作者:{{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item.author }}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摘要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请为本次AI项目解读的内容对您的实用性打分
非常不实用
非常实用
1
2
3
4
5
6
7
8
9
10
您认为此功能如何分析更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填写您的反馈:
范伟的其他基金
污水再生处理及地下储存体系曝气孔口气泡微细化调控生成方法与效能
- 批准号:52370032
- 批准年份:2023
- 资助金额:50 万元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再生水地下储存过程中有机絮体颗粒特异性堵塞机制及控制方法
- 批准号:
- 批准年份:2019
- 资助金额:60 万元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再生水地下储存系统微纳米曝气过程解析及其对溶解性有机物迁移归趋的影响
- 批准号:51678121
- 批准年份:2016
- 资助金额:64.0 万元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item.project_typ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