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基金基金详情
小麦抗条锈病新基因YrC591的精细定位和利用
结题报告
批准号:
31000709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
20.0 万元
负责人:
许红星
学科分类:
C1307.作物基因组及遗传学
结题年份:
2013
批准年份:
2010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
牛永春、安调过、尹冬冬、赵小华
国基评审专家1V1指导 中标率高出同行96.8%
结合最新热点,提供专业选题建议
深度指导申报书撰写,确保创新可行
指导项目中标800+,快速提高中标率
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
中文摘要
条锈病是小麦最具破坏性的病害之一,近年来对我国小麦的危害尤为严重。发掘并利用新的抗条锈病基因,是进行抗条锈病持久育种的有效措施。小麦品种C591对我国多个流行条锈菌小种表现为免疫至高抗。已有的研究表明,小麦品种C591携带有一个抗当前最流行小种CY32的显性抗条锈病基因YrC591,位于染色体7BL上,与SSR标记位点Xcfa2040相距8.0 cM。YrC591与位于7B染色体上的Yr2和Yr6抗性不同,与同样位于7BL染色体上的Yr39位置明显不同。因此,YrC591是一个抗条锈病新基因。为了进一步研究和利用该基因,本项目拟扩大分离群体,寻找更为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以精细定位该基因;并利用新鉴定的两侧标记,对该基因进行更为精确的标记辅助选择,选育出性状优良的小麦抗条锈病新品系。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可为小麦抗条锈病新基因YrC591的进一步图位克隆和有效利用奠定基础。
英文摘要
来自小麦栽培品种C591的抗条锈病基因YrC591,对当前国内重要的条锈病菌株表现出有效的抗性。该基因之前被定位于小麦7BL染色体上,但是遗传标记密度很低。在本研究中,通过对7BL染色体上的34对SSR标记和开发设计的155对STS标记进行分离分组群体分析,有3对SSR标记WMC276、BARC182和GWM146以及6对STS标记MAG1714、MAG1757、MAG1811、BE425120、BE471173和BG607810,在抗感亲本和抗感病基因池之间表现出一致的多态性扩增。加上之前报道的5对YrC591连锁的SSR标记CFA2040、WMC273、WMC166、GWM984和BARC32,利用127个来自C591 × Taichung29 组合的F2:3株系构建的分离群体,进行标记作图,建立了包括14对标记的YrC591的饱和遗传图谱,遗传距离从0.4 cM 到11.3 cM,与两侧标记位点Xmag1714和Xbarc182的遗传距离分别为1.2 cM 和0.4 cM。利用4615个来自铭贤169 × C591组合的F2单株构建的分离大群体,对YrC591进行了精细定位,为该基因的图位克隆奠定了基础。将携带YrC591的栽培品种中植1号和中植4号,分别与主栽品种济麦22、科农199和石新828进行杂交和回交,结合抗病性鉴定和标记辅助选择,目前已经获得了农艺性状优良的BC2植株,为该基因在生产上的广泛利用提供材料基础。
专著列表
科研奖励列表
会议论文列表
专利列表
小麦农家品种鸟麦广谱抗白粉病新基因Pm2c的精细定位、候选基因分离及标记辅助转育
国内基金
海外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