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杨人工林对河滩地土壤氮循环过程的影响及其微生物学机理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31270583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84.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C0313.可持续生态学
  • 结题年份:
    2016
  • 批准年份:
    2012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3-01-01 至2016-12-31

项目摘要

Ecological risk of planting poplar in riverine wetlands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Yangtze River basin has received attention from many researchers. Although some studies have indicated the influence of poplar plantation on the ecosystem structure, there still remains a question whether poplar plantation can alter the biogeochemistry processes and related ecological functions of riverine wetlands. In this project, we will investigate the standing vegetation and sample soil from both poplar dominated and herbaceous dominated riverine wetlands. Soil characteristics, nitrogen cycles (i.e., ammonia volatilization, nitrification, denitrification, and anammox), and dominant species, diversity, and abundance of nitrogen cycles related microbial communities will be analyzed in the laboratory to determine the influences of poplar plantation on the soil nitrogen cycles and nitrogen removal function of riverine wetlands. Moreover, we will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nitrogen cycles and dominant species, diversity, and abundance of nitrogen cycles related microbial communities to discuss the microbiological mechanism for the effect of poplar plantation on the soil nitrogen cycles. This project can provide important method and basic theory for assessing the influence of poplar plantation and other human disturbances on the ecosystem structure, processes, and functions of riverine wetlands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Yangtze River basin.
20世纪80年代以来长江中下游滩地大规模种植意杨的生态风险已引起学界的关注,但相关研究局限于生态系统结构层面,对意杨人工林是否改变滩地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及其相应生态功能这一科学问题还缺乏基本的了解。本项目拟以湖北省江汉平原上已栽植意杨和未栽植意杨的长江干流和汉江干流河滩地为研究对象。通过植被野外定位调查、土壤理化性质分析、氮循环过程(氨挥发、硝化、反硝化与厌氧氨氧化)速率测定和氮循环功能微生物群落结构(优势种群、多样性和丰度)分析,揭示意杨人工林对滩地土壤氮循环过程及其氮素污染去除功能的影响程度与长期趋势;通过定量氮循环过程速率与其功能微生物群落结构间的相关性,探讨意杨人工林影响滩地土壤氮循环过程的微生物学机理。本项目的研究结果将有助于我们全面、综合地评价意杨人工林对滩地生态系统的结构、过程和功能的影响,并为长江中下游滩地的意杨人工林建设提供指导意见。

结项摘要

近几十年来,由于人类活动频繁,导致长江流域的许多河流遭受了严重的氮污染。河滩地可以通过土壤反硝化作用,将硝酸盐转化为N2O和N2,从而实现河流中氮的削减。本项目通过比较长江流域不同河滩地来研究人工意杨林对河岸带植被结构以及土壤氮循环过程的影响,同时研究了地形与土地利用对土壤反硝化作用的空间异质性以及研究了流域农业和环境因子对河岸带反硝化及N2O产量的作用机理。我们的研究发现杨树林下草本植被没有明显的优势种,在长江河滩地上栽植杨树对植物多样性有积极影响,而对草本植被的盖度则有消极的影响。我们采用乙炔抑制—气相色谱法测定了河滩地土壤的反硝化潜力以及N2O产量,结果表明植被盖度和土壤的反硝化潜力显著正相关,但和N2O产量没有显著性关系。河岸带土壤的潜在反硝化,背景反硝化与大部分的土壤理化性质都表现出显著的空间异质性。潜在反硝化和背景反硝化速率与土壤水分、细颗粒比、有机质、总氮和NO3—N含量正相关,但与土壤pH和容重负相关。农业河岸带土壤的背景反硝化显著高于森林河岸带土壤的背景反硝化。局域环境因子中,土壤的潜在反硝化和N2O的产生速率同时与土壤含水率、有机质和硝态氮浓度呈正相关关系。农业河岸带的潜在反硝化速率 (2.81±1.01 ng N g-1h-1) 显著高于森林河岸带(0.66±0.24 ng N g-1h-1)。此外,植被覆盖与土壤的潜在反硝化速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通过结构方程模型(SEM)分析,我们发现流域农业土地利用是通过土壤硝态氮来间接影响河岸带的潜在反硝化以及N2O产生速率。相比于森林流域,农业流域的意杨林河岸带具有更大的反硝化脱氮潜力。研究结果表明,意杨人工林对长江中下游地区河岸带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过程和功能都产生了显著性的影响。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3)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Sediment denitrification and nitrous oxide production in Chinese plateau lakes with varying watershed land uses
中国高原湖泊不同流域土地利用的沉积物反硝化和氧化亚氮生成
  • DOI:
    10.1007/s10533-015-0072-9
  • 发表时间:
    2015-02
  • 期刊:
    Biogeochemistry
  • 影响因子:
    4
  • 作者:
    Zhang, Quanfa;Cheng, Xiaoli;Lu, Jing;Liu, Guihua
  • 通讯作者:
    Liu, Guihua
Topography and land use effects on spatial variability of soil denitrification and related soil properties in riparian wetlands
地形和土地利用对河岸湿地土壤反硝化及相关土壤特性空间变异的影响
  • DOI:
    10.1016/j.ecoleng.2015.04.094
  • 发表时间:
    2015-10
  • 期刊:
    Ecological Engineering
  • 影响因子:
    3.8
  • 作者:
    Yao, Lu;Liu, Guihua;Zhang, Quanfa;Liu, Wenzhi
  • 通讯作者:
    Liu, Wenzhi
Catchment agriculture and local environment affecting the soil denitrification potential and nitrous oxide production of riparian zones in the Han River Basin, China
流域农业和当地环境对中国汉河流域土壤反硝化潜力和一氧化二氮产生的影响
  • DOI:
    10.1016/j.agee.2015.10.002
  • 发表时间:
    2016-01
  • 期刊:
    Agriculture Ecosystems & Environment
  • 影响因子:
    6.6
  • 作者:
    Xiong, Ziqian;Liu, Hui;Zhang, Quanfa;Liu, Guihua
  • 通讯作者:
    Liu, Guihua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湿地在面源污染治理中的应用回顾与展望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环境科学与管理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刘文治;刘贵华;张全发
  • 通讯作者:
    张全发
巢湖湖滨带植被特征及其退化原因分析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3
  • 期刊:
    环境科学与管理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郝贝贝;吴昊平;刘文治;余文平;邢伟
  • 通讯作者:
    邢伟
丹江口库区滩涂与入库支流植被与土壤种子库:水传播潜力探讨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植物生态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萧蒇;刘文治;刘贵华
  • 通讯作者:
    刘贵华
生态位限制和物种库限制对湖滨湿地植物群落分布格局的影响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植物生态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刘贵华;徐洋;刘文治
  • 通讯作者:
    刘文治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刘文治的其他基金

湿地生态过程与功能
  • 批准号:
  • 批准年份:
    2020
  • 资助金额:
    120 万元
  • 项目类别:
    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长江流域湖泊沉积物的关键脱氮途径及其对水生植被恢复的响应
  • 批准号:
    31570535
  • 批准年份:
    2015
  • 资助金额:
    63.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水利水电工程对河岸带湿地氮削减功能的影响研究
  • 批准号:
    30900222
  • 批准年份:
    2009
  • 资助金额:
    21.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