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冰洋融冰后上层水体中POC输出通量的短期变化研究

批准号:
41106167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
28.0 万元
负责人:
何建华
依托单位:
学科分类:
D0615.极地科学
结题年份:
2014
批准年份:
201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
余雯、陈宝红、林武辉、张凡
国基评审专家1V1指导 中标率高出同行96.8%
结合最新热点,提供专业选题建议
深度指导申报书撰写,确保创新可行
指导项目中标800+,快速提高中标率
微信扫码咨询
中文摘要
北冰洋被广泛认为是地球上对气候变化最敏感的区域,也通常被认为是一个潜在的CO2汇区,目前有关北冰洋海冰消退后海-气CO2交换的程度以及由此带来的上层水体中海洋生物地球化学行为的变化逐渐成为科学家们研究的焦点。本项目通过在北冰洋中心区长期冰站上取孔来模拟融冰后的状态,研究融冰后上层水体中POC输出通量在短期内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同时结合营养盐、叶绿素等参数的变化情况,探讨北冰洋融冰后海-气CO2的交换程度及其影响因素,为深入了解北冰洋海冰消退对海洋生物地球化学行为的影响以及对全球变化的反馈作用提供参考数据。
英文摘要
利用中国第五次北极科学考察(2012年7-9月)的契机,在北冰洋楚科奇海及加拿大海盆采集了14个站位样品的采集,并在楚科奇海的5个站位进行了重复采样。运用234Th/238U不平衡法计算了研究区域上次水体中颗粒有机碳(POC)的输出通量,分析比较了融冰状态下POC输出通量变化情况,以及第四次北极科学考察中运用210Po/210Pb不平衡法所获得的研究结果。研究显示,北冰洋呈现出较高的POC输出通量,最高值达到100.49mmol/m2/d,且随着融冰区域的增加,同一站位上层水体中POC输出通量呈现出先增高再下降的趋势,但总体平均值呈现下降趋势,分别由7月下旬的51.12mmol/m2/d(E法)和47.32mmol/m2/d(B法)下降到9月初的29.51mmol/m2/d(E法)和43.39mmol/m2/d(B法),这主要是由于高纬度海域融冰后营养盐的输入较慢有关。
期刊论文列表
专著列表
科研奖励列表
会议论文列表
专利列表
Particulate organic carbon export fuxes on Chukchi Shelf, western Arctic Ocean, derived from 210Po-210Pb disequilibrium
北冰洋西部楚科奇陆架的颗粒有机碳输出通量源自 210Po-210Pb 不平衡
DOI:--
发表时间:2015
期刊: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影响因子:--
作者:HE Jianhua;YU Wen;LIN Wuhui;MEN Wu;CHEN Liqi*
通讯作者:CHEN Liqi*
DOI:10.1016/j.jenvrad.2014.06.005
发表时间:2014-11
期刊: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adioactivity
影响因子:2.3
作者:Wuhui Lin;Hao Ma;Liqi Chen;Z. Zeng;Jianhua He;Shi Zeng
通讯作者:Wuhui Lin;Hao Ma;Liqi Chen;Z. Zeng;Jianhua He;Shi Zeng
234Th-derived particulate organic carbon export in the Prydz Bay, Antarctica
南极洲普里兹湾 234Th 衍生的颗粒有机碳出口
DOI:10.1007/s10967-013-2842-y
发表时间:2013
期刊:Journal of Radioanalytical and Nuclear Chemistry
影响因子:1.6
作者:Hao Ma;Zhi Zeng;Jianhua He;Zhengbing Han
通讯作者:Zhengbing Han
Distribution and risk assessment of radionuclides released by Fukushima nuclear accident at the northwest Paci?c
西北太平洋福岛核事故释放放射性核素分布及风险评估
DOI:--
发表时间:2015
期刊: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adioactivity
影响因子:2.3
作者:Wen YU*;Jianhua HE;Wuhui LIN;Yiliang LI;Wu MEN
通讯作者:Wu MEN
国内基金
海外基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