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建造学视角的中英近代建筑比较研究——以上海为例
结题报告
批准号:
51708376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
25.0 万元
负责人:
潘一婷
依托单位:
学科分类:
E0801.建筑学
结题年份:
2020
批准年份:
2017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
滕育梅、陈曦、朱宁宁、钱晓东、袁月、夏凯
国基评审专家1V1指导 中标率高出同行96.8%
结合最新热点,提供专业选题建议
深度指导申报书撰写,确保创新可行
指导项目中标800+,快速提高中标率
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
中文摘要
近代建筑的建造学,反映了时代性的建造模式与构造做法,折射出近代建筑技术的变迁,不仅具有史学价值,也为今天追溯历史建筑如何建造,以及为指导保护修缮提供重要依据。然而,中国近代建造学书籍较少,加之针对与中国密切相关的西方建造技术的研究不足,导致当代中国对近代建筑的建造知识结构出现断层,成为不恰当建筑修复的症结之一。本研究以中英建造书籍(1840-1950)横向比较为切入点和线索,对上海近代历史建筑案例展开建造史与构造类型学研究,关注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中英材料、连接方式和构造类型特征,为本土的、英国的,以及混合的形态三者之间相关性和差异性提供更加清晰的界限。本项目将拓展中国近代建筑研究的视角,并为中国近代历史建筑保护提供一套基于中英比较和建造学视角的历史建造方法,填补我国近代建筑建造学研究的空白。
英文摘要
Understanding construction patterns, building methods,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in Chinese modern architecture (1840-1949) not only has formidable historiographical value, but also possesses practical utility relevant to building conservation. The limited knowledge to date of building methods in Chinese modern architecture has often led to inappropriate preservation approaches. This arises from the rareness of Chinese building construction books from the modern era, and from the limited investigation of the connections with Western building techniques. This project aims at overcoming these issues by examining the link between modern Chinese books on building construction with their British counterparts, in view of the intense Sino-British interactions of the modern era. In particular, the project focuses on the case of Shanghai, and carries out a historical and typological study, placing emphasis on the choice of construction materials, joints, and details. The overarching aim is to understand the link between Chinese and British building construction in modern China and to unravel their hybridity. This will not only provide a new perspective for Chinese modern architecture historiography, but will also constitute a solid platform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 more refined preservation approach for historic modern buildings in China.
建造学,又称“营造法”、“营造学”。近代建筑的建造学,反映了时代性的建造模式与构造做法,折射出近代建筑技术的变迁,不仅具有史学价值,也为今天追溯历史建筑如何建造,以及为指导保护修缮提供重要依据。然而,中国近代建造学书籍较少,加之针对与中国密切相关的西方建造技术的研究不足,导致当代中国对近代建筑的建造知识结构出现断层,成为不恰当建筑修复的症结之一。本研究以中英建造书籍(1840-1950)横向比较为切入点和线索,对上海和苏州等地近代历史建筑案例展开了建造史与构造类型学研究,关注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中英材料、连接方式和构造类型特征,为本土的、英国的,以及混合的形态三者之间相关性和差异性提供了更加清晰的界限。本项目拓展了中国近代建筑研究的视角,并为中国近代历史建筑保护提供一套基于中英比较和建造学视角的历史建造方法,填补了我国近代建筑建造学研究的空白。 .本项目代表性成果包括:首次在国内对欧美视野下的“建造史”理论与研究进行了系统综述,分析英国建造史的研究范畴、当下成果和方法、国际化的趋势和意义,以及对中国研究的启发。对中英建造书籍进行了普查,初步把握中英建造书籍的全貌,并以《建筑新法》与《建筑百科全书》,《营造学》与《建造与绘图》两对中英近代技术文本作为典型案例,勾勒“工学院运动”背景下英国建造学的发展轮廓,构建中英建造体系横向比较的框架。首次建立了20世纪初中国通商口岸传统建筑工具“现代化”转型的影响机制与历史规律的综合评价分析,有助于推进近代建造工具与技艺特征的认识。选取了上海、苏州典型近代建筑案例,深入构造细部和材料性质的考察,并建立与英国同类建造方法联系,形成建造书籍建造方法的实例佐证。.本项目的意义在于对中国近代建筑遗产的建造技术特征更深入的了解,并为近代建筑遗产的修缮和保护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本项目成果发表在 Journal of Asian Architecture and Building Engineering、Proceedings of Construction History Society、Cambridge Journal of China Studies、建筑学报、建筑师、建筑遗产等国内外重要刊物上。
期刊论文列表
专著列表
科研奖励列表
会议论文列表
专利列表
DOI:--
发表时间:2020
期刊:建筑师
影响因子:--
作者:潘一婷
通讯作者:潘一婷
DOI:--
发表时间:--
期刊:华中建筑
影响因子:--
作者:潘一婷;王军;陈曦
通讯作者:陈曦
DOI:--
发表时间:2020
期刊:中国建筑教育
影响因子:--
作者:潘一婷
通讯作者:潘一婷
DOI:--
发表时间:2018
期刊:建筑师
影响因子:--
作者:潘一婷;詹姆斯·W·P·坎贝尔
通讯作者:詹姆斯·W·P·坎贝尔
DOI:10.3130/jaabe.17.183
发表时间:2018-05
期刊:Journal of Asian Architecture and Building Engineering
影响因子:1.3
作者:Yiting Pan;James W. P. Campbell
通讯作者:James W. P. Campbell
国内基金
海外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