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贺兰山晚二叠世矿化植物及古环境研究
批准号:
41172006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
74.0 万元
负责人:
冯卓
依托单位:
学科分类:
D0201.古生物、古人类和古生态学
结题年份:
2015
批准年份:
201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
RonnyRoessler、程晨、韦海波
国基评审专家1V1指导 中标率高出同行96.8%
结合最新热点,提供专业选题建议
深度指导申报书撰写,确保创新可行
指导项目中标800+,快速提高中标率
微信扫码咨询
中文摘要
二叠纪末生物集群绝灭事件是显生宙以来五次生物大绝灭中最大的一次,导致了大规模海洋物种的消失。近年来对于这次大灾难的地质事件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不少突破性进展,但由于缺少大植物化石研究的直接证据,陆地生态系统特别是陆生植物在这次绝灭事件中具体经历了怎样的变化,目前所知甚少。晚二叠世植物与动物、植物与真菌相互关系的生态学研究,以及通过矿化植物解剖构造研究古环境指示特征所做的工作也不多。贺兰山北段出产大量晚二叠世保存精美的矿化植物化石与富含植物化石的燧石标本,且不少植物化石中还保存了多种不同类型的内食性节肢动物蛀孔、粪便颗粒及内生真菌化石;许多植物化石标本明显表现出对气候变化的特殊生理响应构造。这些无疑对深入了解晚二叠世木材的构造分异、演化趋势,以及开展植物群落的古生态学与古环境研究提供了珍贵材料,为认识晚二叠世绝灭事件过程中陆地生态系统及陆生植物生理响应特征提供重要线索。
英文摘要
矿化植物是植物化石中常见的保存类型,能够为认识地质历史时期植物的分异、演化,以及古气候、古生态和古环境复原提供重要依据。我国虽然赋存大量各个地质时期的矿化植物标本,并对矿化植物标本有很长的研究历史,但其中晚古生代矿化植物一直缺乏较系统的研究工作。项目执行期间,项目组成员多次赴北贺兰山二叠系剖面(内蒙古乌达、苏海图、呼鲁斯太、宁夏石炭井等)开展野外地层对比和多门类化石标本的采集工作。特别是该地区二叠系与三叠系连续陆相地层的多剖面划分与对比,采集到大量矿化植物化石标本。利用连续切片法、Micro-CT、统计学等技术方法,对矿化植物标本的系统解剖学研究表明,北贺兰山晚二叠世矿化植物群中的松柏类分异度极高,而且存在与多种节肢动物相互作用现象。不仅为晚二叠世矿化植物解剖学、古生态学及不同植物地理区系植物群的对比提供重要信息,为深入认识我国晚古生代植物分异、演化情况提供重要依据。我们一共在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专业或综合学术期刊(Review of Palaeobotany and Palynolog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s、Taxon、Annals of Botany、Palaeogeography Palaeoclimatology Palaeoecology、Palaios、Chinese Science Bulletin、Bulletin of Geosciences、Scientific Reports、Gondwana Research、Geology、古生物学报)发表研究论文15篇(其中14篇SCI论文,1篇中文核心期刊),组织和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10次,提交会议摘要11篇、口头报告12次(其中研究生做报告3次)、展板4次;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8名(其中3名已毕业,2人次获得国家奖学金,1人次获得省级优秀毕业生)。
期刊论文列表
专著列表
科研奖励列表
会议论文列表
专利列表
DOI:--
发表时间:2015
期刊:古生物学报
影响因子:--
作者:韦海波;陈宇轩;杨继媛;冯卓
通讯作者:冯卓
DOI:10.3140/bull.geosci.1499
发表时间:2014-09
期刊:Bulletin of Geosciences
影响因子:1.9
作者:S. Opluštil;J. Pšenička;J. Bek;Jui-Pin Wang;Z. Feng;M. Libertín;Z. Šimůnek;J. Bureš;J. Drábková
通讯作者:S. Opluštil;J. Pšenička;J. Bek;Jui-Pin Wang;Z. Feng;M. Libertín;Z. Šimůnek;J. Bureš;J. Drábková
DOI:10.12705/631.7
发表时间:2014-02
期刊:Taxon
影响因子:3.4
作者:M. Philippe;S. McLoughlin;J. Sakala;G. Zijlstra
通讯作者:M. Philippe;S. McLoughlin;J. Sakala;G. Zijlstra
Permian vegetational Pompeii from Inner Mongolia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landscape paleoecology and paleobiogeography of Cathaysia
内蒙古二叠纪庞贝植被及其对华夏景观古生态和古生物地理学的意义
DOI:10.1073/pnas.1115076109
发表时间:2012-02
期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影响因子:11.1
作者:王军;Hermann Pfeffercorn;张宜;冯卓
通讯作者:冯卓
Micro-CT investigation of a seed fern (probable medullosan) fertile pinna from the Early Permian Petrified Forest in Chemnitz, Germany
对德国开姆尼茨早二叠世石化林中的种子蕨(可能是髓质)可育羽片进行显微 CT 研究
DOI:10.1016/j.gr.2013.08.005
发表时间:2014-11-01
期刊:GONDWANA RESEARCH
影响因子:6.1
作者:Feng, Zhuo;Roessler, Ronny;Yang, Ji-Yuan
通讯作者:Yang, Ji-Yuan
二叠纪松柏类植物与蛀木甲虫相互作用研究
- 批准号:41672015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88.0万元
- 批准年份:2016
- 负责人:冯卓
- 依托单位:
贺兰山北段二叠纪木化石植物群系统分类学、古生态学与古气候学研究
- 批准号:40902009
-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20.0万元
- 批准年份:2009
- 负责人:冯卓
- 依托单位:
国内基金
海外基金















{{item.name}}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