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国土空间分异机理的区域协调管理模式研究
结题报告
批准号:
70933002
项目类别:
重点项目
资助金额:
120.0 万元
负责人:
王铮
学科分类:
G0413.区域发展与城市治理
结题年份:
2013
批准年份:
2009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
赵作权、李山、薛俊波、吴静、刘丽、熊文、夏海斌、初钊鹏、朱永彬
国基评审专家1V1指导 中标率高出同行96.8%
结合最新热点,提供专业选题建议
深度指导申报书撰写,确保创新可行
指导项目中标800+,快速提高中标率
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
中文摘要
在国土空间分异基础上协调多区域发展,是我国当前的重要区域管理问题,其科学问题大致包括三项:1 区域间协调发展的内在基础:导致地理空间发生区域分异的因素和动力学机制是什么? 2针对分异我们在什么意义上完成多区域协调,通过什么途径可以协调多区域发展?3 实现区域间发展协调的管理模式和政策体系应该包括什么内容。本研究试图在回答这三个问题的基础上在应用上解决中国多区域协调发展的管理模式问题,理论上通过结合克鲁格曼新经济地理理论、进化经济学理论和区域知识管理理论,发展新的区域发展管理理论。为了达到目标,在技术上本项目将发展多区域CGE模型与结合元胞自动机的多层结构Agent-Base Simulation(ABS)模型,开发嵌入GIS软件的软件平台,从而开展基于GIS的空间数据挖掘、多区域CGE模拟、经济一体化和建立创新-知识溢出枢纽解析等的分析提出多区域协调的政策体系,最后实现学术和应用双重创新。
英文摘要
依据进化经济学理论,利用多自主体multiagent-based模拟,本项目系统地发展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鲁格曼的“两个本性”(two nature) 学说为“三个本性”,即自然禀赋、交通与区位、人力资本与信息设施作为三次地理要素,引导了产业的三次发展和国土分异。模拟分析,中国国土分异,胡焕庸具有锁定特征,城市发展,具有明显的路径依赖特点。在这个基础上,模拟分析三个本性催生了区域空间结构依次出现独立单元、中心腹地结构和枢纽网络结构。.项目对中国国土的具体研究发现,中国存在一个菱形的中心腹地结构,也发现了未来中国枢纽网络结构将在胡焕庸线以东完整发展。在第三本性作用下,中国的R&D活动及其投入促进了区域的收敛性,利用第三本性是中国进一步发展的关键。.项目对第三本性作用下区域发展做了管理学分析,提出了中国国土空间发展,下一步的战略应该是发展研发枢纽城市。项目通过案例分析提出了研发枢纽城市发展的区域战略管理模式,并且辨识了我国适合发展研发枢纽的城市及其专业化方向。.项目还针对主体功能区管理战略自主开发了多区域CGE模拟系统,发现了主体功能区管理模式的优点和风险,并且模拟提出了三种主体功能区治理政策的结果。
期刊论文列表
专著列表
科研奖励列表
会议论文列表
专利列表
DOI:--
发表时间:2013
期刊:科技进步与对策
影响因子:--
作者:初钊鹏;王铮
通讯作者:王铮
DOI:--
发表时间:2010
期刊:统计研究
影响因子:--
作者:王铮;孙翊
通讯作者:孙翊
DOI:--
发表时间:2012
期刊:地理研究
影响因子:--
作者:夏海波;王铮
通讯作者:王铮
DOI:--
发表时间:2010
期刊:统计研究
影响因子:--
作者:王铮;孙翊;
通讯作者:
DOI:10.1108/17585521211268682
发表时间:2012
期刊:
影响因子:--
作者:Yi Sun;Zheng Wang;Shengnan Ma
通讯作者:Shengnan Ma
城市设施区位的地理计算模型与系统
面向国家经济安全的地缘政治经济学研究
中国碳减排的区域配额公平理论与可行性分析
中国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扩大内需的政策组合效应评估
多国参与下中国气候保护模式与政策模拟
区域间的创新扩散、知识溢出及区域的知识管理
人地关系协调意义的气候保护经济分析理论与模型
SARS疫情爆发与疫区分布的气候与天气条件分析及区域对策
可计算人地关系协调分析模型与理论研究
知识网络经济行为的复杂性研究
国内基金
海外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