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针茅草原割草场退化演替过程中土壤有机碳形成和稳定机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31560174
  • 项目类别: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
    40.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C0311.土壤生态学
  • 结题年份:
    2019
  • 批准年份:
    2015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6-01-01 至2019-12-31

项目摘要

The dynamic of soil carbon is one of the most uncertain factors in global carbon cycle research and studies on which land management practice can promote soil carbon sequestration have received considerable attentions in recent years. For scientifically evaluating the carbon sequestration potential of grassland ecosystem, it is very necessary to make further research for the mechanism of formation, transformation and stability of grassland soil organic carbon under different land use patterns. This research may take mowing range of Stipa grandis steppe under different stages of regressive succession as study object. Through analyzing the biopolymer composition of plant litters and root and that of soil organic carbon of light and heavy fractions, we aim to identify the biomarkers tracing plant litter and root derived carbon in soil to illustrate the role of plant derived carbon on the formation, transformation and stability of soil organic carbon at molecular level. By measuring the abundance of soil microbes and enzyme activity decomposing biopolmers in soil, we may analyz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il microbe activity and degradation degree of plant derived carbon in soil and soil organic carbon mineralization to reveal the action mechanism of soil microbe on soil carbon stability. This research is helpful for scientifically evaluating the effect of long-term mowing on the soil carbon sequestration potential of Stipa grandis steppe, and may provide scientific support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management practices of promoting soil carbon sequestration of grassland ecosystem and strategies for reducing greenhouse gas emission and increasing carbon sink.
土壤碳动态过程是全球碳循环研究中最不确定因素之一,何种土地管理措施能够提高土壤的固碳增汇服务功能已引起国内外有关研究者的高度重视。为科学评价草地生态系统的固碳潜力,需要对不同利用方式下草地土壤有机碳的形成、转化和稳定机制进行深入研究。本研究以退化演替不同阶段的大针茅草原割草场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植物枯落物与根系、土壤轻组与重组有机碳的生物分子组成,筛选指示植物地上、地下碳输入的生物标志物,在分子水平阐明植物性碳输入在土壤有机碳形成、转化和稳定过程中的作用;通过分析土壤微生物丰度和土壤生物大分子分解酶活性,探析土壤微生物活性与土壤植物性碳降解程度、土壤有机碳矿化特征的关联性,揭示土壤微生物对土壤碳库稳定性的作用机制。本项目的开展,有利于科学评估长期刈割利用方式对大针茅草原土壤碳汇服务功能的影响,为我国制定提升草地生态系统土壤碳库增汇服务功能的合理管理措施以及温室气体减排增汇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结项摘要

土壤碳动态过程是全球碳循环研究中最不确定因素之一,何种土地管理措施能够提高土壤的固碳增汇服务功能已引起国内外研究者的高度重视。刈割是广泛应用的重要草地管理措施,长期或者高强度的刈割都会引起割草场逆行演替,但在割草场退化演替过程中土壤系统的碳汇服务功能会发生何种变化并不清楚。本研究以围封和不同刈割强度下(两年刈割一次、一年刈割一次、一年刈割两次)的大针茅割草场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优势植物的叶片、根系以及土壤的生物分子组成,筛选出了指示植物地上、地下碳输入的生物标志物,在分子水平阐明了植物性碳输入对土壤有机碳形成的贡献;通过分析土壤有机碳矿化特征和土壤中植物性碳的降解程度及其与土壤微生物丰度的关联性探讨了土壤有机碳的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显示:1、随着刈割强度的增强大针茅割草场发生了退化演替,大针茅在群落中的优势地位逐渐被糙隐子草所取代,并且群落中一年生杂类草植物增多。2、根据大针茅草原主要植物的叶片和根系凋落物的生物分子组成特征,发现C16烷醇、C18烷酸(C18:0和C18:3)和C18中长链取代酸可作为叶片的生物标志物,而C26烷酸、C25α-羟基烃酸、C24ω-羟基烃酸和C16、C18α,ω烷二酸可以作为根系的生物标志物。3、在0-10cm土层内,围封和高强度刈割(一年两次刈割)显著提高了大针茅草原土壤的总有机碳和惰性有机碳含量,但随着土层加深刈割显著提高了土壤总有机碳含量且高强度刈割使惰性有机碳含量显著增加、活性有机碳含量显著减低。4、围封提高了群落地上凋落物向土壤有机碳的贡献,而刈割增加了植物根系向0-20cm土层土壤有机碳的贡献;尤其是10-20cm土层,由于植物根系的贡献结合酯脂类化合物和木质素化合物的降解程度显著降低,表明植物性碳的稳定性增强。5、土壤微生物丰度与土壤有机碳矿化特征、植物性碳的降解程度无显著线性关系,土壤有机碳稳定性的影响因素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本项研究有利于科学评估长期刈割利用方式对大针茅草原土壤碳汇服务功能的影响,为我国制定提升草地生态系统土壤碳库增汇服务功能的合理管理措施以及温室气体减排增汇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3)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内蒙古外来植物入侵风险评价
  • DOI:
    10.13292/j.1000-4890.201907.022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生态学杂志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张璞进;赵利清;梁晨霞;张国龙;张迁迁;岳丽;徐步云;杨劼;张培青;清华
  • 通讯作者:
    清华
毛乌素沙地丘间低地主要植物群落土壤酶活性
  • DOI:
    --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生态学杂志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牛明丽;龚德明;赵利清;清华
  • 通讯作者:
    清华
Establishment, development, and decline of Salix psammophila communities: Changes in soil conditions and floristic composition in dune slacks
沙柳群落的建立、发展和衰退:沙丘松弛土壤条件和植物区系组成的变化
  • DOI:
    10.1016/j.gecco.2020.e00967
  • 发表时间:
    2020-06
  • 期刊:
    Global Ecology and Conservation
  • 影响因子:
    4
  • 作者:
    Xu Ri;Yang Jie;Zhao Liqing;Qing Hua;Latanzhula A;Yao Zhenyu;Zhu Le;Wu Yehui;Tian Jianbin;Cao Xinping;Yang Liu;Chang Gexigenimuhu
  • 通讯作者:
    Chang Gexigenimuhu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乌审旗气候变化与农牧业生产之间的关系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清华;刘东伟;卓义;成文联
  • 通讯作者:
    成文联
2013年乌梁素海湖滨带土壤—植物系统甲烷和一氧化二氮通量及生态系统总呼吸研究
  •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16.06.002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湿地科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王立新;吴忠伟;刘华民;刘东伟;卓义;清华;温璐;李智勇;梁存柱;梅宝玲
  • 通讯作者:
    梅宝玲
毛乌素沙地丘间低地主要植物叶片性状及其相互关系
  • DOI:
    --
  • 发表时间:
    2015
  • 期刊:
    中国沙漠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张璞进;牛明丽;赵利清;清华
  • 通讯作者:
    清华
呼伦湖湖泊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
  • DOI:
    10.13484/j.nmgdxxbzk.20180117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张浩然;清华;刘华民;卓义;温璐;刘东伟;李智勇;王立新
  • 通讯作者:
    王立新
刈割对大针茅表型特征、生长和生物量的影响
  • DOI:
    --
  • 发表时间:
    2014
  • 期刊:
    中国草地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宋炳煜;清华;王平平;陈宇琪
  • 通讯作者:
    陈宇琪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清华的其他基金

不同轮休刈割措施下大针茅草原土壤有机碳形成和稳定的微生物介导作用
  • 批准号:
  • 批准年份:
    2020
  • 资助金额:
    35 万元
  • 项目类别: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