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节变化驱动下粘土矿物界面Fe(II)/Fe(III)与As相互作用行为研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41807206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
    25.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D0702.环境水科学
  • 结题年份:
    2021
  • 批准年份:
    2018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9-01-01 至2021-12-31

项目摘要

The seasonal change of arsenic concentration in groundwater is a sustainable and controversial issue. In high-arsenic groundwater system with high concentration of Fe2+, dissolved Fe2+ can absorb on the surface of iron-containing clay mineral to form Fe(II)/Fe(III) redox couple. Clay mineral with Fe(II)/Fe(III) redox couple is able to oxidize As(III) to As(V) under both oxic (catalytic pathway) and anoxic (direct oxidation) condition. Thus, redox cycling in groundwater influences the mobility of arsenic by altering the species of structural iron in clay mineral. The goals of this project are (1) analyzing the Fe(II)-Fe(III) electron transfer on the interface of clay mineral; (2) discussing the impact of interaction between Fe(II)/Fe(III) redox couple and As on the seasonal change of arsenic concentration; (3) providing more interaction path of regional arsenic cycling in groundwater system, which are significant for guiding residents to utilize groundwater resources.
地下水系统中砷浓度的季节性分布是一个持续的、具有争论性的主题,在溶解态Fe2+浓度较高的高砷地下水体系中,溶解态Fe2+能与含铁粘土矿物中的晶格Fe(III)构成界面Fe(II)/Fe(III)氧化还原电对。该电对可以在有氧条件下催化氧化砷,也能在厌氧条件下异化氧化砷。地下水氧化-还原循环可以通过影响粘土矿物界面Fe(II)/Fe(III)氧化还原电对的构成,从而间接影响砷的迁移转化。因此,本项目将以江汉平原全新世浅层高砷地下水系统为靶区,通过实验分析粘土矿物界面Fe(II)-Fe(III)电子传输过程,讨论在氧化还原循环过程中,粘土矿物界面Fe(II)/Fe(III)与As的相互作用对砷的形态和浓度分布的影响,揭示江汉平原地下水系统砷浓度季节性变化可能的因素,为区域性砷循环提供更多的反应路径,这对于当地居民地下水合理使用(灌溉、养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结项摘要

江汉平原浅层地下水系统中存在的大量含铁粘土矿物,它能够与地下水中的Fe(II)或Fe(III)相互作用并影响砷的氧化还原形态。目前大多数研究都集中在溶液Fe(II)与含Fe(III)粘土矿物之间的电子传输机制及其对污染物迁移转化的影响,关于含晶格Fe(II)粘土矿物是否能向溶液Fe(III)传递电子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了解这一化学过程能够帮助解释江汉平原浅层地下水系统砷季节性分布的原因。本项目的研究内容如下:.(1)粘土晶格Fe(II)与溶液Fe(III)之间的电子传输。在还原粘土矿物(NAu-1)与FeCl3的系统中,还原粘土晶格Fe(II)快速被氧化为Fe(III),同时溶液Fe(III)被还原为Fe(II)。低温穆斯堡尔谱(13K)和FTIR结果都为晶格Fe(II)的氧化提供了证据。根据XRD和化学提取的数据结果可以排除电子传输通过NAu-1基面进行的可能性,说明晶格Fe(II)和溶液Fe(III)之间的电子传输可能发生在绿脱石八面体层边缘。.(2)Fe(II)str-Fe(III)aq电子传输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还原NAu-1/Fe(III)aq (乙酸/乙酸钠做缓冲液)的厌氧系统,粘土矿物还原程度越高,与FeCl3混合平衡后生成的溶液Fe(II)越多,但是不同还原程度反应速率都很快。溶液中Fe(III)的还原量随FeCl3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过量的Fe(III)aq不会完全氧化Fe(II)str。溶液中的Fe(III)随着缓冲液的pH增大而慢慢沉淀,pH 6.5时溶液中不再生成Fe(II)aq,说明在本实验条件下,粘土晶格Fe(II)不易向外界固相Fe(III)传递电子。而不同的粘土矿物与FeCl3反应结果则说明了粘土性质和含铁量的不同决定了Fe(II)str-Fe(III)aq电子传输的路径。.(3)Fe(II)str-Fe(III)aq电子传输对As(III)的氧化作用。在还原NAu-1/Fe(III)aq/As(III)厌氧体系中,As(III)在几分钟内被快速氧化,且XPS结果显示粘土表面有新的Fe(II)-As(V)键生成,说明在Fe(II)str-Fe(III)aq电子传输过程中,还原NAu-1表面形成了短时间存在的活性Fe(III)str中间产物,该活性Fe(III)str能将溶液As(III)氧化为As(V)。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2)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Effects of Fe-rich acid mine drainage on percolation features and pore structure in carbonate rocks
富铁酸性矿山排水对碳酸盐岩渗流特征及孔隙结构的影响
  • DOI:
    10.1016/j.jhydrol.2020.125571
  • 发表时间:
    2020
  • 期刊:
    Journal of Hydrology
  • 影响因子:
    6.4
  • 作者:
    Zhang X.B;J. Guo;Q.H. Hu;X.B. Gao;C.C. Li;M. Luo;Y.X. Wang
  • 通讯作者:
    Y.X. Wang
Roles of aqueous Fe(III) in oxidation of partially reduced nontronite under sub-acidic conditions
亚酸性条件下 Fe(III) 水溶液在部分还原绿脱石氧化中的作用
  • DOI:
    10.1016/j.clay.2020.105689
  • 发表时间:
    2020-09-15
  • 期刊:
    APPLIED CLAY SCIENCE
  • 影响因子:
    5.6
  • 作者:
    Guo, Jing;Zhang, Xiaobo;Gao, Xubo
  • 通讯作者:
    Gao, Xubo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基于Kriging代理模型的失效机会测度算法
  • DOI:
    10.19447/j.cnki.11-1773/v.2020.03.006
  • 发表时间:
    2020
  • 期刊:
    强度与环境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李贵杰;张晓博;王璐;吕震宙
  • 通讯作者:
    吕震宙
长窄型薄壁叶片套料电解加工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21
  • 期刊:
    中国机械工程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张晓博;朱栋
  • 通讯作者:
    朱栋
利用高分辨率TerraSAR-X影像监测唐山矿地面沉降
  • DOI:
    --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张晓博
  • 通讯作者:
    张晓博
涡轮引气对间冷回热涡扇发动机性能和排放的影响
  • DOI:
    --
  • 发表时间:
    2014
  • 期刊:
    工程热物理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王占学;周莉;张晓博;史经纬
  • 通讯作者:
    史经纬
部分包裹混凝土柱加固钢框架结构的非线性分析
  • DOI:
    --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科学技术与工程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殷占忠;张晓博;孙向阳;方顺中
  • 通讯作者:
    方顺中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