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CPNN法建立中成药不合理使用所致肾毒性的风险评估模型
批准号:
81001596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
20.0 万元
负责人:
荆志伟
依托单位:
学科分类:
H3303.中西医结合研究新技术与新方法
结题年份:
2013
批准年份:
2010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
杨卫彬、陈炯华、谭勇、武红莉、刘骏、张乐乐、周才秀
国基评审专家1V1指导 中标率高出同行96.8%
结合最新热点,提供专业选题建议
深度指导申报书撰写,确保创新可行
指导项目中标800+,快速提高中标率
微信扫码咨询
中文摘要
中成药不合理使用所致肾毒性严重者可导致肾功能衰竭,有悖《内经》"有故无殒"用药原则。传统中成药不良反应多局限于个案研究,对"中成药-不合理使用因素-肾毒性"信号评价由于统计学方法或数据挖掘对因素-风险评估的局限,导致中成药肾毒性数据缺乏定量动态分析而缺乏预警价值。本课题在前期运用贝叶斯信念神经网络(BCPNN法)预警监测中成药不良反应信号研究基础上,基于电子数据库、期刊文献、自发呈报系统数据库,提取数据,建立中成药不合理使用所致肾毒性数据库,通过追踪访问、专家定性访谈等实现数据规范,运用BCPNN法定量评估"中成药-不合理使用因素-肾毒性"的因果关联,构建风险评估模型,并收集近两年的中成药肾毒性案例对模型进行验证与完善。该模型的建立有助于识别中成药不合理使用导致肾损害的风险信号,起到预警作用,为评价肾毒性不良事件因果关系提供方法学参考,对减少临床中成药肾毒性不良事件有重要意义。
英文摘要
传统中成药不良反应多局限于个案研究,对“中成药-使用因素-肾毒性”信号评价由于统计学方法或数据挖掘对因素-风险评估的局限,导致中成药临床安全性数据缺乏定量动态分析而缺乏预警价值。因此有必要融合个案研究、集中监测真实世界数据等多个信息源,采用数据挖掘方法可以定量挖掘药物-使用因素-不良反应因果关联,并建立可以推广应用的风险评估模型,将具有较好的预警价值。建立若干高风险中成药临床文献数据库、若干中药注射液医院不良反应集中监测数据库,对其不良反应特点进行总结分析。按各品种监测期内的阶段性,采用贝叶斯信念神经网络法筛选不良反应可疑信号,并尝试建立了考察中成药不良反应预警信号与使用因素的风险评估模型。结果提示:1、莲必治注射液的不良反应以速发型为主兼具迟发型,多发于青壮年,并且联合用药时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大于安全剂量是不可取的。2、清开灵注射液ADR/AE出现于用药后30min内,25%不良事件病例存在不合理用药问题。3、鱼腥草注射液不良反应可累积多个器官、系统,以皮肤损害、过敏反应、胃肠道损害最为常见,以速发型(30min)为主兼具迟发型,严重者可致过敏性休克。4、对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发布至今的《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涉及51种中药材、中药制剂,12741例不良反应中,已明确肾毒性者174例,涉及肾毒性的中成药被通报后大部分厂家尚未采取措施。5、采用参麦注射液医院集中监测病例(20924例),建立单棵决策树,提示心慌胸闷与剑突下痛、皮疹荨麻疹与轻微过敏反应存在不同层次关系。提示心慌胸闷、剑突下痛、皮疹荨麻疹、轻微过敏反应为可疑信号。6、采用热毒宁注射液医院集中监测病例(11707例),提示皮疹、瘙痒、恶心、呕吐、轻微过敏反应为可疑信号。7、建立了考察中成药不良反应预警信号与使用因素的风险评估模型,该模型具有77.78%的拟合率,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贝叶斯数学原理和实际中的风险效益关系,有助于提高中成药不良反应监测的效率。
期刊论文列表
专著列表
科研奖励列表
会议论文列表
专利列表
DOI:--
发表时间:2012
期刊:中国药房
影响因子:--
作者:江锋;王兴文;杨卫彬;曹俊岭;荆志伟
通讯作者:荆志伟
DOI:--
发表时间:2013
期刊:中国药物警戒
影响因子:--
作者:杨卫彬;王兴文;于江泳;荆志伟;王忠;曹俊岭;江锋
通讯作者:江锋
DOI:--
发表时间:2012
期刊: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影响因子:--
作者:王兴文;江锋;荆志伟;韩飞;杨卫彬
通讯作者:杨卫彬
DOI:--
发表时间:2013
期刊: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影响因子:--
作者:郭志丽;荆志伟;杨卫彬;王忠
通讯作者:王忠
DOI:--
发表时间:2012
期刊:中国执业药师
影响因子:--
作者:李曼;王忠;荆志伟;于江泳
通讯作者:于江泳
国内基金
海外基金















{{item.name}}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