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有故无殒”理论探究自噬在雷公藤肝脏毒性中的作用及机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81873099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55.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H3301.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
  • 结题年份:
    2022
  • 批准年份:
    2018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9-01-01 至2022-12-31
  • 项目参与者:
    张玮; 张晓晶; 李城; 魏佩煌; 李诺; 韩森;
  • 关键词:

项目摘要

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 f., one of the toxic herb, was focused on toxic-effect relationship and toxicity control by researchers due to its great significance in theory and application. In a previous study of the NSFC,we have discovered that autophagy involved in hepatotoxicity induced by 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 f. and interacted with pole like kinase 1 (PLK1). We further found that inhibition of PLK1 could enhance autophagic flux. Regarding, we offered a scientific hypothesis, i.e. Cell fate determination was regulated by autophagy. 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 f. could switch the hepatocyte fate between autophagic death and proliferation, differentiation through regulating PLK1 with autophagy proteins. According to the TCM theory of YOU GU WU YUN, not only normal mice and Concanavalin A (ConA) induced immunological liver injury mouse, but also normal hepatocyte and injured hepatocyte induced by LPS were used as the experimental materials in the presented project. Moreover, morphological methods, ProcartaPlex TM,co-immunoprecipitation (Co-IP), western blot, GFP conjugated agarose beads,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and bioinformatics were used to explore the effect and mechanism of autophagy in 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 f. induced hepatotoxicity. The study could provide the scientific theoretic facts for the proper use of toxic herbs.
在上一个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的研究中,我们发现细胞自噬介导了雷公藤诱导的肝毒性。免疫共沉淀实验结果发现,自噬体蛋白(LC3, P62和Beclin-1)与调控细胞有丝分裂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PLK1有较强的相互作用,而肝敲低PLK1可显著提高细胞自噬的水平。因此,我们提出细胞自噬调控肝细胞命运决定,雷公藤活性组分可能通过影响“PLK1-自噬蛋白”的交互作用调控肝细胞命运的转化(或恢复活跃的有丝分裂,或启动自噬性细胞死)的科学假说。依据中医“有故无殒”理论,本项目拟选取正常动物和ConA诱导免疫性肝损伤模型动物,及正常肝细胞和LPS诱导应激肝细胞为实验材料,从“整体”和“离体”两个研究层次,应用形态学、多细胞因子免疫芯片、免疫共沉淀、蛋白印记、GFP亲和树脂微球、串联质谱及生物信息学等技术探究自噬在雷公藤肝脏毒性中的作用和机制,为有毒中药合理使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证资料。

结项摘要

雷公藤及其制剂是临床常用药,因为存在肝、肾和生殖毒性,其应用和开发均受到一定的影响。依据中医“有故无殒”理论,中药的毒性和药效作用可以发生转化。为了探明“毒-效”转化的机制,本课题围绕雷公藤肝毒性及其对急性肝炎模型的干预作用,展开了系统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我们解析了雷公藤毒/效二重性的可能分子过程,发现了雷公藤甲素(雷公藤红素)影响细胞命运决定的关键“开关”(即通过影响P62-PLK1蛋白相互作用而实现“正-负”双向调节)。.这一发现把细胞增殖(PLK1是细胞有丝分裂调控的关键激酶)与细胞自噬性凋亡的相互调控关系联系在一起,为揭示有毒中药免疫抑制、抗肿瘤、抗炎作用提供了新研究角度。.我们确证了雷公藤甲素是细胞自噬的诱导剂,其可能的机制是促进PLK-1与自噬蛋白LC3、P62的结合,同时启动溶酶体与自噬体的融合和降解,从而加速自噬流的形成;发现PLK-1的活性受翻译后修饰(磷酸化、乙酰化)的调控。.其中泛素化作用对肝细胞的功能具有不同的干预模式,在应激状态下,肝细胞泛素化水平升高;抑制泛素化后PLK-1的表达和活性会显著增强,这可能是“毒/效”转化的物质基础。.本课题的研究取得二个重要结果: 1) 细胞在生理状态和病理状态下,对各类刺激因素的应答存在不同模式,它受功能蛋白翻译后修饰的调控;2) 疾病的不同病理阶段和不同分型可能对应着关键信号通路上蛋白分子差异性翻译后修饰模式,这就为理解中药多靶点、复杂效应,以及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科学内涵提供了新的思考角度。.本项目的研究为阐释中医“有故无殒”思想提供了实证资料,促进中西医结合学科的知识融通发展。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5)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雷公藤甲素对正常及荷瘤小鼠肝毒性的比较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22
  • 期刊: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卫博文;李城;张天娇;魏佩煌;李诺;李健
  • 通讯作者:
    李健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雷公藤治疗免疫性肝损伤"有故无殒"思想内涵
  • DOI:
    10.19879/j.cnki.1005-5304.202109200
  • 发表时间:
    2022
  • 期刊: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卫博文;王海燕;曹丹;江始源;蒋杨雨;连辉;李健
  • 通讯作者:
    李健
雷公藤“异病同治”机制的网络药理学分析
  • DOI:
    --
  • 发表时间:
    2021
  • 期刊:
    甘肃医药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卫博文;张江兰;王艳;王海燕;曹丹;蒋杨雨;李健
  • 通讯作者:
    李健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预测雷公藤治疗肝炎的潜在机制
  • DOI:
    --
  • 发表时间:
    2022
  • 期刊: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卫博文;张玮;陈亚飞;王海燕;曹丹;蒋杨雨;李健
  • 通讯作者:
    李健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鲂鲌杂交鱼染色体减数分裂特征及相关基因分析
  • DOI:
    10.16605/j.cnki.1007-7847.2021.03.0136
  • 发表时间:
    2021
  • 期刊:
    生命科学研究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汤陈宸;吴昌;李健;陈乾;陶敏;张纯;覃钦博;罗凯坤;刘少军
  • 通讯作者:
    刘少军
单气缸自由活塞膨胀机-直线发电机试验研究
  • DOI:
    10.3969/j.issn.1000-1093.2018.11.002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兵工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田亚明;张红光;李健;赵腾龙;王焱
  • 通讯作者:
    王焱
浮游植物metacaspase 的分布、结构及其功能特性
  • DOI:
    10.11693/hyhz20190300056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海洋与湖沼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苏金净;蔡伟聪;李桂玲;李健;曾珺;刘静雯
  • 通讯作者:
    刘静雯
跨临界-亚临界复叠式有机朗肯循环性能分析
  • DOI:
    10.13738/j.issn.1671-8097.019147
  • 发表时间:
    2021
  • 期刊:
    热科学与技术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胡硕倬;李健;葛众;杨富斌;段远源;杨震
  • 通讯作者:
    杨震
针对SAIL冠层模型的土壤背景反射率修正
  • DOI:
    10.19349/j.cnki.issn1006-7949.2017.08.001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测绘工程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郭云开;安冠星;谢琼;周烽松;李健
  • 通讯作者:
    李健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李健的其他基金

从“肝络”学说探究益气通络法调控LECT-2/Tie-1通路干预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
  • 批准号:
    82374181
  • 批准年份:
    2023
  • 资助金额:
    49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从FXR/PXR/CYP3A4信号通路探讨雷公藤诱发胆汁淤积性肝损伤的分子机制
  • 批准号:
    81273884
  • 批准年份:
    2012
  • 资助金额:
    7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