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ME与120°E 电离层响应的统计和物理关系研究

批准号:
41004082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
20.0 万元
负责人:
郭建鹏
依托单位:
学科分类:
D0412.空间天气学
结题年份:
2013
批准年份:
2010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
李正、徐晓军、孙路远
国基评审专家1V1指导 中标率高出同行96.8%
结合最新热点,提供专业选题建议
深度指导申报书撰写,确保创新可行
指导项目中标800+,快速提高中标率
微信扫码咨询
中文摘要
把CME-行星际扰动-电离层暴联系起来,并与我国子午工程观测相结合,研究其主要的物理联系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和应用前景。本项目申请利用太阳/行星际天基观测资料和120 E 子午链电离层foF2 观测数据,一方面采用统计分析方法,研究强磁暴(Dst<-100 nT)期间ICME和其鞘区各种参数的概率分布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同时利用太阳风"驱动函数"(Newell方程)和太阳风"控制函数"(Borovsky函数),对比分析ICME和鞘区与磁层的耦合效率,从而定量解释ICME和鞘区驱动磁暴的不同特征以及电离层响应的差异。另一方面,分别选取由ICME和鞘区驱动磁暴事件,分析120 E电离层暴时形态对ICME和鞘区响应的差异性,揭示其地方时、纬度和季节的统计依赖特征;并进一步从行星际驱动源的角度出发,探讨导致这种差异性的可能的物理机制。研究成果将为子午工程监测和相关工程应用提供经验参考。
英文摘要
本项目的主要研究目的是揭示ICME和鞘区驱动磁暴的不同特征以及电离层响应的差异性和物理机制。我们开展了三项具体研究工作:研究ICME和鞘区驱动强磁暴期间的能量传输;研究ICME驱动磁暴期间太阳风-电离层能量耦合效率;研究磁云结构驱动赤道电离层电场穿透。主要研究成果包括:(1)ICME驱动磁暴期间太阳风能量注入和耗散表现出较为缓慢的增长和恢复趋势;但鞘区驱动磁暴对应的能量注入和耗散的极值却大一些。总的来说,电离层耗散了绝大部分的能量,而环电流仅仅耗散了12-14%的能量。(2)能量耦合效率随着太阳风能量注入的增加而呈现指数地下降。(3)赤道电离层电场随着行星际电场穿透而迅速响应,而且响应时间正好对应磁云结构。
期刊论文列表
专著列表
科研奖励列表
会议论文列表
专利列表
Energy transfer during intense geomagnetic storms driven by ICMEs and their sheath regions
ICME 及其鞘层驱动的强地磁暴期间的能量传输
DOI:--
发表时间:2011
期刊: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影响因子:--
作者:Jianpeng Guo;Xueshang Feng;Barbara A. Emery;Jie Zhang;Changqing Xiang;Fang Shen;Wenbin Song
通讯作者:Wenbin Song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rmosphere density and solar wind parameters during intense geomagnetic storms
强地磁暴期间热层密度与太阳风参数的关系
DOI:10.1029/2010ja015971
发表时间:2010-12
期刊: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影响因子:--
作者:Jianpeng Guo;Xueshang Feng;Jeffrey M. Forbes;Jiuhou Lei;Jie Zhang;Chenming Tan
通讯作者:Chenming Tan
DOI:10.1029/2011ja017458
发表时间:2012-04
期刊: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影响因子:--
作者:Jianpeng Guo;Xueshang Feng;T. Pulkkinen;E. Tanskanen;Wen-yao Xu;J. Lei;B. Emery
通讯作者:Jianpeng Guo;Xueshang Feng;T. Pulkkinen;E. Tanskanen;Wen-yao Xu;J. Lei;B. Emery
国内基金
海外基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