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政策工具、生态创新与企业的竞争优势创造机制研究:基于政策工具组合的视角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71603239
-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17.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G0411.环境与生态管理
- 结题年份:2019
- 批准年份:2016
- 项目状态:已结题
- 起止时间:2017-01-01 至2019-12-31
- 项目参与者:程华; 孙洋; 董玉凤; 阳银娟; 陈盼盼; 黄超;
- 关键词:
项目摘要
Based on the innovation system theory, industry life cycle theory, contingency theory and other theories, and along the logic of "policy-behavior-performance", this study explores the different dimensions of enterprises' eco-innovation, analyzes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environmental policy mix on eco-innovation, and the influence of eco-innovation on enterprises' competitive advantage, as well as examines the moderating role of enterprises' internal resources and industry technical environment. There are four sub-researches of this study: (1) the dimension and measurement of Chinese environmental policy instruments; (2) the effect of environmental policy instruments mix on eco-innovation: "synergy" or "hedge" effect; (3) under different industry technology environment conditions, what influence does eco-innovation have on enterprises' competitive advantage; (4)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mechanism, this study unlocks the "black box" between environmental policy instruments, eco-innovation and enterprises' competitive advantage. This study can reveal the different paths of "environmental policy instruments——eco-innovation——competitive advantage", and deepen mechanisms of eco-innovation. Besides, this study may provide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improving environmental policy instruments mix, and promote health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本研究运用创新制度理论、产业生命周期理论、权变理论等相关理论,沿着“制度——行为——绩效”的逻辑路线,探索和梳理我国情境下企业生态创新的维度构成,着重剖析不同环境政策工具组合与生态创新的作用关系,进一步拓展生态创新对企业竞争优势的影响作用,以及检验资源特性和行业技术环境的调节作用。共有四个子研究构成:(1)中国环境政策工具的维度构成与测量研究;(2)环境政策工具组合对企业生态创新的影响作用研究:“协同”还是“对冲”效应;(3)在不同的行业技术环境下,生态创新对企业竞争优势影响作用的变化研究;(4)从过程的角度,研究环境政策工具组合,生态创新与企业竞争优势之间的整体关系。本研究有利于揭示出“环境政策工具组合——生态创新——企业竞争优势”之间的不同路径关系,深化生态创新的相关机理研究。为环境政策工具的组合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对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结项摘要
生态创新成为了我国促进经济绿色增长、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与核心工具,为此我国也相继颁布了一系列的环境政策。本研究运用创新制度理论、产业生命周期理论、权变理论等相关理论,沿着“制度——行为——绩效”的逻辑路线,探索和梳理我国情境下企业生态创新的维度构成,着重剖析不同环境政策工具组合与生态创新的作用关系,进一步拓展生态创新对企业竞争优势的影响作用,以及检验资源特性和行业技术环境的调节作用。共有四个子研究构成:(1)中国环境政策工具的维度构成与测量研究;(2)环境政策工具组合对企业生态创新的影响作用研究:“协同”还是“对冲”效应;(3)在不同的行业技术环境下,生态创新对企业竞争优势影响作用的变化研究;(4)从过程的角度,研究环境政策工具组合,生态创新与企业竞争优势之间的整体关系。. 结果表明,环境政策主要以通知的形式颁布,缺乏权威性。与命令控制和基于信息的工具相比,基于市场的工具的使用更为频繁。环境政策工具侧重于采用生态创新的采用,而不是生态创新的研究和开发;政府采购,信息公开和其他政策措施的使用相对不足。基于市场的工具和基于信息的工具对企业生态创新的三个维度具有显着的正向影响,而命令和控制工具仅对生态组织创新具有显着的正向影响。此外,在生态组织创新方面,命令控制手段和市场手段的结合,以及命令控制手段,市场手段和信息手段的结合,存在协同作用;在生态产品创新方面,命令控制与信息手段的结合具有协同效应。生态工艺创新有利于企业获得低成本和差异化优势,而生态产品创新只能提高差异化优势;环境动态性正向调节了生态工艺创新与差异化优势之间的关系。. 本研究有利于揭示出“环境政策工具组合——生态创新——企业竞争优势”之间的不同路径关系,深化生态创新的相关机理研究。为环境政策工具的组合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对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18)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Content analysis of China's environmental policy instruments on promoting firms' environmental innovation
我国环境政策工具促进企业环境创新的内容分析
- DOI:10.1016/j.envsci.2018.06.013
- 发表时间:2018-10-01
- 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 POLICY
- 影响因子:6
- 作者:Liao, Zhongju
- 通讯作者:Liao, Zhongju
CEOs' regulatory focus, slack resources and firms' environmental innovation
CEO的监管焦点、闲置资源与企业环境创新
- DOI:10.1002/csr.1514
- 发表时间:2018-09
- 期刊: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 影响因子:9.8
- 作者:Liao Zhongju;Long Siying
- 通讯作者:Long Siying
Environmental policy instruments, environmental innovation and the reputation of enterprises
环境政策工具、环境创新与企业声誉
- DOI:10.1016/j.jclepro.2017.10.126
- 发表时间:2018-01
- 期刊: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 影响因子:11.1
- 作者:Liao Zhongju
- 通讯作者:Liao Zhongju
Can a firm's environmental innovation attract job seekers? Evidence from experiments
企业的环境创新能否吸引求职者?
- DOI:10.1002/csr.1818
- 发表时间:2020-03
- 期刊: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 影响因子:9.8
- 作者:Liao Zhongju;Cheng Jialin
- 通讯作者:Cheng Jialin
Institutional pressure, knowledge acquisition and a firm's environmental innovation
制度压力、知识获取与企业环境创新
- DOI:10.1002/bse.2036
- 发表时间:2018-11
- 期刊:Business Strategy and the Environment
- 影响因子:13.4
- 作者:Liao Zhongju
- 通讯作者:Liao Zhongju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item.factor || "--"}}
- 作者:{{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长三角六市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与研究
- DOI:--
- 发表时间:--
- 期刊:统计科学与实践
- 影响因子:--
- 作者:程华;钱纷纷;杨永风;廖中举
- 通讯作者:廖中举
h1 id=spanTitle span id=chTitle企业技术创新失范问题的根源及其治理路径/span /h1
- DOI:--
- 发表时间:2014
- 期刊:云南社会科学
- 影响因子:--
- 作者:廖中举
- 通讯作者:廖中举
人口背景特征、制度性因素与科技人才收入满意度基于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的对比研究
- DOI:--
- 发表时间:--
- 期刊:科学学研究
- 影响因子:--
- 作者:廖中举;吴道友;程华
- 通讯作者:程华
中国环境政策演变及其对企业环境创新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
- DOI:--
- 发表时间:--
- 期刊:技术经济
- 影响因子:--
- 作者:程华;廖中举
- 通讯作者:廖中举
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ffffff;color:#000000;企业技术创新激励措施的影响因素及绩效研究/span
- DOI:--
- 发表时间:2014
- 期刊:科研管理
- 影响因子:--
- 作者:廖中举;程华
- 通讯作者:程华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item.factor || "--" }}
- 作者:{{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item.author }}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摘要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请为本次AI项目解读的内容对您的实用性打分
非常不实用
非常实用
1
2
3
4
5
6
7
8
9
10
您认为此功能如何分析更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填写您的反馈:
廖中举的其他基金
财税政策工具组合视角下企业生态创新模式的选择及其绩效提升机理研究
- 批准号:
- 批准年份:2022
- 资助金额:45 万元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财税政策工具组合视角下企业生态创新模式的选择及其绩效提升机理研究
- 批准号:72274177
- 批准年份:2022
- 资助金额:45.00 万元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item.project_typ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