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基金基金详情
快速交通对城市近郊大型绿地生态完整性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结题报告
批准号:
50978054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
35.0 万元
负责人:
王晓俊
依托单位:
学科分类:
E0802.城乡规划
结题年份:
2012
批准年份:
2009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
李明阳、朱彦东、徐小东、殷文莉
国基评审专家1V1指导 中标率高出同行96.8%
结合最新热点,提供专业选题建议
深度指导申报书撰写,确保创新可行
指导项目中标800+,快速提高中标率
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
中文摘要
城市近郊大型绿地在维持城市生物多样性上具有重要意义,快速交通因其流量大、车速快形成了严重的空间屏蔽效应,是一个普遍而尚未引起足够重视的问题。本研究以南京东郊大型绿地为研究地段,以景观生态学和道路生态学为理论基础,借助Geomatics工具平台,采用复杂条件下多情景分析方法进行快速交通对大型绿地生态完整性的影响与规划对策研究。研究内容包括:1)从景观尺度上分析大型绿地的区域背景条件,标识生态敏感区以及确定潜在生态廊道的类型与空间分布;2)结合快速交通生态影响目标驱动因素的分析,通过景观建模与计算机模拟,对潜在生态廊道进行多情景方案与规划对策研究;3)结合目标物种种群扩散模型对潜在生态瓶颈进行实地研究,提出缓解与补偿措施。本研究为快速交通提供面向生态合理的规划建设原则,为城市近郊大型绿地业已面临的生态完整性问题提供一种科学合理的解决途径,最终为城市生态绿地系统规划建设提供一种方法框架。
英文摘要
城市近郊大型绿地在维持城市生态环境品质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课题围绕快速交通发展所带来的大型绿地生态完整性问题,借助于Geomatics工具平台,对生态屏障的影响机理、生态廊道的构建方式、生态瓶颈的消解措施进行了深入研究。主要研究成果及结论如下:1)快速交通路网对野生动物区域生境存在明显的不利影响,与道路的间距成为众多环境因素中的主要贡献者(占74.4%)。2)基于最大熵法(Maxent)生态位模型的野生动物潜在生境分布及交通影响分析表明,野生动物生境条件因交通网络形成的景观破碎而渐趋恶化(热点的坡度与海拔比冷点高7°和75.75m)。在交通影响带范围内、面积较小、高度较低、植被覆盖率低的城郊岗坡自然斑块对生态廊道贡献微弱。3)多情景分析表明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主要斑块保护、绿地系统建设、城市发展四个目标中,主要斑块保护是交通复杂地段潜在生态廊道建设的最佳模式,结合残留斑块的景观图搜索是确定潜在生态廊道最优路径的可行方法之一。4)通过实地调研发现,交通及地形条件均复杂的城郊地段存在多种生态瓶颈类型(共分为3大类10小类)。基于目标物种种群扩散路径、潜在生态瓶颈类型辨识、交通可行性分析的综合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扩散路径及其生态阻滞点的比选,可以获得操作性更强的生态瓶颈点位及缓解措施。. 在2010~2012年间,课题组基本按原计划执行了本课题的研究任务,并积极开展学术交流,多次参加与项目相关的国际学术会议。课题组现已发表学术论文11篇,其中英文会议论文4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3篇,完成研究地段景观分析基础报告1份,较好地完成了既定研究任务。通过项目研究,课题组认为维持大型绿地生态完整性的核心问题是基于人工目标与自然维护相平衡的、可操作的地段最优潜在生态廊道的确定与生态瓶颈的消解。本研究面向地面野生动物的方法与策略是适合于城市近郊交通复杂地段中重要生态廊道规划建设的方式,生态网络构架中的其他等级与类型的廊道尚需进一步研究。
期刊论文列表
专著列表
科研奖励列表
会议论文列表
专利列表
DOI:--
发表时间:--
期刊:林业调查规划
影响因子:--
作者:程岩;李明阳;刘敏;汤庚国;
通讯作者:
DOI:--
发表时间:--
期刊:西南林业大学学报
影响因子:--
作者:李明阳;周奇;黄文奇;刘方;
通讯作者:
DOI:--
发表时间:--
期刊:生态环境学报
影响因子:--
作者:王晓俊
通讯作者:王晓俊
DOI:--
发表时间:--
期刊: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影响因子:--
作者:李明阳;王晓俊;刘米兰;刘敏
通讯作者:刘敏
DOI:--
发表时间:--
期刊: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影响因子:--
作者:程岩;刘敏;李明阳;刘米兰
通讯作者:刘米兰
国内基金
海外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