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氏土星介的分类地位及基于壳体微量元素的定量转换指标的研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41372179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75.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D0713.第四纪环境与环境考古
  • 结题年份:
    2017
  • 批准年份:
    2013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4-01-01 至2017-12-31

项目摘要

This project studies the development of tubercles on ostracode Ilyocypris bradyi shells under different water temperature and salinity through laboratory experiments, and makes comparision with the shells collected from the field on the Qinghai-Tibetan Plateau, to make clear the taxonomic position of Ilyocypris bradyi. This project also studies the survival temperature and survival salinity of Ilyocypris bradyi,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hell length and water temperature and salinity, as well as its ecological distribution on the Qinghai-Tibetan Platreau, to know the environmental implications of this species. The quantita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shell Sr/Ca and Mg/Ca and water temperature and salinity will also be studied both in laborarory experiments and field investigation to establish the quantitative transfer function based on the shell Sr/Ca and Mg/Ca. This will provide a reliable quantitative environmental indicator for the paleoenvironmental and paleoclimatic study on the Qinghai-Tibetan Plateau.
本项目开展青藏高原常见介形虫Ilyocypris bradyi活体室内实验,研究其壳面瘤发育与温度和盐度的关系,对比青藏高原野外采集的自然条件不同盐度和温度下该种后背瘤的发育情况,明确该种的分类地位;通过室内培养实验,研究I. bradyi的极限生存温度、生存温度、最适生存温度、极限生存盐度、生存盐度和最适生存盐度范围,以及壳体体长与温度和盐度的相关关系,并通过与野外调查对比,掌握该种的环境指示意义;通过室内实验研究I. bradyi壳体Sr/Ca和Mg/Ca与生长水体盐度和温度的定量相关关系,并结合野外采集的不同温度和盐度下该种壳体的Sr/Ca和Mg/Ca,建立基于I. bradyi壳体微量元素的盐度、温度定量转换函数,为在青藏高原地区利用湖相介形虫开展古环境古气候研究提供一个可靠的定量环境转换指标。

结项摘要

介形虫是湖相沉积物中研究古环境古气候很好的材料。布氏土星介是青藏高原地区常见现生介形虫,但其分类地位及环境指示意义仍有争议。本项目开展了布氏土星介野外调查研究和室内培养实验,取得了如下主要成果认识:.1. 本项目通过野外调查采样和室内培养温度、盐度实验初步结论认为:Ilyocypris bradyi(布氏土星介)和Ilyocypris gibba(隆起土星介)之间差异较大,不是同一个种。但受限于本项目采集水体的范围且样品量较小,仍需进一步扩大调查采集和盐度培养实验来验证。.2. 布氏土星介为喜欢较低生长温度的种类,5℃-20℃为布氏土星介的适宜生存温度范围,其中10℃-15℃为布氏土星介的最适生存温度。其最低耐受生存温度为2℃,最高可耐受生存温度为30℃。本项目采集到的布氏土星介为淡水种。适当的盐度更利于布氏土星介的生长发育。其能耐受的极限生存盐度为8 g/L,生存盐度范围为2 - 4 g/L,最适宜生存盐度为3 g/L。越接近布氏土星介活体最适宜生存环境的,其发育越好,壳体越大。在自然生长条件下,经历漫长的不同历史时期的环境温度盐度驯化以及世代演替提供的充足的驯化时间,布氏土星介可能会适应更大的温度、盐度生存环境范围。.3. 通过野外调查研究和室内培养实验,得到下面的布氏土星介Mg/Ca值与环境温度的线性函数,在补充样本量完善公式后可在古温度定量重建中发挥作用。.T(℃)= 5000 ×(Mg/Ca)壳体 - 16.5.同时建立了布氏土星介的Mg分配系数与水体温度的关系函数:.KD[Mg] = 0.0004+2E-5 ×T(℃).这意味着温度每升高1℃,布氏土星介的Mg分配系数增加0.00042。.4. 在野外夏秋冬三季采样调查中发现了布氏土星介壳体Mg/Ca值与环境盐度(g/L)也存在较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在盐度培养实验中,两者之间并不存在正相关关系。这是否具有普遍意义或是在更大的盐度范围内这种关系是否仍然存在,还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来验证。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8)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1)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青藏高原中部色林错SL-1孔粒度参数指示的5.33ka BP以来的水位变化
  • DOI:
    --
  • 发表时间:
    2014
  • 期刊:
    科技导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王海雷;郑绵平
  • 通讯作者:
    郑绵平
Highstands in the interior of the Qinghai-Tibetan Plateau since the last interglacial: evidence from grain-size analysis of lacustrine core sediments in Zabuye Salt Lake
末次间冰期以来青藏高原内部高位:来自扎布耶盐湖湖相核心沉积物粒度分析的证据
  • DOI:
    10.1002/gj.2681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GEOLOGICAL JOURNAL
  • 影响因子:
    1.8
  • 作者:
    Wang Hailei;Zheng Mianping;Yuan Heran
  • 通讯作者:
    Yuan Heran
Ostracodes from Recent Surface Deposits in Tibet, Response to Environmental Changes
西藏近期地表沉积物介形虫对环境变化的响应
  • DOI:
    10.1111/1755-6724.12265_12
  • 发表时间:
    2014-12
  • 期刊:
    Acta Geologia Sinica
  • 影响因子:
    --
  • 作者:
    Song Gao;Wang Hailei
  • 通讯作者:
    Wang Hailei
青藏高原中部色林错矿物组合特征对晚全新世气候的响应
  • DOI:
    --
  • 发表时间:
    2014
  • 期刊:
    科技导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林勇杰;郑绵平;王海雷
  • 通讯作者:
    王海雷
CCA Inferred Environmental Implications of Common Ostracods on the Qinghai-Tibetan Plateau
CCA推断青藏高原常见介形类的环境影响
  • DOI:
    10.1111/1755-6724.12449
  • 发表时间:
    2015
  • 期刊: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 影响因子:
    3.3
  • 作者:
    Song Gao;Wang Hailei;Zheng Mianping
  • 通讯作者:
    Zheng Mianping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柴达木盆地一里坪石膏~(230)Th定年及成盐期与第四纪冰期和构造运动的关系
  • DOI:
    --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地球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陈安东;郑绵平;施林峰;王海雷;徐建明;袁文虎
  • 通讯作者:
    袁文虎
西藏扎布耶湖区128~1.4ka BP的微体古生物与环境气候变化
  • DOI:
    --
  • 发表时间:
    2007
  • 期刊:
    地质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王海雷;刘喜方;郑绵平;袁鹤然;刘俊英
  • 通讯作者:
    刘俊英
滇西北金沙江小中甸盆地晚更新世的介形类及其古环境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地质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王海雷;刘俊英
  • 通讯作者:
    刘俊英
塑性铰区纵筋加密的少筋混凝土桥墩振动台试验研究
  • DOI:
    10.19713/j.cnki.43-1423/u.2019.07.017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李佳文;丁明波;鲁景华;王海雷;李传喜;刘正楠
  • 通讯作者:
    刘正楠
Estimating surface water area changes using time-series Landsat data in the Qingjiang River Basin
利用时间序列Landsat数据估算清江流域地表水域变化
  • DOI:
    --
  • 发表时间:
    2012
  • 期刊:
    Journal of Applied Remote Sensing
  • 影响因子:
    1.7
  • 作者:
    杜志强;令狐彬;凌峰;李文波;田卫东;王海雷;桂元苗;孙丙宇;张晓明
  • 通讯作者:
    张晓明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