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亚热带森林中后期优势种幼叶变红的生理生态及分子机制及其与群落演替的关系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31570398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63.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C0303.生理生态学
  • 结题年份:
    2019
  • 批准年份:
    2015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6-01-01 至2019-12-31

项目摘要

Several typical dominant tree species, including mid-successional species (MS) and late-successional species (LS), which represent plants at two successional periods in Dinghushan subtropical forest succession of southern China, will be studied to explore the ecophysiological and molecular response mechanisms of the reddening of young leaves from heliophyte and mesophyte dominant tree species. A combination of potting experiment and controlled field trial, using technologies of plant physiology and molecular biology, will elucidate changes in physiological and molecular indices. These indices will be measured and analyzed in young leaves at different development stages (from juvenile to mature leaves at the top of branch) and under different light intensities (given by the two light gradients of crown canopy and understory in the field trial, and the two light levels of natural and shaded sunlight in the potting experiment). They will include: contents of secondary metabolites, photosynthetic pigments and xanthophyll cycle components; modelling of photosynthesis,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and photoprotection; relationship of anthocyanin content to the related gene expressions (CHS, DFR and ANS genes); resistance to oxidation (determined by the scavenging of free radicals DPPH and ROS); simulated photooxidation catalyzed by methyl viologen (MV); and combined physiological and molecular responses of the overexpression or down-regulation of Arabidopsis’s CHS gene to changing light intensities. This study will expla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1) spatiotemporal dynamics of anthocyanin biosynthesis and accumulation in young leaves of dominant species and (2) community succession in middle and later successional stages of a low subtropical forest.
以鼎湖山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群落演替中后期的具有代表性的阳生和中生性优势种为材料,野外试验与盆栽控制试验相结合,应用植物生理及分子生物学技术,探讨不同光照强度下(野外选择林冠与林下两个光强梯度;盆栽控制模拟野外光强变化设置自然光照和遮光等两个光强梯度)不同叶龄幼叶(从枝条顶端的新生幼叶到成熟叶)叶片中次生代谢产物、光合色素和叶黄素组分等物质含量的变化,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及光保护的响应模式,花色素苷含量变化与其合成相关基因(CHS、DFR、ANS)表达的关系,并通过清除活性氧自由基(清除DPPH和ROS)和甲基紫精(MV)模拟光氧化等室内实验测定抗氧化能力,并结合模式植物拟南芥CHS超表达和缺失突变体植株对光强变化的生理和分子响应实验,探究阳生及中生性优势种红色幼叶在变化的光环境中的生理生态和分子响应机制,阐明南亚热带森林演替中后期优势树种幼叶中花色素苷合成与积累时空动态变化与群落演替的关系

结项摘要

我们的野外调查发现南亚热带森林中有1/3的木本植物(包括多数的优势乔木)由于积累了花色素苷导致幼叶呈现红色,为了进一步阐明幼叶花色素苷的积累对南亚热带森林群落演替的影响,研究了不同季节、不同生长光强下,群落演替中后期优势种幼叶和成熟叶的生理及分子响应机理。夏季,分析了两种生长光强下(100%和30%自然光),中期优势种黧蒴(Castanopsis fissa)、锥栗(Castanopsis chinensis)、木荷(Schima superba)和后期优势种华润楠(Machilus chinensis)、厚壳桂(Cryptocarya chinensis)、黄果厚壳桂(Cryptocarya concinna)幼叶光合能力和光保护潜力的变化。两种不同的生长光强下,两个演替段植物幼叶的光保护潜力(类胡萝卜素和抗氧化物质与叶绿素的比值)皆呈现出显著的差异。从低光到高光,后期种幼叶的Car/Chl和Flav/Chl(类黄酮/叶绿素)比值及综合光保护潜力均大于中期种。进一步分析两种光强(100%和30%自然光)下中期种木荷和后期种黄果厚壳桂的转录组水平响应。两个物种幼叶和成熟叶间的差异表达基因在与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相关的生物学通路上的富集水平最显著。相对于成熟叶,两种植物幼叶的光合磷酸化相关基因及卡尔文循环相关酶基因的表达量普遍下调,而类黄酮途径关键酶基因的表达量普遍上调。不同光强下,类黄酮途径中的UFGT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与两种植物叶片变红的表型和花色素苷含量的变化一致,说明UFGT基因是调控两种乔木花色素苷积累和叶片变红的关键基因。结果表明花色素苷的积累对于群落演替后期优势种在环境变化条件下幼叶的成功发育及其种间竞争力的提升、种群的扩大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已经发表了有标注的研究论文24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9篇(SCI一区论文3篇,二区论文4篇)。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24)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Seasonal variations in group leaf characteristics in species with red young leaves
红幼叶物种群叶特征的季节变化
  • DOI:
    10.1038/s41598-019-52753-x
  • 发表时间:
    2019-11
  • 期刊:
    Scientific Reports
  • 影响因子:
    4.6
  • 作者:
    Zhang Tai Jie;Tian Xing Shan;Liu Xiao Tao;Huang Xuan Dong;Peng Chang Lian
  • 通讯作者:
    Peng Chang Lian
Sequencing of anthocyanin synthesis-related enzyme genes and screening of reference genes in leaves of four dominant subtropical forest tree species
亚热带四种优势森林树种叶片花青素合成相关酶基因测序及内参基因筛选
  • DOI:
    10.1016/j.gene.2019.144024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Gene
  • 影响因子:
    3.5
  • 作者:
    Yu ZhengChao;Zhang Peng;Lin Wei;Zheng XiaoTing;Cai MinLing;Peng ChangLian
  • 通讯作者:
    Peng ChangLian
内源抗坏血酸对水稻叶片抗氧化胁迫的影响
  • DOI:
    --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张启雷;高辉;彭长连
  • 通讯作者:
    彭长连
Exogenous ascorbic acid delayed leaf senescence of early flowering rice mutant FTL10
外源抗坏血酸延迟早花水稻突变体FTL10叶片衰老
  • DOI:
    10.32615/ps.2019.113
  • 发表时间:
    2019-11
  • 期刊:
    Photosynthetica
  • 影响因子:
    2.7
  • 作者:
    Zhang Q L;Ding W Q;Wei Y X;Gao H;Peng C L
  • 通讯作者:
    Peng C L
Variations in photoprotective potential along gradients of leaf development and plant succession in subtropical forests under contrasting irradiances
亚热带森林在对比辐照度下光保护潜力随叶片发育和植物演替梯度的变化
  • DOI:
    10.1016/j.envexpbot.2017.07.016
  • 发表时间:
    2017-07
  • 期刊:
    Environmental and Experimental Botany
  • 影响因子:
    5.7
  • 作者:
    Zhang Tai Jie;Zheng Jin;Yu Zheng Chao;Gu Xiao Qian;Tian Xing Shan;Peng Chang Lian;Chow Wah Soon
  • 通讯作者:
    Chow Wah Soon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模拟酸雨对3种菊科入侵植物光合特性的影响
  • DOI:
    --
  • 发表时间:
    2013
  • 期刊:
    植物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宋莉英;柯展鸿;孙兰兰;彭长连
  • 通讯作者:
    彭长连
C3和C4植物叶片中绿素荧光的日变化和对光氧化作用的响应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作物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林植芳;彭长连
  • 通讯作者:
    彭长连
高压处理后水稻抗氧化酶活性及对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高压物理学报,2005,19(3):235-240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白成科;李桂双;段 俊;彭长连
  • 通讯作者:
    彭长连
干旱与复水对入侵植物三裂叶蟛蜞菊叶片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生态学报(Acta Ecologica Sinica)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彭长连
  • 通讯作者:
    彭长连
植物抗坏血酸积累及其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 DOI:
    --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植物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俞乐;刘拥海;袁伟超;周丽萍;彭长连
  • 通讯作者:
    彭长连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彭长连的其他基金

南亚热带森林演替群落中后期优势树种光合作用对环境温度响应及其与群落演替的关系
  • 批准号:
    32171493
  • 批准年份:
    2021
  • 资助金额:
    59.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南亚热带森林演替群落中后期优势树种光合作用对环境温度响应及其与群落演替的关系
  • 批准号:
  • 批准年份:
    2021
  • 资助金额:
    59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杂交蟛蜞菊对不同环境胁迫的生理生态响应及其抗逆性的适应进化
  • 批准号:
    31870374
  • 批准年份:
    2018
  • 资助金额:
    6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抗坏血酸缺失介导水稻叶片衰老过程中光合作用“光碳失衡”的机理
  • 批准号:
    31270287
  • 批准年份:
    2012
  • 资助金额:
    8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南亚热带森林群落演替过程中植物光能吸收与光合电子流分配的调节及其对酸沉降的响应
  • 批准号:
    30870385
  • 批准年份:
    2008
  • 资助金额:
    31.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花色素苷在光破坏防御(photoprotection)中的补偿功能及其与叶黄素循环的可能协同作用
  • 批准号:
    30770173
  • 批准年份:
    2007
  • 资助金额:
    3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南亚热带森林群落演替过程中植物光合色素变化的生理生态功能及其对环境变迁的响应
  • 批准号:
    30470282
  • 批准年份:
    2004
  • 资助金额:
    21.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