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丹诱导miR-22表达变化与人内皮细胞损伤和功能失调的关联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21207012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
    25.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B0607.环境毒理与健康
  • 结题年份:
    2015
  • 批准年份:
    2012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3-01-01 至2015-12-31

项目摘要

Endosulfan is a class of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 characterized by persistence, toxicity and bioaccumulation in organisms. Endosulfan has been implicated increasingly in a variety of human diseases due to its potential carcinogenicity, mutagenicity and endocrine disruptor effects. Recent studies about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of human diseases induced by endosulfan are mostly limited on protein-coding genes, but it is still unknown whether and how non-coding miRNA genes are involved in epigenetic control of gene expression when exposure to endosulfan. Therefore, it becomes a key scientific problem that urgently needs to be recognized. It is known that miR-22 is a small non-coding RNA, functions in regulating protein expression at post-transcription level. It plays a critical role in many cellular processes such as cell growth, apoptosis and cellular senescence. Our preliminary study found that endosulfan induced cytotoxicity, cell cycle arrest, senescence and apoptosis in 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 Interestingly, miR-22 was specifically upregulated by endosulfan. In this project, we will clarify the dose-effect of endosulfan on miR-22 expression. Based on it, we will observe the characteristic effect of miR-22 on biological functions in human endothelial cells. Further, we will analyze complicate network of miR-22 specific target genes regulated by miR-22 in endothelial cells and expla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ltered miR-22 expression and endosulfan-induced dysfunction of endothelial cells. Our study will reveal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of dysfunction induced by endosulfan in human diseases from miRNA levels, providing new insight of miRNAs that are used as power biomarker for diagnosis and prevention of human diseases caused by endosulfan.
硫丹是一类具有持久性、高毒性和生物富集特征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由于其潜在的致癌致突变和内分泌干扰素作用,与人类许多疾病的发生有关。目前对于硫丹致病的分子机制研究仍多限于蛋白编码基因, 而非蛋白编码基因miRNA基因是否参与和如何调控硫丹导致基因表达失调,是一个急需认识的关键科学问题。miR-22是一种在转录后水平调控蛋白表达的小分子RNA,参与增殖,老化及凋亡等多种细胞学过程。我们前期的研究发现硫丹引起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毒性、细胞周期阻滞、老化和凋亡,并特异性诱导了miR-22表达上调。因此本课题将在明确不同剂量的硫丹对miR-22表达变化的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miR-22对内皮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及对内皮细胞中特异性靶基因的调控作用,阐述miR-22变化与硫丹所诱导的内皮细胞损伤的关联,从miRNAs水平揭示硫丹引起人内皮细胞功能失调的分子机制,为硫丹致病的诊断和预防提供生物标志物。

结项摘要

硫丹是毒性最强的有机氯农药之一,属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其生物毒性考虑与硫丹对细胞的直接损伤和对细胞功能的影响密不可分。已有研究显示硫丹具有多种细胞毒性,但其对内皮细胞的毒性研究尚未见报道。本研究着重探讨了硫丹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C)的毒性和对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目前取得的研究结果发现硫丹能够引起血管内皮细胞毒性, IC50为62.8μM。低剂量(20μM)硫丹暴露破坏了细胞微丝骨架,可能影响血管内皮屏障作用,在较高剂量下(40μM和60μM)硫丹通过线粒体介导的内源性凋亡信号通路引起细胞凋亡,而在高剂量下(60μM)硫丹通过CDK6/pRb信号通路引起细胞周期G1期阻滞,体现了硫丹暴露引起人血管内皮细胞毒性剂量效应的特征。随着硫丹暴露剂量的增加,炎症因子IL-6和IL-8分泌水平和表达水平升高。这些变化提示硫丹暴露能够引起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失调。值得一提的是硫丹能够特异性诱导miR-22表达升高,呈剂量依赖性关系,而miR-22过表达可以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发生细胞凋亡和炎症因子IL-6表达升高。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和筛选miR-22的靶基因,经荧光素酶报告载体系统验证了CDK6, Lamininγ-1, SRF和STAG2是miR-22靶基因,而硫丹能够引起CDK6, Lamininγ-1, SRF表达明显降低,但不影响STAG2的表达。利用RNAi的方法在HUVEC-C细胞中进行靶基因的siRNA转染实验,结果显示这些基因可能与细胞周期、骨架重构和细胞生存等有关,参与了miR-22介导的硫丹所致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失调。综上所述、本研究明确了不同剂量硫丹暴露引起人血管内皮细胞毒性效应的特征和对miR-22表达的影响,验证了miR-22靶基因CDK6、Lamininγ-1和SRF在硫丹暴露下的表达变化,推测这些基因可能参与了miR-22介导的硫丹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和功能失调的转录后调控机制。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失调与人类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本研究揭示了硫丹诱导miR-22表达变化与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和功能失调的关联,为miR-22作为潜在的生物标志物用于硫丹致病的诊断和预防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3)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4)
专利数量(0)
硫丹的生物学效应研究进展
  • DOI:
    --
  • 发表时间:
    2013
  • 期刊:
    生物技术通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徐丹;李帅;张敏;孙野青
  • 通讯作者:
    孙野青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干湿循环对非饱和膨胀土抗剪强度影响的试验研究
  • DOI:
    10.13745/j.esf.yx.2016-11-62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地学前缘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徐丹;唐朝生;冷挺;李运生;张岩;王侃;施斌
  • 通讯作者:
    施斌
纳米氧化锌复合涂膜中锌的迁移及其对采后红橘的影响
  •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023827
  • 发表时间:
    2020
  • 期刊:
    食品与发酵工业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高燕利;徐丹;任丹;吴习宇
  • 通讯作者:
    吴习宇
贮藏温度对纳米晶纤维素/壳聚糖涂膜保鲜效果的影响
  •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028528
  • 发表时间:
    --
  • 期刊:
    食品与发酵工业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曹思源;李保祥;何悦;刘敏;吴习宇;任丹;徐丹
  • 通讯作者:
    徐丹
三江平原地下水资源管理问题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
  • 影响因子:
    --
  • 作者:
    任永泰;邓华玲;徐丹
  • 通讯作者:
    徐丹
笼形聚倍半硅氧烷增强多壁碳纳米管在水溶液中的分散性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材料导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吴帅帅;刘琴;徐丹
  • 通讯作者:
    徐丹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