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自我控制影响亲社会行为的心理与神经机制
结题报告
批准号:
31671153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
25.0 万元
负责人:
聂衍刚
依托单位:
学科分类:
C0908.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结题年份:
2020
批准年份:
2016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
刘毅、向祖强、张庆鹏、喻承甫、刘海涛、黎建斌
国基评审专家1V1指导 中标率高出同行96.8%
结合最新热点,提供专业选题建议
深度指导申报书撰写,确保创新可行
指导项目中标800+,快速提高中标率
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
中文摘要
亲社会行为是青少年社会化的一个重要任务,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同时青少年的亲社会行为表现也是评价其人格健全与否的一个重要指标。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而自我控制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近期研究已经发现自我控制水平较高的个体表现出更多的亲社会行为,但其中的具体机制则尚未被深入揭示。本课题将采用自我报告、他人报告、经验取样、行为实验以及事件相关电位等方法综合考察青少年自我控制影响亲社会行为的心理以及神经机制,具体内容包括:(1)探讨青少年自我控制影响亲社会行为的心理机制(包括认知机制与情绪机制);(2)探究自我控制影响亲社会行为的大脑动态时程,以及从纵向发展的视角,揭示青少年自我控制相关的脑电成分对亲社会行为的预测作用。本课题对推动青少年自我控制功能的理论研究以及揭示亲社会行为的心理与神经机制具有重要的创新意义,也可为培养和发展青少年的亲社会行为提供有价值的科学依据。
英文摘要
Adolescents’ development of prosocial behavior is a major task of socialization and also one of the requirements of socialistic core values. It is a crucial indicator of adolescents’ personality functioning as well. Adolescents’ prosocial behavior is affected by a number of factors; one of such variables is self-control. Recent studies have found that individuals with high levels of self-control engage in more prosocial behavior, but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 has not received systematic research. The current project aims to investigate how adolescents’ self-control level influences their prosocial behavior using various methods including self-report, other-report, experience sampling method, behavioral experiment and event-related potentials technique. Specifically, two broad questions will be examined: (1) explore the cognitive and emotional mechanisms of the link of self-control and prosocial behavior; and (2) explore the neural mechanism of this link by testing to which extent the neural potentials related to self-control are associated with and predict subsequent prosocial decision and behavior. The expected findings are meaningful to disclose the function of adolescents’ self-control and bear novel significance in revealing the psychological and neural mechanisms of how adolescents’ self-control is associated with prosocial behavior. Moreover, it lays the scientific foundation for cultivation and intervention of adolescent prosocial behavior.
亲社会行为是个体一种主动自发的、有益于他人以及社会群体的行为,包括捐赠、帮助他人、分享、合作等。培养青少年的亲社会行为,减少和预防青少年的不良社会行为不仅是人格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等关心的重要课题,也是国家当前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重要社会问题。本项目基于自我控制的视角,采用问卷调查、行为实验以及脑电实验等方法综合考察青少年自我控制影响亲社会行为的心理与神经机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揭示了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发生机制;(2)揭示了促进合作行为的认知和情绪机制;(3)探讨了自我控制失败的作用机制;(4)揭示自我控制影响攻击行为的神经机制;(5)梳理预先承诺(一种自控策略)影响非理性行为的神经机制;(6)梳理合作行为的神经机制。重要研究结果及科学意义:(1)敬畏和自我控制有助于促进青少年的亲社会行为,自我超越生命意义在其中起中介作用,高自我控制个体更愿意帮助他人,而又与生活满意度高相关。(2)社会善念有助于促进合作行为,信任和积极情绪体验是社会善念影响合作行为的中介机制,而自主性需要满足是获取积极情绪的根源。(3)自我控制资源损耗会导致自我控制失败,内疚情绪启动可有效缓解自我损耗对诚信行为的负面影响;自我控制失败还会导致手机成瘾。(4)高自我控制资源损耗下的个体更容易做出攻击行为,在反应性攻击过程中诱发的 P2 波幅更大,在结果评价中对“输”反馈更加敏感 (FRN 更负)。(5)预先承诺调控非理性行为主要是通过侧额极皮层、背外侧前额叶、腹内侧前额叶、后顶叶皮层等脑区的激活, 在自我控制、价值估算、特质冲动性、惩罚敏感度等影响下发挥作用。(6)合作行为在中脑缘的奖赏加工系统(纹状体、腹内侧前额叶皮层)中产生,该系统受到认知控制系统(腹外侧前额叶皮层、背侧前扣带回)和社会认知系统(颞顶联合区、杏仁核、内侧前额叶皮层)的调节。
期刊论文列表
专著列表
科研奖励列表
会议论文列表
专利列表
DOI:10.16719/j.cnki.1671-6981.20180112
发表时间:2018
期刊:心理科学
影响因子:--
作者:聂衍刚;梁梓勤;窦凯;王瑞琪
通讯作者:王瑞琪
DOI:10.3724/sp.j.1042.2018.01869
发表时间:2018
期刊:心理科学进展
影响因子:--
作者:利振华;窦凯;聂衍刚
通讯作者:聂衍刚
DOI:--
发表时间:2019
期刊:心理发展与教育
影响因子:--
作者:许丹佳;喻承甫;窦凯;梁梓勤;利振华;聂衍刚
通讯作者:聂衍刚
DOI:10.16128/j.cnki.1005-3611.2018.06.025
发表时间:2018
期刊: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影响因子:--
作者:李菁菁;窦凯;聂衍刚
通讯作者:聂衍刚
Engaging in prosocial behavior explains how high self-control relates to more life satisfaction: Evidence from three Chinese samples
参与亲社会行为解释了高度自控力与更高生活满意度的关系:来自三个中国样本的证据
DOI:10.1371/journal.pone.0223169
发表时间:2019-10-14
期刊:PLOS ONE
影响因子:3.7
作者:Dou, Kai;Li, Jian-Bin;Nie, Yan-Gang
通讯作者:Nie, Yan-Gang
人际压力影响青少年抑郁发展的心理与神经机制:基于自我意识的视角
  • 批准号:
    32371118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50万元
  • 批准年份:
    2023
  • 负责人:
    聂衍刚
  • 依托单位:
基因-家庭环境对青少年自我控制发展的交互影响及其神经机制
  • 批准号:
    --
  • 项目类别:
    --
  • 资助金额:
    58万元
  • 批准年份:
    2020
  • 负责人:
    聂衍刚
  • 依托单位:
国内基金
海外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