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植物功能性状-环境关系的动态植被模型改进及其应用研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41701051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
    24.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D0103.生物地理与土壤地理
  • 结题年份:
    2020
  • 批准年份:
    2017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8-01-01 至2020-12-31

项目摘要

Dynamic Global Vegetation Models (DGVMs) simplified global vegetation types with the frame of plant functional types (PFTs), but this frame resulted in great uncertainties and had a great influence on its predictive ability when applied to simulating the responses of terrestrial ecosystems to the climatic changes due to the fact that the traits or parameters of PFTs were always set as constant values without considering possible responses of these traits to environmental factors. A novel and effective approach to addressing these limitations is considering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plant functional traits and climatic factors in DGVM. Taking Chinese terrestrial ecosystem as an example, we plan to integrate field measurements, data meta analyses and model simulations to: (1) analyze the dimensions, variation sources of plant functional traits and the adaption strategies of plant to the environmental changes with the creation of a dataset of plant functional traits in China; (2) buil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four important plant functional traits and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according to the plant adaptation mechanism to the environment, and then put these relationships into DGVMs to replace previous constant traits of PFTs and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such improvements on model results; and (3) apply the improved DGVM in simulating and analyzing the patterns and spatial trends of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and carbon budgets of terrestrial ecosystems in China.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is study will not only increase our understanding on the responding mechanisms of vegetation in China to environmental changes, but offer valuable implica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s of new generation DGVMs that are based on plant functional traits.
动态植被模型(DGVM)在模拟和预测陆地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响应中表现出很大的不确定性,重要原因在于动态植被模型将定义植物功能型的性状值设置为特征常数,忽略了植物功能性状随环境的变化。为克服这一局限性,急需在动态植被模型中充分考虑植物功能性状对环境的响应。针对此问题,本项目拟融合野外调查、数据整合和模型模拟等方法:(1)建立我国的植物功能性状数据集,分析植物功能性状维度、变异来源和植物对环境的适应策略;(2)基于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机理,建立与生态系统生产力密切相关的四个重要植物功能性状和环境因子之间关系式,用于替换动态植被模型中原有植物功能型的特征常数,并评估模型改进的效果;(3)借助改进后的动态植被模型,模拟我国陆地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和碳收支格局及其变化趋势。本项目的实施不仅有利于深入了解我国植被对环境变化的响应规律,且为构建新一代基于植物功能性状的动态植被模型提供理论依据。

结项摘要

动态植被模型中的多数关键参数(多为植物功能性状)均设置为固定值,与现实中这些值随环境发生变化的事实不符,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动态植被模型对植被动态和生态系统生产力的模拟精度。本项目主要针对这一问题,将植物功能性状-环境的动态变化关系式加入动态植被模型,以达到提高模型精度的目的。项目取得了3个重要结果:(1)建立了我们典型生态系统的植物功能性状数据集,这些数据已经覆盖我们大多数气候分区,为研究植物功能性状的空间分布提供数据支撑;(2)发现植物功能性状的变化可划分为4个重要的维度,维度内部性状直接高度相关,维度之间性状相关性很小,这一结果为模型改进所需的性状筛选提供了依据;(3)建立起6个主要性状与环境的关系式,环境(主要为气候)对性状的解释度达到37%,且发现除了气候之外,站点微气候、生活型和属(系统进化)对性状的协同变化也起到关键性作用;(4)将建立好的SLA、Narea和LA性状环境关系式加入动态植被模型,结果表明,借助高斯混合模型和性状-环境关系式对中国植被分布模拟精度高达75%,并且模型能很好地模拟植被分布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在3年执行期内,项目发表论文5篇,其中SCI论文3篇(其中1篇为植物学顶级期刊),EI论文1篇,中文核心期刊1篇,2篇SCI文章待发表,完成预定目标。项目所形成的经性状-环境关系式改进后的动态植被模型能大大提高对生态系统固碳的评估能力,并较好的模拟未来情景下的生态系统固碳能力和植被覆盖变化,为我国碳中和的计算提供数据支撑。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5)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Trait-based climate change predictions of vegetation sensitivity and distribution in China
基于性状的中国植被敏感性和分布的气候变化预测
  • DOI:
    10.3389/fpls.2019.00908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
  • 影响因子:
    5.6
  • 作者:
    Yanzheng Yang;Jun Zhao;Pengxiang Zhao;Hui Wang;Boheng Wang;Shaofeng Su;Mingxu Li;Liming Wang;Qiuan Zhu;Zhiyong Pang;Changhui Peng
  • 通讯作者:
    Changhui Peng
基于服务簇的东北地区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
  • DOI:
    --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生态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祁宁;赵君;杨延征;苟睿坤;陈佳琦;赵鹏祥;李卫忠
  • 通讯作者:
    李卫忠
Quantifying the Effects of Vegetation Restorations on the Soil Erosion Export and Nutrient Loss on the Loess Plateau.
量化黄土高原植被恢复对土壤侵蚀输出和养分流失的影响
  • DOI:
    10.3389/fpls.2020.573126
  • 发表时间:
    2020
  • 期刊:
    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
  • 影响因子:
    5.6
  • 作者:
    Zhao J;Feng X;Deng L;Yang Y;Zhao Z;Zhao P;Peng C;Fu B
  • 通讯作者:
    Fu B
Quantifying leaf-trait covariation and its controls across climates and biomes
量化叶子性状的共变及其在气候和生物群落中的控制
  • DOI:
    10.1111/nph.15422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New Phytologist
  • 影响因子:
    9.4
  • 作者:
    Yang Yanzheng;Wang Han;Harrison S;y P;Prentice I Colin;Wright Ian J;Peng Changhui;Lin Guanghui
  • 通讯作者:
    Lin Guanghui
植物功能性状对动态全球植被模型改进研究进展
  • DOI:
    --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科学通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杨延征;王焓;朱求安;温仲明;彭长辉;林光辉
  • 通讯作者:
    林光辉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知识流动空间分布差异研究以航空航天科学技术为例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李丹丹;汪涛;杨延征
  • 通讯作者:
    杨延征
陕北黄龙山林区景观格局动态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林业科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李敏;赵鹏祥;郝红科;杨延征;袁飞;Li Min Zhao Pengxiang Hao Hongke Yang Yanzheng Yua
  • 通讯作者:
    Li Min Zhao Pengxiang Hao Hongke Yang Yanzheng Yua
植物功能性状对生态系统服务影响研究进展
  • DOI:
    --
  • 发表时间:
    2021
  • 期刊:
    植物生态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潘权;郑华;王志恒;文志;杨延征
  • 通讯作者:
    杨延征
植物功能性状与森林生态系统服务的关系研究综述
  • DOI:
    --
  • 发表时间:
    2021
  • 期刊:
    生态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郑华;潘权;文志;杨延征
  • 通讯作者:
    杨延征
基于SPOT-VGT NDVI的陕北植被覆盖时空变化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杨延征;赵鹏祥;郝红科;常鸣
  • 通讯作者:
    常鸣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