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盆地新近纪长鼻类个体发育和系统演化研究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41002010
-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20.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D0201.古生物、古人类和古生态学
- 结题年份:2013
- 批准年份:2010
- 项目状态:已结题
- 起止时间:2011-01-01 至2013-12-31
- 项目参与者:邓涛; 吕宏伯; 侯素宽; 史勤勤;
- 关键词:
项目摘要
我国甘肃省临夏盆地发育有完善的从渐新世到晚更新世的沉积,其间埋藏有丰富的长鼻类化石。据我们初步研究,至少有8个属10余种,除了Prodeinotherium sinense,其它材料均没有详细研究;此外,临夏盆地中中新世虎家梁组地层中发掘了全世界独一无二的Platybelodon grangeri从幼年到老年的全部个体发育序列。本课题拟通过形态对比及分支系统学研究、动力学建模、力学分析等多学科手段,研究临夏盆地长鼻类的个体发育与系统演化的关系,讨论长鼻类在中国的迁移和适应辐射,以及临夏盆地的古生态环境的变迁。
结项摘要
本项目通过对甘肃省临夏盆地新近纪长鼻类化石的深入研究,鉴定出了从早中新世到早更新世跨跃约6百万年的3个科7个属至少11种长鼻类化石,建立了它们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研究了中中新世曾家地点的葛氏铲齿象的性别差异和个体发育,揭示了葛氏铲齿象的性别差异与现生象性别差异的不同,提出了性别差异程度与类群的繁荣程度的相关性的假说,阐示了雌性与雄性在个体发育中的差异。研究了铲齿象类及晚中新世长鼻类新属种的站立姿势与现生长鼻类的差异,证明了铲齿象在颊齿水平替换上比其它长鼻类群特化,并且用生物力学方法研究了齿柱形下门齿的铲齿象属比同心层状下门齿的原互棱齿象属的功能形态学上的优势,结合生物地层学的研究说明了二者之间的竟争和取代关系。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8)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3)
专利数量(0)
Evolution of Protanancus (Proboscidea, Mammalia) in East Asia.
东亚 Protanancus(长鼻目,哺乳动物)的进化。
- DOI:10.1080/02724634.2014.881830
- 发表时间:2015
- 期刊:Journal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 影响因子:1.4
- 作者:ShiQi Wang;Tao Deng;Tao Tang;Guang-Pu Xie;Yu-Guang Zhang;Duo-Qing Wang
- 通讯作者:Duo-Qing Wang
豕脊齿象属(Choerolophodon)头骨化石在中国的发现
- DOI:10.1360/zd-2011-41-4-425
- 发表时间:2011-04
- 期刊: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 影响因子:--
- 作者:王世骐;邓涛
- 通讯作者:邓涛
A new specimen from the Upper Miocene of Gansu, China, indicates the Asian origin for Sinomastodon (Proboscidea, Gomphotheriidae).
来自中国甘肃上中新世的一个新标本表明了中华乳齿象(长鼻目,戈弗兽科)的亚洲起源。
- DOI:--
- 发表时间:--
- 期刊: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 影响因子:--
- 作者:Wang, ShiQi;Zhao, DeSi;Xie, GuangPu;Sun, Boyang
- 通讯作者:Sun, Boyang
甘肃秦安安湾的托氏原互棱齿象(Protanancus tobieni)化石及其剖面
- DOI:--
- 发表时间:2012
- 期刊:地球科学前沿
- 影响因子:--
- 作者:王世骐;王多庆;史勤勤
- 通讯作者:史勤勤
The first Choerolophodon (Proboscidea, Gomphotheriidae) skull from China
中国首个角齿兽(长鼻科、长齿兽科)头骨
- DOI:10.1007/s11430-011-4201-6
- 发表时间:2011-06
- 期刊: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 影响因子:--
- 作者:Wang, ShiQi;Deng, Tao
- 通讯作者:Deng, Tao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item.factor || "--"}}
- 作者:{{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中国新近纪岩石地层划分和对比
- DOI:--
- 发表时间:2021
- 期刊:地层学杂志
- 影响因子:--
- 作者:侯素宽;李 强;王世骐;孙博阳;卢小康;史勤勤;吴飞翔;江左其杲;邓涛
- 通讯作者:邓涛
古近纪/新近纪之交青藏高原陆地生态系统的重大转折
- DOI:--
- 发表时间:2019
- 期刊:科学通报
- 影响因子:--
- 作者:邓涛;吴飞翔;王世骐;苏涛;周浙昆
- 通讯作者:周浙昆
宁夏同心丁家二沟哺乳动物群生物地层学研究进展及青藏高原隆升背景
- DOI:--
- 发表时间:2016
- 期刊:第四纪研究
- 影响因子:--
- 作者:王世骐;宗立一;杨卿;孙博阳;李雨
- 通讯作者:李雨
铲齿象类(amebelodontids)摄食行为相关的下颌形态学分化及力学适应
- DOI:10.1360/tb-2020-0673
- 发表时间:2021
- 期刊:科学通报
- 影响因子:--
- 作者:王世骐;张骥
- 通讯作者:张骥
晚中新世甘肃黑犀(Diceros gansuensis)的食性——基于牙结石淀粉粒证据
- DOI:--
- 发表时间:2018
- 期刊:古脊椎动物学报
- 影响因子:--
- 作者:陈鹤;王世骐;陶大卫;夏秀敏;陈善勤;吴妍
- 通讯作者:吴妍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item.factor || "--" }}
- 作者:{{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item.author }}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摘要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请为本次AI项目解读的内容对您的实用性打分
非常不实用
非常实用
1
2
3
4
5
6
7
8
9
10
您认为此功能如何分析更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填写您的反馈:
王世骐的其他基金
有限元方法研究大型哺乳动物的系统演化和功能形态学中的力学因素
- 批准号:41872001
- 批准年份:2018
- 资助金额:66.0 万元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中国的乳齿象化石所提供的乳齿象起源与系统演化的新证据及其功能形态学转移对晚新生代环境变迁的响应
- 批准号:41372001
- 批准年份:2013
- 资助金额:87.0 万元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item.project_typ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