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单分子技术研究与DNA同源重组相关的物理过程和重组酶的分子机理

批准号:
11004234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
23.0 万元
负责人:
徐春华
依托单位:
学科分类:
A2013.软凝聚态与生物物理
结题年份:
2013
批准年份:
2010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
翟永亮、李兆霖、庞哲、王爽、李颖
国基评审专家1V1指导 中标率高出同行96.8%
结合最新热点,提供专业选题建议
深度指导申报书撰写,确保创新可行
指导项目中标800+,快速提高中标率
微信扫码咨询
中文摘要
同源重组是遗传重组的一种,是生物体内常见的发生在DNA同源序列之间的重组,在生物存活及发育演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由于缺乏有效的精细研究手段,关于同源重组的动力学细节及其相关重组酶的分子机理,还缺乏明确的了解。RecA和Rad51分别是大肠杆菌和真核生物中的重组酶,它们在同源重组过程中催化单链DNA与同源的双链DNA之间的同源联会,并促进单链DNA侵入双链DNA,发生链交换,形成新的DNA双链。本项目应用先进的单分子技术,研究大肠杆菌RecA和人类Rad51在同源重组过程中如何介导单链DNA搜寻和识别双链DNA靶标上的同源序列,以及如何将同源单链置换出来的分子机制。本项目结合单分子(磁镊)操纵技术和全内反射单分子荧光技术,在单分子水平获得RecA和Rad51与DNA相互作用的直观和动态的数据,加深对同源重组物理过程的理解,提出重组酶介导的同源重组的分子机理。
英文摘要
同源重组是生物体内常见的发生在DNA 同源序列之间的重组,在生物存活及发育演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由于缺乏有效的精细研究手段,关于同源重组的动力学细节及其相关重组酶的分子机理,还缺乏明确的了解。RecA是大肠杆菌中的重组酶,在同源重组过程中催化单链DNA 与同源的双链DNA 之间的同源联会,并促进单链DNA 侵入双链DNA,发生链交换,形成新的DNA 双链。本项目应用先进的单分子技术,研究大肠杆菌RecA在同源重组过程中如何介导单链DNA 搜寻和识别双链DNA 靶标上的同源序列,以及如何将同源单链置换出来的分子机制。首先,本项目通过荧光显微示踪方法, 发现在同源识别过程中RecA 与单链DNA 形成的核蛋白丝与模板DNA 的结合是短时(τ= 0.2 s) 和短程(l = 1.05 μm) 的, 结合后搜寻模板DNA上的同源位点的过程可分为布朗运动和定向运动两种模式。从而推测结合时核蛋白丝并不是缠绕在模板DNA 上, 而是以一种更弱的方式结合在模板DNA外侧进行位点搜寻。如果在该过程中没有找到同源位点, 核蛋白丝就会脱离模板DNA, 并寻找下一次与模板DNA 结合的机会, 重复以上过程。其次,我们应用单分子磁镊技术,研究了同源识别和链交换的机制。发现核蛋白丝在与双链DNA结合后,会做尝试性的链交换,其长度大约在20-30个碱基之间。如果序列不匹配,则最后链交换失败,仍保留原来的双链;若序列匹配成功,则进行下一个20-30个碱基的链交换,直至同源单链被全部置换出来。以上结果从单分子水平揭示了RecA介导的同源寻找和链交换过程,加深了对同源重组物理过程的理解,提出了重组酶介导的同源重组的分子机理。本项目还用单分子磁镊技术研究了BLM解旋酶核心的解旋机理。根据实验结果,我们推测BLM核心蛋白解旋时与DNA有三个结合区,其中两个强结合区结合在3’链上,一个弱结合区结合在5’链上。解旋时必须存在强结合,弱结合可有可无。快速滑行退回时只有弱结合。而强结合的恢复则导致再解旋。
期刊论文列表
专著列表
科研奖励列表
会议论文列表
专利列表
DOI:--
发表时间:2013
期刊:物理学报
影响因子:--
作者:王爽;郑海子;赵振业;陆越;徐春华
通讯作者:徐春华
DOI:--
发表时间:2012
期刊:Acta Physica Sinica
影响因子:1
作者:庞哲;王爽;李辉;徐春华;李明
通讯作者:李明
DNA同源重组动力学的精密测量与微观机理研究
- 批准号:32171228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58万元
- 批准年份:2021
- 负责人:徐春华
- 依托单位:
DNA同源重组的物理过程和同源识别的分子机制研究
- 批准号:11574381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73.0万元
- 批准年份:2015
- 负责人:徐春华
- 依托单位:
国内基金
海外基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