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适配体/量子点的多通道场效应晶体管传感器检测食品中肠出血性大肠杆菌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项目摘要

A large outbreak of Escherichia coli O104︰H4 had been reported in Europe in 2011, which sounded again a warning to people. Furthermore, the infectious incident caused by the rare or novel pathogen occurred from time to time, so the traditional detection method can not ensure the safety and sanitation of the food in modern society. In this study the multi-channel single-walled carbon nanotube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SWNTs-FET) sensor is fabricated by lithography technology. The general type and specific aptamers of Enterohemorrhagic Escherichia coli (EHEC) are respectively selected by bacterium-based subtractive selection method, and the beacon quantum-dots are prepared by different colored quantum-dots coated aptamers. The detection bacterium signal of SWNTs-FET sensor is amplified by the beacon quantum-dots, and the bacterial species are determined by the color of the beacon quantum-dots which are observed using fluorescence microscope. The rapid detection and early warning of EHEC is eventually developed by using the aptamer technology, the beacon quantum-dots technology and the multi-channel SWNTs-FET. The completion of the project will develop a new rapid, sensitive, and specific detect technology for food security earlr warning, rapid detection of foodborne, food hygiene supervision, and Entry-exit Inspection & Quarantin.
2011年欧洲出现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04︰H4感染爆发事件给人们再一次敲响了警钟。而且罕见的或新发的病原体引起的感染事件时有发生,传统、单一的检测方法已不能保证现代的食品卫生安全。本项目利用光刻技术构建多通道的单壁碳纳米管场效应晶体管(SWNTs-FET)传感器;采用细菌消减SELEX技术分别筛选出肠出血性大肠杆菌通用型和特异性适配体,并分别与不同颜色的量子点连接制备成信标量子点;通过量子点对传感器检测细菌的信号进行放大,同时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传感器上信标量子点的颜色确定细菌的种类。本研究将适配体技术、信标量子点技术与多通道SWNTs-FET传感器进行有机的结合,最终实现对污染食品中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的快速检测及预警。本项目将为食品安全预警、食物中毒快速检测、食品卫生监督检测和进出口检验检疫提供快速、灵敏和特异的检测新技术。

结项摘要

目前,食品安全问题已被我国列为当今继人口、资源、环境之后的第四大社会问题。而在众多的食品安全问题中,由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污染食品而造成的食品安全问题事件则是主要原因之一。肠出血性大肠杆菌作为其中主要的类致病菌,可引起腹泻、出血性肠炎等疾病。目前,针对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的检测方法众多,但是这些方法大多存在操作繁琐、耗时较长和灵敏度偏低等问题。基于单壁碳纳米管场效应晶体管(SWNTs-FET)的生物传感器具有免标记、检测时间短、灵敏度高等显著优势,使其在食品安全、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和环境监测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项目采用全菌SELEX消减技术筛选针对4种常见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和1种混合的通用型肠出血性大肠杆菌为目标菌进行多轮次的筛选,筛选各自的特异性ssDNA适配体,并结合其解离常数及二级结构特点挑选出各自最佳的适配体,同时利用荧光、流式细胞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方法验证了其特异性。将挑选出的ssDNA适配体与量子点连接制成信标量子点,通过实验确证两者的最佳浓度比为10︰1。将LBL自组装技术与传统的光刻技术结合制备出多通道的场效应晶体管传感器,将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多克隆抗体连接至传感器上可实现对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的多重检测,同时利用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的信标量子点对传感器的检测信号进行放大,进一步提高了多通道SWNTs-FET传感器的检测灵敏度,达到了101cfu/mL。适配体因其具有高亲和力、高特异性、靶分子广泛和易于生产及保存等特点,已被广泛用于疾病诊断治疗、药物靶向传递、细胞成像分析、微生物检测和分子传感器等领域。本研究中筛选出的5种肠出血性大肠杆菌ssDNA适配体除与传感器联合使用外,其还可广泛应于ELISA检测、胶体金试纸条检测及免疫磁颗粒检测等方法中,这将为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的快速检测及预警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从而为保障人们食品卫生安全提供帮助。同时本项目的开展为生物传感器的多通道检测及信号放大提供了一定的思路。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5)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利用含蒽基和重氮基分子分离单壁碳纳米管
  • DOI:
    --
  • 发表时间:
    2013
  • 期刊:
    功能材料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张潇娴;王东卫;谌志强;李赛
  • 通讯作者:
    李赛
A novel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for detection of Escherichia coli O157:H7 using immunomagnetic and beacon gold nanoparticles.
一种使用免疫磁性和信标金纳米粒子检测大肠杆菌 O157:H7 的新型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
  • DOI:
    10.1186/1757-4749-6-14
  • 发表时间:
    2014
  • 期刊:
    Gut pathogens
  • 影响因子:
    4.2
  • 作者:
    Shen Z;Hou N;Jin M;Qiu Z;Wang J;Zhang B;Wang X;Wang J;Zhou D;Li J
  • 通讯作者:
    Li J
基于全菌消减SELEX技术的体外筛选大肠埃希菌O157:H7适配体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环境与健康杂志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李君文;徐群英;袁兆康;谌志强
  • 通讯作者:
    谌志强
天津海河流域冬季微生物污染和水质特征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4
  • 期刊:
    环境与健康杂志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王新为;李君文;袁兆康;谌志强
  • 通讯作者:
    谌志强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镉对小鼠骨髓造血干细胞线粒体功能的影响
  • DOI:
    10.7644/j.issn.1674-9960.2018.02.004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军事医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胡辉;刘伟丽;张雪莲;周坤;杨栋;谌志强;邱志刚;金敏;陈照立;李君文
  • 通讯作者:
    李君文
肝癌患者单个核细胞线粒体DNA拷贝数与抗氧化能力的变化
  • DOI:
    10.13459/j.cnki.cjap.2016.01.001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高园;聂鸿靖;杨栋;丁诚实;金敏;谌志强;邱志刚;郭旋;陈照立;李君文
  • 通讯作者:
    李君文
荧光定量RT - PCR 检测诺如病毒基因Ⅱ型方法的建立和评估.
  • DOI:
    --
  • 发表时间:
    2013
  • 期刊: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夏体娇;金敏;陈照立;王景峰;谌志强;邱志刚;李君文
  • 通讯作者:
    李君文
基于功能化纳米粒子的大肠杆菌O157:H7 检测技术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环境与健康杂志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谌志强
  • 通讯作者:
    谌志强
好氧颗粒污泥形成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的演变与分析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环境工程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张斌;邱志刚;金敏;陈照立;谌志强;王景峰;李君文
  • 通讯作者:
    李君文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谌志强的其他基金

基于单壁碳纳米管场效应晶体管免疫传感器的食品中大肠杆菌O157︰H7超灵敏检测技术研究
  • 批准号:
    30901199
  • 批准年份:
    2009
  • 资助金额:
    2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