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内部输运垒形成机制的实验研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11675050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68.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A2904.磁约束等离子体
  • 结题年份:
    2020
  • 批准年份:
    2016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7-01-01 至2020-12-31

项目摘要

Tokamak discharges with internal transport barriers (ITBs) have obvious merits, such as high fusion reactivity, which is suggested an optimized route to achieve steady-state operation desirable for future fusion reactors. The discharges with ITBs are observed on HL-2A, whose generation mechanism is closely related to flow shear and the suppression of ion temperature gradient mode. The mechanism of the ITB formation is so important but it is not clear yet. This project is planned to realize the ITBs with high power microwave and neutral beam injection (NBI) heating, and then to reveal the ITB mechanisms in three following aspects: 1) influences of toroidal rotation and temperature ratio T_e/T_i on the stabilization of micro-instability and hence the ITB formation; 2) the energetic mode (such as fishbone oscillations and long-lasting mode) role on the radial electric field relevant to ITB; and 3) the effect of zero magnetic shear (q_min) on the ITB formation. Furthermore, we are going to control the ITB formation actively with microwave heating, change of the magnetic field, etc. This project will greatly contribute to the high performance operation of ITER by understanding the generation mechanisms and control ways of ITB.
具有内部输运垒(ITB)的等离子体容易获得峰化的芯部等离子体温度、密度和聚变反应率,它是聚变堆稳态运行的一种理想放电模式。在HL-2A装置上利用大功率中性束注入已经获得了具有ITB的放电,其形成机制与剪切流抑制离子温度梯度模有关。理解ITB的形成机制对于未来聚变堆的优化运行非常重要,因此本项目拟在HL-2A/2M上利用中性束和微波加热形成ITB,并从如下三个方面着重研究ITB的形成机制:1)等离子体旋转、电子离子温度之比对ITB形成的影响;2)高能粒子模(鱼骨模、长寿模)对径向电场分布以及ITB的影响; 3)在负磁剪切的等离子体中,剪切率为零或极小安全因子q_min对ITB形成的影响。此外,还将通过改变微波加热和纵场强度等方法,探索主动控制ITB的途径。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加深我们对ITB产生机制的理解,掌握主动控制ITB的有效方法,为ITER的高性能等离子体运行提供参考方案。

结项摘要

自从80年代初实现高约束模式(H模)输运垒就一直受到聚变界的高度关注,但遗憾的是其形成机制一直不明朗。HL-2A装置上先后观测到具有边缘输运垒、内部输运垒的等离子体放电。本项目主要研究以中性束为主要加热手段的内部输运垒,该输运垒通常伴随着高能粒子模,如鱼骨模和长寿命模。通过分析电子-离子温度比、等离子体旋转速度与等离子体压强梯度间的关系,理解HL-2A装置上内部输运垒的形成机制。研究发现:只有在电子-离子温度比小于1时,ITB才能被观测到;通过数值模拟可以发现,此时离子温度梯度模(ITG模)占主导地位,只要等离子体ExB的剪切能有效抑制ITG模,内部输运垒就有可能形成。此外,通过Onetwo程序模拟,发现内部输运垒中的输运系数可以低至新经典输运水平。高能量粒子产生的NTV力矩对q=1有理面附近的等离子体环向旋转有阻尼作用,而且增强了局部的旋转剪切效应;这种旋转剪切增强效应很可能会促发ITB的形成。另外,本课题还部分支持了三光栅光谱仪、快速电荷交换复合光谱诊断的研制,可以实现比值法测量碳、氦杂质浓度,也测得时间分辨为0.5ms的离子温度和旋转速度。. 项目在国内外聚变主流杂志上发表了10篇文章,其中Nuclear Fusion 3篇,Physics of Plasma 2篇,Review of Scientific Instruments 2 篇,Fusion Science & Technology、Fusion Engineering and Design以及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各1篇。 另外,本组有3名博士、2名硕士在学习期间得益于本课题,他们先后参加了15人次的国内外会议。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9)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1)
会议论文数量(2)
专利数量(2)
Fast charge exchange recombination spectroscopy on HuanLiu-2A tokamak
环六二号托卡马克上的快速电荷交换复合光谱
  • DOI:
    --
  • 发表时间:
    2020
  • 期刊:
    Review of Scientific Instruments
  • 影响因子:
    1.6
  • 作者:
    X. X. He;D. L. Yu;L. W. Yan;L. Liang;W. J. Chen;Y. L. Wei;X. F. He;Q. Ma;Z. B. Shi;Yi Liu;Q. W. Yang;M. Xu;X. R. Duan
  • 通讯作者:
    X. R. Duan
Observation of a beam-driven low-frequency mode in Heliotron J
Heliotron J 中光束驱动低频模式的观测
  • DOI:
    10.1088/1741-4326/ab0197
  • 发表时间:
    2019-03
  • 期刊:
    Nuclear Fusion
  • 影响因子:
    3.3
  • 作者:
    L. G. Zang
  • 通讯作者:
    L. G. Zang
Feedback stabilization of ideal kink and resistive wall modes in tokamak plasmas with negative triangularity
负三角托卡马克等离子体中理想扭结和电阻壁模式的反馈稳定性
  • DOI:
    10.1088/1741-4326/aae269
  • 发表时间:
    2018-10
  • 期刊:
    Nuclear Fusion
  • 影响因子:
    3.3
  • 作者:
    Jing Ren;Yueqiang Liu;Yue Liu;S Yu Medvedev
  • 通讯作者:
    S Yu Medvedev
Toroidal modelling of core plasma flow damping by RMP fields in hybrid discharge on ASDEX upgrade
ASDEX 升级中混合放电中 RMP 场对堆芯等离子体流阻尼的环形建模
  • DOI:
    10.1088/1741-4326/ab9dce
  • 发表时间:
    2020-07
  • 期刊:
    Nucl. Fusion
  • 影响因子:
    --
  • 作者:
    N. Zhang;Y. Q. Liu;P. Piovesan;V. Igochine;D. L. Yu;S. Wang;G. Q. Dong;G. Z. Hao;G. L. Xia;W. J. Chen;L. Liu;J. Q. Li;X. Bai
  • 通讯作者:
    X. Bai
Spectroscopic studies of fuel recycling and impurity behaviors in the divertor region of Wendelstein 7-X
Wendelstein 7-X 偏滤器区域燃料回收和杂质行为的光谱研究
  • DOI:
    10.1088/2058-6272/ab273b
  • 发表时间:
    2019-07
  • 期刊:
    Plasma Sci. Technol.
  • 影响因子:
    --
  • 作者:
    Yanling Wei;Erhui Wang;Yunfeng LIANG;Sebastijan BREZINSEK;Maciej KRYCHOWIAK;Kenneth HAMMOND;Olaf NEUBAUER;Ralf KÖNIG;Stepan SEREDA;Lukas RUDISCHHAUSER;Michael ENDLER;Boyd BLACKWELL;Christian LINSMEIER
  • 通讯作者:
    Christian LINSMEIER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HL-2A托卡马克上的边缘局域模特性初步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2
  • 期刊:
    物理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段旭如;聂林;黄渊;季小全;余德良;刘仪;冯震;姚可;崔正英
  • 通讯作者:
    崔正英
基于托卡马克等离子体主动电荷交换复合光谱诊断
  • DOI:
    --
  • 发表时间:
    2011
  • 期刊:
    第十五届全国等离子体科学技术会议会议摘要集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朱建华;韩晓玉;余德良;李文柱
  • 通讯作者:
    李文柱
HL-2A 等离子体垂直振荡缓解边缘局域模实验观测
  • DOI:
    10.16568/j.0254-6086.201902001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核 聚 变 与 等 离 子 体 物 理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吴娜;陈少永;唐昌建;宋显明;杨曾辰;余德良;许健强;HL-2A 团队
  • 通讯作者:
    HL-2A 团队
HL-2A 装置上超声分子束注入触发L-H 转换的实验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物理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冯北滨;段旭如;姚良骅;陈程远;季小全;钟武律;石中兵;余德良;崔正英;宋显明
  • 通讯作者:
    宋显明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余德良的其他基金

应用束发射谱研究边缘输运垒的形成及其结构
  • 批准号:
    11005034
  • 批准年份:
    2010
  • 资助金额:
    24.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