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基金基金详情
我国东部典型河流及边缘海沉积物的“从源到汇”时间尺度探究
结题报告
批准号:
41676035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
64.0 万元
负责人:
李超
依托单位:
学科分类:
D0603.海洋地质学与地球物理学
结题年份:
2020
批准年份:
2016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
徐娟、毕磊、郭玉龙、邓凯
国基评审专家1V1指导 中标率高出同行96.8%
结合最新热点,提供专业选题建议
深度指导申报书撰写,确保创新可行
指导项目中标800+,快速提高中标率
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
中文摘要
过去十几年,东亚大陆边缘碎屑沉积物的“从源到汇”过程,尤其是边缘海的沉积记录与环境响应研究取得系列成果,但总体上对源汇过程及其控制机理研究还不够深入,尤其缺乏定量化研究“源—汇”过程时间尺度。申请人青年基金项目根据铀系同位素“粉碎年龄”理论,比较研究东亚大陆边缘最典型的两种河流源汇体系,即长江和台湾河流为代表的沉积物“源—汇”过程时间尺度。在此基础上,本课题结合沉积学、矿物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分析,比较研究现代长江和黄河沉积物、边缘海代表岩芯沉积物“源—汇”过程的时间尺度,揭示沉积物“搬运时间”的科学内涵;探讨中晚更新世以来冰期旋回过程中,东亚大陆边缘沉积物“源—汇”过程时间尺度的变化特征和环境响应。此外,本课题还探究东亚与南亚河流沉积物“搬运时间”的差异,揭示不同构造—气候背景下流域沉积物转换的速率。本课题预期将深化东亚大陆边缘沉积物“源—汇”系统过程研究和河海相互作用研究。
英文摘要
In the past decade, the sediment “source to sink” (S2S) study in East Asia continental margin has achieved a lot on deciphering the sediment archives and its environmental significance, while the mechanism of sediment S2S process is still unclear, in particularly for the quantitative constraint of the time scale of sediment S2S process. The time scales of two typical river S2S systems, the Changjiang River and the river in Taiwan Island, are compared in terms of comminution age funded by a former NSFC support. On this basis, this proposal aims to compare the time scales of sediment S2S processes between sediments from Changjiang, Huanghe and the East Asia continental margin, in terms of sedimentology, mineralogy and geochemistry. Furthermore, the evolutions of time scale of sediment S2S processes in East Asia continental margin in response to environmental change are well discussed during the glacial–interglacial since mid-late Pleistocene. In addition, the transport time of river sediment from East and South Asia is carefully compared in order to distinguish sediment transfer rates under different tectonic and climatic conditions. This proposal is supposed to promote the sediment S2S study and land-sea interaction study in East Asia continental margin.
东亚大陆边缘碎屑沉积物的“从源到汇”过程研究在过去十几年里取得了系列成果,但总体上对源汇过程及其控制机理研究还不够深入,尤其缺乏定量化研究“源—汇”过程时间尺度。本课题结合沉积学、矿物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分析,比较研究黄河沉积物和南黄海岩芯沉积物“源—汇”过程的时间尺度,揭示沉积物“搬运时间”的科学内涵。本项目研究成果表明进入黄土高原之前,黄河沉积物的“粉碎时间”平均为284 kyr左右,和长江上游沉积物相当。进入黄土高原后,沉积物“粉碎时间”平均为396 kyr左右,这可能显示出黄土物质的贡献。前人研究显示黄土高原黄土“搬运时间”,为242 kyr左右,不同层位之间变化不大。由于黄土高原物质贡献了下游绝大部分沉积物,黄河下游样品的“粉碎时间”可能反映黄河剥蚀黄土的平均沉积年龄为160 kyr左右。南黄海CSDP-1钻孔整体上Sr-Nd同位素组成与现代黄河接近。下部3个沉积物组成非常均一,εNd 平均为-12.1,87Sr/86Sr 平均为0.72112。CSDP-7与 GSDP-6两个样品εNd 明显升高。CSDP-5之上,沉积物εNd逐渐降低。CSDP-6(27.95m,~275 kyr)具有最高的εNd值(-10.72)与最低的87Sr/86Sr值(0.716819)。该样品的εNd值更接近于黄土高原黄土物质,可能反映该时期黄土物质贡献增多。位于渤海的BH08孔~280 kyr处样品的(伊利石/蒙脱石)比例也显著低于相邻层位,该层位较高的蒙脱石含量也可解释为黄土物质输入的增加。铀系同位素测试结果显示沉积物234U/238U比值基本在0.925至0.976之间,粉碎年龄结果显示沉积物的从源到汇时间尺度在400-700 kyrs。该结果与Sr/Nd同位素所指示的物质来源吻合,进一步验证了沉积物物源推测的合理性。
期刊论文列表
专著列表
科研奖励列表
会议论文列表
专利列表
DOI:--
发表时间:2020
期刊:沉积学报
影响因子:--
作者:段知非;李超;毕磊;何中发;李芳亮;杨守业
通讯作者:杨守业
DOI:10.1360/n072016-00380
发表时间:--
期刊: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影响因子:--
作者:Yao Jiahui;Xiao Linxiang;Gou Mengmeng;Li Chao;Lian Ergang;Yang Shouye
通讯作者:Yang Shouye
DOI:10.1186/s12302-020-00359-w
发表时间:2019-12
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s Europe
影响因子:5.9
作者:Chao Li;E. Lian;Chengfan Yang;K. Deng;P. Qian;Shangbin Xiao;Zhongfang Liu;Shouye Yang
通讯作者:Chao Li;E. Lian;Chengfan Yang;K. Deng;P. Qian;Shangbin Xiao;Zhongfang Liu;Shouye Yang
DOI:--
发表时间:2018
期刊: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影响因子:--
作者:王晨羽;连尔刚;杨承帆;邓凯;李超;杨守业;印萍
通讯作者:印萍
根据河流沉积物(234U/238U)计算流域尺度的平均侵蚀速率
  • 批准号:
    42273057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58万元
  • 批准年份:
    2022
  • 负责人:
    李超
  • 依托单位:
晚更新世以来巽他陆架暴露对沉积物输运模式和风化沉积记录的影响
  • 批准号:
    42076063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60万元
  • 批准年份:
    2020
  • 负责人:
    李超
  • 依托单位:
嗜热地衣芽孢杆菌中丹参素非天然合成途径的构建及表达调控优化
  • 批准号:
    81703394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
    21.0万元
  • 批准年份:
    2017
  • 负责人:
    李超
  • 依托单位:
探索沉积物源汇过程的时间尺度- - 利用234U/238U估算长江和台湾河流沉积物的"搬运时间"
  • 批准号:
    41306040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
    27.0万元
  • 批准年份:
    2013
  • 负责人:
    李超
  • 依托单位:
纳米组织工程技术联合抑制TGF-β1表达重建尿道的实验研究
  • 批准号:
    81370793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70.0万元
  • 批准年份:
    2013
  • 负责人:
    李超
  • 依托单位:
国内基金
海外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