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骨质疏松膝关节后交叉韧带重建的相关研究
批准号:
81171733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
60.0 万元
负责人:
冯华
依托单位:
学科分类:
H0605.骨、关节、软组织移植与重建
结题年份:
2015
批准年份:
201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
张晋、洪雷、王雪松、张辉、刘心、吴关、李旭、宋关阳
国基评审专家1V1指导 中标率高出同行96.8%
结合最新热点,提供专业选题建议
深度指导申报书撰写,确保创新可行
指导项目中标800+,快速提高中标率
微信扫码咨询
中文摘要
本研究提出对于骨质疏松的膝关节,采用Inlay技术的疗效优于隧道技术的假说。本研究的意义为探讨骨质疏松对于后交叉韧带重建手术疗效的影响,揭示后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残存松弛现象的机理,更新现有的诊疗规范,增加术前骨质疏松筛查制度,提出骨质疏松状态下的针对性手术方案,设计专门针对骨质疏松的术后康复方案,为提高临床疗效提供指导性策略和理论依据。本研究采用新西兰大耳白兔进行动物实验,拟先进行骨质疏松动物模型的制备,后将动物进行随机分组,分别采用Inlay和隧道技术对实验动物进行后交叉韧带重建,再对其进行生物力学测试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英文摘要
项目背景:后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常常出现残存松弛的现象,同时后交叉韧带断裂的患者常常会伴随骨质疏松,隧道技术和Inlay技术是最为常用的两种手术方式。但目前的基础研究基础研究都为涉及骨质疏松状态下的情况。.主要研究内容:本研究采用新西兰大耳白兔进行动物实验,进行了骨质疏松动物模型的制备,后将动物进行随机分组,分别采用Inlay和隧道技术对实验动物进行后交叉韧带重建,再对其进行生物力学测试并进行统计学分析。.重要结果及关键数据:本研究发现,正常骨质下,Inlay技术与隧道技术移植物移位并无显著差异(21.5±23.8% vs 23.9±23.9%, p=0.655)。骨质疏松状态下,Inlay技术对于移植物移位的控制要明显优于隧道技术(0.90±0.85mm vs 1.88±0.73mm, p<0.001)。而无论在何种骨质状态下,隧道内口扩大都是隧道技术产生残存松弛的重要组成因素。.科学意义:不论在何种骨质条件下,隧道技术中隧道内口的扩大都是残存松弛的组成因素,在骨质疏松状态下尤甚。因此,我们建议在骨质疏松状态下,应用Inlay技术,在正常骨质条件下应用隧道技术和Inlay技术重建后交叉韧带均可。
期刊论文列表
专著列表
科研奖励列表
会议论文列表
专利列表
DOI:10.3760/cma.j.issn.1671-7600.2012.11.018
发表时间:2012-11
期刊: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影响因子:--
作者:陈星佐;张晋;冯华
通讯作者:冯华
DOI:--
发表时间:--
期刊:Asia-Pacific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Arthroscopy, Rehabilitation and Technology
影响因子:--
作者:Jin Zhang;Guanyang Song;Xu Li;hua feng;
通讯作者:
DOI:10.1016/j.asmart.2015.12.001
发表时间:2016-01
期刊:Asia-Pacific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arthroscopy, rehabilitation and technology
影响因子:--
作者:Li Y;Zhang J;Song G;Li X;Feng H
通讯作者:Feng H
Anatomical popliteofibular ligament reconstruction of the knee joints: an all-arthroscopic technique
DOI:10.1007/s00167-015-3531-x
发表时间:2015-10-01
期刊:KNEE SURGERY SPORTS TRAUMATOLOGY ARTHROSCOPY
影响因子:3.8
作者:Song, Guan-yang;Zhang, Hui;Feng, Hua
通讯作者:Feng, Hua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后III°轴移的形成机理研究
- 批准号:81572153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60.0万元
- 批准年份:2015
- 负责人:冯华
- 依托单位:
有关膝关节保留残端前交叉韧带重建的相关研究
- 批准号:81071485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32.0万元
- 批准年份:2010
- 负责人:冯华
- 依托单位:
国内基金
海外基金















{{item.name}}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