铆钉菇科的分子系统发育及分类研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31570025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61.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C0101.微生物多样性、分类与系统发育
  • 结题年份:
    2019
  • 批准年份:
    2015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6-01-01 至2019-12-31

项目摘要

Species in the family Gomphidiaceae are economically and ecologically important. All of the species in this family are ectomycorrhizal fungi of Pinaceae plants and play a key role in the forest ecosystem. Currently, there are some scientific problems in this family: (1) the species diversity is not well recognized, the taxonomic statuses of some species are uncertain; (2) the intra- and inter-generic phylogenies are unresolved; (3) host specificity and co-evolution of species with its host plants are not revealed. Accordingly, this project intends to conduct a phylogenetic investigation of species in the family Gomphidiaceae, using both morphological data and multigene including ITS、tef1-α、rpb1、rpb2、mtSSU and atp6 of modern molecular phylogeny, along with the references of distribution ranges and host specificities, we attempt to evaluate the phylogenetic position and the main morphological characters of each genus; clarify species diversity; resolve the taxonomic and systematic problems in the family and establish a natural classification system. This project has an important scientific significance in understanding the intra- and inter-generic phylogenies, the species diversity and the co-evolution of species with its hosts.
铆钉菇科真菌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经济价值,该科所有物种均为松科植物的外生菌根真菌,在森林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该科真菌目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物种多样性认识不够,同名异物现象较多,部分物种的种间界限需要重新界定;(2)科内属间及属下的系统发育关系不明晰,一些物种的系统地位尚不明确;(3)该科真菌与其宿主植物间的协同演化关系有待深入揭示。针对上述问题,本项目将在查阅大量馆藏标本的基础上,基于全球范围的广泛取样,开展铆钉菇科真菌的形态解剖学和分子系统发育学研究,并结合物种地理分布范围、共生树种等生态因子,澄清铆钉菇科属间及属下的系统关系,掌握界定铆钉菇科各属的关键形态学性状,明确疑难物种的真实身份和种间界限,探讨其与宿主植物的协同演化关系,解决该科真菌长期存在的分类和系统学问题。

结项摘要

铆钉菇科真菌是具有菌褶的牛肝菌类真菌,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生态价值。该科包括铆钉菇属和色钉菇属2个属,全球共报道有43种。由于该科物种的表型可塑性、形态滞后性和一致性进化等,仅依靠形态学特征不易对该科物种进行准确识别,且在我国该科的物种多样性较高,还存在许多未描述的种类。本项目在查阅大量馆藏标本的基础上,基于全球范围的广泛取样,开展了铆钉菇科真菌的形态解剖和分子系统发育研究,并结合物种地理分布范围、共生树种等生态因子,得到以下结果:(1)提出了铆钉菇科下分3属,即色钉菇属、铆钉菇属和拟铆钉菇属的新分类系统,其中拟铆钉菇属是本研究中新成立的属;(2)实现了对铆钉菇科物种的精准分类,本研究共精准界定和描述了铆钉菇科真菌49种,含1新属、16新种,其中我国该科真菌共30种,包括15新种,4个我国新记录种,2个新组合和9个已知种;(3)解析了我国西南地区一些亲缘关系较近的种类物种分化的可能成因,这些物种可能是在东喜马拉雅-横断山抬升中分化出来的,菌根真菌的宿主专一性或偏好及地理隔离可能导致了物种分化。通过本项目的开展澄清了铆钉菇科属间及属下的系统关系,掌握了界定铆钉菇科各属的关键形态学性状,明确了疑难物种的真实身份和种间界限,解决了该科真菌长期存在的分类和系统学问题。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1)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3)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抗氧化剂对pvb的影响机理
  • DOI:
    --
  • 发表时间:
    2014
  • 期刊:
    Journal of Thermal Analysis and Calorimetry
  • 影响因子:
    4.4
  • 作者:
    焦淑丽;李翔宇;李艳春;成一
  • 通讯作者:
    成一
石墨烯/SnO2/Cu复合材料微观组织及性能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宋美慧;张煜;李艳春;王珏;张伟君;张晓臣
  • 通讯作者:
    张晓臣
气候因素对宁夏中北部沙尘暴频率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高原气象.2005,24(3):436-441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李艳春;赵光平;李艳芳;郑光芬
  • 通讯作者:
    郑光芬
基于xMAS模型的SpaceWire信誉逻辑的形式化验证
  • DOI:
    --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计算机科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李艳春;李晓娟;关永 等
  • 通讯作者:
    关永 等
MPCVD中双基片台结构对单晶金刚石生长的影响
  • DOI:
    --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夏禹豪;李艳春;耿传文;李方辉;马志斌
  • 通讯作者:
    马志斌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李艳春的其他基金

牛肝菌科三个重要物种复合群的多样性、分子系统发育及生物地理
  • 批准号:
  • 批准年份:
    2022
  • 资助金额:
    54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牛肝菌科三个重要物种复合群的多样性、分子系统发育及生物地理
  • 批准号:
    32270027
  • 批准年份:
    2022
  • 资助金额:
    54.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中国空柄牛肝菌科真菌的系统发育与物种多样性研究
  • 批准号:
  • 批准年份:
    2020
  • 资助金额:
    58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中国广义疣柄牛肝菌属的系统发育与分类研究
  • 批准号:
    31872618
  • 批准年份:
    2018
  • 资助金额:
    59.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全球广义粉孢牛肝菌属的系统学与分类学研究
  • 批准号:
    31370001
  • 批准年份:
    2013
  • 资助金额:
    6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广义粉孢牛肝菌属的系统学研究与新属界定
  • 批准号:
    31000012
  • 批准年份:
    2010
  • 资助金额:
    19.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