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神经电刺激虚拟通道的产生与调控及其机理研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61171174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62.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F0124.生物电子学与生物信息处理
  • 结题年份:
    2015
  • 批准年份:
    2011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2-01-01 至2015-12-31

项目摘要

盲与视力损害已成为影响人类生活质量的第二大因素。对盲人的视觉系统进行电刺激,通过视觉假体实现盲人部分视觉功能的修复目前已成为国际上的研究热点。视觉假体在全球取得重大进展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心理物理学的研究表明,视觉假体存在着输入信息需求大而刺激电极数量有限的瓶颈问题。本课题创新性地提出了在视觉假体领域通过调控两个刺激电极电场的相互作用从而产生更多虚拟刺激通道的新思路。本课题首次提出基于刺入式视神经电刺激的视觉假体设计方案,采用计算仿真模型和动物在体电生理实验相结合的方式,从理论和实验两方面系统深入地研究视神经电刺激虚拟通道的产生条件、影响因素、空间分布调控规律及其产生机理,为虚拟通道技术最终应用于视觉假体提供理论与实验依据。该课题对整个视觉假体研究领域将提供重要的基础研究成果,对推动该领域在基础及应用研究方面的进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结项摘要

用视觉假体为盲人恢复部分有效视觉目前已取得了较大的临床进展,但依然存在着分辨率很低的问题。针对视觉假体存在的输入信息需求大而刺激电极数量有限的瓶颈问题,本课题创新性地提出了在视觉假体领域通过调控两个刺激电极电场的相互作用从而产生更多虚拟刺激通道的新思路。通过电生理动物实验和计算仿真模型相结合的手段,本课题系统深入地研究了视神经电刺激虚拟通道的产生条件、影响因素、空间分布调控规律及其产生机理,为虚拟通道技术最终应用于视觉假体提供了理论与实验依据。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视神经纤维束模型的建立。根据视神经的解剖结构建立了视神经纤维束的多房室数学模型。由于视神经纤维的直径分布范围较大, 而且不同神经纤维轴向位置也是不确定的,我们引入蒙特卡洛随机采样,将单根视神经纤维模型中的空间和几何参数进行了随机化处理。该模型包含了神经科学最新发现的引起视神经纤维兴奋的多种离子通道,能直观反映视神经在外部电场作用下的兴奋特性。.(2)两电极和三电极模式下视神经电刺激虚拟通道的仿真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两电极刺激模式在产生虚拟通道方面表现优异而三电极效果较差。在双电极模式下,通过调控两电极间的电流分配比可以改变视神经纤维兴奋区域空间位移从而产生虚拟通道,而改变刺激总电流、电极间距、电极角度及两电极电刺激时间差均对神经纤维兴奋的面积和空间位移产生一定的影响。.(3)视神经电刺激具有良好的拓扑对应性及空间分辨率是实现虚拟通道的重要前提。本研究建立了基于伪随机稀疏噪声的方法,通过动物实验研究了视神经电刺激位点与皮层诱发响应的拓扑对应关系。通过在视神经截面内的不同位置进行电刺激,发现皮层诱发响应最大点与引起该响应的刺激位点有很好的视野拓扑一致性。而且当电刺激位于中央视野位置时可产生局部化的皮层响应以及较高的空间分辨率。.(4)本研究进一步通过在体实验研究了虚拟通道技术的可行性及产生条件。结果表明,电极间距200-600μm的情况下,通过改变施加于两个视神经刺激电极的电荷分配比α,可以在视皮层诱发空间位置连续变化的皮层响应,提示产生了虚拟通道。在总电流强度恒定时,虚拟通道产生的响应幅值与两电极单独刺激时相似,响应的空间扩散也与两电极单独刺激时相近。. 本课题对视觉假体虚拟通道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性研究成果。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18)
专著数量(1)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7)
专利数量(0)
基于内源信号的脑功能光学成像图像处理方法研究进展
  • DOI:
    --
  • 发表时间:
    2012
  • 期刊: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陈垚;柴新禹;任秋实;李丽明
  • 通讯作者:
    李丽明
Image Processing Strategies Based on a Visual Saliency Model for Object Recognition Under Simulated Prosthetic Vision
基于视觉显着性模型的图像处理策略,用于模拟假肢视觉下的对象识别。
  • DOI:
    10.1111/aor.12498
  • 发表时间:
    2016-01-01
  • 期刊:
    ARTIFICIAL ORGANS
  • 影响因子:
    2.4
  • 作者:
    Wang, Jing;Li, Heng;Chai, Xinyu
  • 通讯作者:
    Chai, Xinyu
Penetrating electrode stimulation of the rabbit optic nerve:parameters and effects on evoked cortcal potntials
穿透电极刺激兔视神经:参数及其对皮质诱发电位的影响
  • DOI:
    --
  • 发表时间:
    2013
  • 期刊:
    Graefes Archive for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Ophthalmology
  • 影响因子:
    2.7
  • 作者:
    Yao Chen;Xinyu Chai;Qiushi Ren;Liming Li
  • 通讯作者:
    Liming Li
Effects of different three-dimensional electrodes on epireti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 by modeling analysis.
通过建模分析不同三维电极对视网膜前电刺激的影响
  • DOI:
    10.1186/s12984-015-0065-x
  • 发表时间:
    2015-08-28
  • 期刊:
    Journal of neuroengineering and rehabilitation
  • 影响因子:
    5.1
  • 作者:
    Cao X;Sui X;Lyu Q;Li L;Chai X
  • 通讯作者:
    Chai X
外部电场作用下的视神经纤维兴奋性的仿真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4
  • 期刊: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郭红;隋晓红;李孟辉;李丽明
  • 通讯作者:
    李丽明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Pd/C上松香催化歧化反应集总动力学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化工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童张法;李丽明;王琳琳;陈小鹏;蒲小东
  • 通讯作者:
    蒲小东
视觉假体的研究进展
  • DOI:
    --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生理学报 Acta Physiologica Sinica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闫妍;柴新禹;陈垚;周传清;任秋实;李丽明
  • 通讯作者:
    李丽明
神经元电生理模型的建模方法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任玉强;柴新禹;任秋实;李丽明
  • 通讯作者:
    李丽明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李丽明的其他基金

超声刺激视网膜诱发的视觉系统响应特性及其机制研究
  • 批准号:
    62371294
  • 批准年份:
    2023
  • 资助金额:
    49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长期视网膜电刺激对皮层可塑性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 批准号:
    61971280
  • 批准年份:
    2019
  • 资助金额:
    59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电流导向刺激策略对视网膜神经元的选择性调控及其神经机制研究
  • 批准号:
    61671300
  • 批准年份:
    2016
  • 资助金额:
    58.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视神经纤维选择性电刺激的实验与计算仿真模型研究
  • 批准号:
    60971102
  • 批准年份:
    2009
  • 资助金额:
    33.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