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材线虫交配行为及性信息素研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31170604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56.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C1609.森林保护学
  • 结题年份:
    2015
  • 批准年份:
    2011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2-01-01 至2015-12-31

项目摘要

松材线虫病是世界性的检疫性病害,在我国发生严重。线虫在树体内的快速繁殖是该病害严重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而高效频繁的交配行为是松材线虫快速繁殖的基础。揭示松材线虫交配行为规律、确定性信息素的生理功能是当前松材线虫病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项目组前期研究发现,雌雄松材线虫在交配过程中有明显的信息交流,且处女雌虫释放的信息化学物质起主导作用。本项目拟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观察松材线虫的交配行为,系统分析影响松材线虫交配的理化因子,明确其交配行为规律;分离确定松材线虫性信息素,分析其化学结构,并测定其诱集效果。本研究结果将可以获得松材线虫交配行为等基础数据,揭示其在树体内的繁殖规律和种群动态,明确松材线虫性信息素及其诱集效果,填补我国在松材线虫交配行为理论研究方面的不足,搭建松材线虫行为学及性信息素研究平台。同时,也可以为我们探索特异性、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结项摘要

松材线虫病是世界性的检疫性病害,在我国发生严重。线虫在树体内的快速繁殖是该病害严重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而高效频繁的交配行为是松材线虫快速繁殖的基础。在该项目的资助下,我们开展了松材线虫交配行为、松材线虫性信息素以及线虫的光遗传学研究。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松材线虫的交配行为过程可以分为4个阶段,即即搜寻、接触、交尾和逗留,四个阶段的时长分别为 21.8±2.0min, 28.0±1.9min, 23.6±0.7min 和 7.2±0.5min,具体包括11个动作,即即逡巡、靠近、相遇、触摸、卷曲、定位、固定、射精、解尾、静止和徘徊,进一步观察发现,松材线虫在交配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性吸引;另外,同性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性内竞争,雄性之间的竞争较为激烈,而雌性间的竞争行为相对较弱。.2、项目测定了20%亚致死浓度下甲维盐等四种药剂对松材线虫的种群增长、产卵数量和卵孵化率等7个定量指标的影响。结果发现,甲维盐处理后松材线虫的种群数量、产卵量、幼虫成功发育率分别为411, 3.5和49.63%,明显低于对照的20850,24.33和61.43%,而卵和幼虫的死亡率则分别从对照的12.47%和13.70%上升到51.37%和75.30%。尽管阿维菌素和米尔贝霉素对松材线虫的产卵数量和卵孵化率没有显著的影响,但能够显著地引起幼虫死亡,并降低幼虫的发育速度。除了能够抑制幼虫发育进度之外,噻虫啉对松材线虫的繁殖和发育没有其它显著的影响。.3、项目研究发现,松材线虫的雌虫能够分泌水溶性信息物质,以400头处女雌虫每ml水溶液提取3个小时,可以收集到足量的样品用于高效液相色普分析。通过与秀丽杆线虫HPLC二级质谱进行比对分,确定松材线虫性信息素包括5个主要组分,分别为分子量为276.33、246.37、393.4和304.39的4种蛔苷类物质和分子量为445.52的含有吲哚基团的茴苷类物质。.4、蓝色光照处理后松材线虫和秀丽隐杆线虫卵的孵化率均降低到0,这表明蓝光可能是通过抑制胚胎发育来实现对线虫种群增长的抑制,为进一步深入开展线虫的光遗传学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转录组测序及相应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vha-5、lim-9、unc-36和pkc-2等10个基因在两种线虫中呈现高度相似的过量共同表达,但这些共表达基因的功能与控制途径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3)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2)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Behavioural features of 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 in the mating process
松材线虫交配过程中的行为特征
  • DOI:
    10.1163/15685411-00002816
  • 发表时间:
    2014
  • 期刊:
    Nematology
  • 影响因子:
    1.2
  • 作者:
    Xu Liang;Lv Quan;Li Yongxia;Zhang Xingyao
  • 通讯作者:
    Zhang Xingyao
Efficacy of four nematicides against the reprod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pinewood nematode, 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
四种杀线虫剂对松材线虫松材线虫繁殖发育的影响
  • DOI:
    --
  • 发表时间:
    2015
  • 期刊:
    Journal of Nematology
  • 影响因子:
    1.3
  • 作者:
    Huang Xiaojuan;Yu Hongshi;Bai Liqun;Hu Jiafu
  • 通讯作者:
    Hu Jiafu
Redescription of Devibursaphelenchus hunanensis (Yin et al., 1988) (Nematoda: Ektaphelenchinae) from Pinus massoniana in China with the Synonymy of D. eproctatus ( Sriwati et al., 2008)
中国马尾松 Devibursaphelenchus hunanensis 的重新描述(Yin 等,1988)(线虫纲:Ektaphelenchinae)与 D. eproctatus 的异名(Sriwati 等,2008)
  • DOI:
    --
  • 发表时间:
    2014
  • 期刊:
    Scientia Silvae Sinicae
  • 影响因子:
    --
  • 作者:
    Guo Kai;Gu Jianfeng;Wang Jiangling;Hu Jiafu
  • 通讯作者:
    Hu Jiafu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白僵菌固态发酵试验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微生物学通报32(6): 20-25,2005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胡加付;李农昌;樊美珍;李增智
  • 通讯作者:
    李增智
拟松材线虫G蛋白α亚基Bmu-gpa-1表达特性及功能
  • DOI:
    10.11707/j.1001-7488.20220410
  • 发表时间:
    2022
  • 期刊:
    林业科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马芮;刘文义;余红仕;周立峰;胡加付
  • 通讯作者:
    胡加付
Devibursaphelenchus hunanensis的重新描述(英文)
  • DOI:
    --
  • 发表时间:
    2014
  • 期刊:
    林业科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郭恺;顾建锋;王江岭;胡加付
  • 通讯作者:
    胡加付
利用白僵菌防治松褐天牛的试验研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33(3): 332-336,2006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胡加付;缪凯;董振林;韩斌;樊
  • 通讯作者:
Bxy-egl-30 调控松材线虫早期个体发育的生物学功能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22
  • 期刊:
    植物病理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陈茜;刘文义;周立峰;郭恺;余红仕;胡加付
  • 通讯作者:
    胡加付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胡加付的其他基金

低温诱导松材线虫雄性分化的分子机制研究
  • 批准号:
    32371892
  • 批准年份:
    2023
  • 资助金额:
    51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松材线虫性比调节的种间竞争策略及分子机制研究
  • 批准号:
    31870633
  • 批准年份:
    2018
  • 资助金额:
    6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松材线虫与拟松材线虫种间不对称性引诱及分子基础
  • 批准号:
    31670652
  • 批准年份:
    2016
  • 资助金额:
    62.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