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基金基金详情
城市社区老人自立生活模式的研究
结题报告
批准号:
81102193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
23.0 万元
负责人:
孙炜
依托单位:
学科分类:
H3010.非传染病流行病学
结题年份:
2014
批准年份:
201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
于连政、杨小湜、王阳、刘利、孟令一、马磊
国基评审专家1V1指导 中标率高出同行96.8%
结合最新热点,提供专业选题建议
深度指导申报书撰写,确保创新可行
指导项目中标800+,快速提高中标率
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
中文摘要
我国是老龄人口最多、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且未富先老。如何应对庞重的养老负担、提高老年人生命质量是我国21世纪面临的重要社会问题。加强老年人"自立"能力、降低其"依赖"水平,可减轻养老负担、提高老年人生命质量,可成为应对老龄化的有效管理措施。本研究拟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辽宁省3700名市区无认知缺损的老人进行自立生活能力调查,全面评价老人自立(打电话、上街购物、备餐、做家务、洗衣服、出门坐车、服药及财物管理)水平、分布特征及健康效应;通过非线性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人口统计学、客观身体健康状态、移动能力、认知能力、个体行为及社会心理等因素对老人自立能力的影响,明确影响老人自立能力的主要危险因素及其作用方式、与自立的因果关系和效应通径,据此构建老年人健康日常生活行为模式。研究结果为全面评价老年人自立能力、加强老年人"自立"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为应对老龄化提供经济可行的管理措施。
英文摘要
老龄人口最多、老龄化速度最快是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主要特征。如何减轻养老负担、提高老年人生命质量是我国21世纪面临的重要社会问题。维持或改善老年人“自立”生活能力,能够延缓老年人“依赖”的来临,即可提高老年人生命质量,又能够缓解老龄化造成的社会压力,能够成为应对老龄化有效的管理措施。本项目对辽宁省城市社区经筛查无认知功能障碍的4320名65岁及以上老年人(沈阳市2422人,鞍山市1898人)开展了自立生活能力及影响因素的面访调查,得到有效应答3714人(沈阳市2082人,鞍山市1632人)。研究发现,城市社区无认知功能障碍的老年人群中具有“自立”生活能力的比例为43.6%,自立能力随着年龄的升高而降低,后期高龄女性的自立水平最低。“失能”的老年人,即使尚处于前期高龄阶段,其就诊及住院情况均显著高于“自立”老人,生命质量的各个维度亦显著降低。由此可见,“失能”不仅给老年人造成一定的经济压力而且显著影响其生命质量。为明确老年人自立生活能力的影响因素,本研究调查了人口统计学、健康状况、移动能力、认知能力、个体行为及社会心理等相关因素。经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后,明确了男性老年人群“自立”生活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依次为:移动能力(可观测变量:独自出远门、一口气不间断走15分钟)、运动锻炼(可观测变量:散步、去公园等地方锻炼身体)、过去一年跌倒史、家庭关系、家庭自然状况(可观测变量:婚姻、居住情况)、每天睡眠时间、饮酒及营养均衡;显著影响女性老年人群“自立”生活能力的因素依次为:移动能力、民族、每天睡眠时间、过去一年跌倒史、运动锻炼、家庭自然状况及家庭关系。以上因素均以直接效应为主。慢性病罹患的效应却均未达到显著性,这一现象提示,维持或改善城市社区老年人群的自立生活能力并不受限于其慢性病罹患的情况。依据本研究的结果,我们推荐,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应改变或避免居家不出的生活方式,维持身体的移动能力,并在睡眠、锻炼、饮食等方面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家庭成员亦要多迁就老年人,努力营造和睦的家庭氛围,从而维持及改善老年人的“自立”能力,提高其生命质量,缓解老龄化对家庭及社会造成的压力。
专著列表
科研奖励列表
会议论文列表
专利列表
国内基金
海外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