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东南缘现今地壳应变分配及动力学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41874116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63.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D0407.地球内部物理和地球动力学(含地热学)
  • 结题年份:
    2022
  • 批准年份:
    2018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9-01-01 至2022-12-31

项目摘要

The southeastern Tibetan Plateau bears the crucial place to discuss the dynamic mechanism of the lithospheric deformation in the Tibetan Plateau. This project study the present-day crustal strain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spatial strain partitioning in this region, basing on the GPS observation data. Then, as a constraint, we construct the three-dimensional visco-elastoplastic finite element model, and explore the influence on the strain characteristics and partitioning that derived from the driving mechanism and factors like the gravitational potential energy gradient, drag force from lower crust weak zone, tectonic extrusion, rheology difference and block boundary faults, as to identify the relative roles of these dynamic process and controlling factors in explaining the uplift and expansion in the southeastern Tibetan Plateau. This work helps to comprehensively understand the dynamic mechanism of the lithospheric tectonic deformation in the Tibetan Plateau, and also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better understanding the mechanism of seismic disaster in the Sichuan-Yunnan region.
青藏高原东南缘是研究高原岩石圈变形动力学机理的重要场所。本项目将利用该地区的GPS观测资料,研究地壳现今应变特征及空间分配模式。以此为约束,通过构建青藏高原东南缘三维黏弹塑性有限元模型,模拟重力势能梯度、下地壳弱物质拖曳力、构造逃逸作用、流变性差异、块体边界断裂等主要驱动机理及影响因素下的地壳应变特征及应变分配模式,以甄别这些动力过程及影响因素在现今青藏高原东南缘隆升扩展中的相对作用。该工作有助于认识青藏高原岩石圈构造变形的动力学机理,同时也为了解川滇地区的地震灾害机理提供理论依据。

结项摘要

青藏高原演化的动力学机制一直是国际研究和争论的前沿热点问题,经典端元模型对认识该问题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然而时至今日,对经典模型中各驱动机理在解释现今地壳应变特征中的相对作用仍存在争议。项目选取高原物质东向扩展前缘的青藏高原东南缘作为突破口,利用区域GPS速度场数据,研究地壳现今应变特征及空间分配模式,提出了区域最大剪应变率沿鲜水河−小江断裂等大型块体边界断裂系分布,这本是构造逃逸模型最本质的特征;但这种高剪应变率终止于红河断裂,并转变为滇−缅地区张、压应变共存的应变分配模式。构建青藏高原东南缘三维黏弹塑性有限元模型,模拟重力势能梯度、下地壳弱物质拖曳力、构造逃逸作用、流变性差异、块体边界断裂等主要驱动机理及影响因素下的地壳应变特征及应变分配模式,提出了重力势能梯度、下地壳拖曳力与构造加载作用等共同控制着青藏高原东南缘现今的地壳变形特征、且重力势能梯度占主导作用的新认识,并发展了重力扩展模型。同时,模拟给出的龙门山断裂带西南段的应力结构SH>Sh>Sv较好地解释了汶川、芦山等逆冲型强震的发生。该工作提高了对青藏高原岩石圈构造变形动力学机制的认识,同时也为开展区域强震机理研究奠定理论依据。通过项目的实施,一方面收集了区域丰富的地质、地球物理、形变和多源应力等基础数据,同时也产出了主应力、最大剪应变率、面应变率等关键数据,为揭示区域历史强震活动的空间差异机理提供力学依据。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13)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1947年达日M7.7地震对巴颜喀拉块体边界断裂应力影响的数值模拟
  • DOI:
    --
  • 发表时间:
    2021
  • 期刊:
    地球物理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刘雷;李玉江;朱良玉;季灵运
  • 通讯作者:
    季灵运
Coseismic Rupture Model and Tectonic Implications of the January 7 2022, Menyuan Mw 6.6 Earthquake Constraints from InSAR Observations and Field Investigation
InSAR观测和野外调查对2022年1月7日门源6.6级地震的同震破裂模型及构造意义
  • DOI:
    10.3390/rs14092111
  • 发表时间:
    2022-05-01
  • 期刊:
    REMOTE SENSING
  • 影响因子:
    5
  • 作者:
    Li, Yongsheng;Jiang, Wenliang;Tian, Yunfeng
  • 通讯作者:
    Tian, Yunfeng
Active crustal deformation in southeastern Tibetan Plateau:The kinematics and dynamics
青藏高原东南部活动地壳变形:运动学和动力学
  • DOI:
    10.1016/j.epsl.2019.07.010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
  • 影响因子:
    5.3
  • 作者:
    Yujiang Li;Mian Liu;Yuhang Liu;Lianwang Chen
  • 通讯作者:
    Lianwang Chen
Seismogenic Faulting of the 2016 Mw 6.0 Hutubi Earthquake in the Northern Tien Shan Region: Constraints From Near-Field Borehole Strain Step Observations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s. Front
2016年北天山地区Mw 6.0呼图壁地震的发震断层活动:来自近场钻孔应变阶跃观测和数值模拟的约束。
  • DOI:
    --
  • 发表时间:
    2020
  • 期刊:
    Frontiers in Earth Science
  • 影响因子:
    2.9
  • 作者:
    Yujiang Li;Huiping Zhang;Lei Tang;Lianwang Chen;Yan Jing
  • 通讯作者:
    Yan Jing
川滇地区主要断裂带上的库仑应力变化及其对地震危险性的指示
  • DOI:
    --
  • 发表时间:
    2020
  • 期刊:
    地震地质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李玉江;石富强;张辉;魏文薪;徐晶;邵志刚
  • 通讯作者:
    邵志刚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聚合物/表面活性剂驱模拟采出水的乳化稳定性
  • DOI:
    --
  • 发表时间:
    2015
  • 期刊:
    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苗领;李玉江;李枫
  • 通讯作者:
    李枫
基于空间相互作用的中国城市群体系空间结构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经济地理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董青;刘海珍;刘加珍;李玉江
  • 通讯作者:
    李玉江
城市人力资本投入系统及空间结构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经济地理,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李玉江;陈培安;李冠伟
  • 通讯作者:
    李冠伟
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人力资本作用分析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中国人口年鉴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李玉江;李冠伟;包玉香;袁爱芝
  • 通讯作者:
    袁爱芝
锂皂石颗粒对聚合物驱采出水乳化稳定性的影响
  • DOI:
    --
  • 发表时间:
    2012
  • 期刊:
    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王燕;李玉江;孙德军;吴涛
  • 通讯作者:
    吴涛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李玉江的其他基金

多源应力数据约束下的滇西北地区岩石圈变形动力学模拟
  • 批准号:
  • 批准年份:
    2022
  • 资助金额:
    55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多源应力数据约束下的滇西北地区岩石圈变形动力学模拟
  • 批准号:
    42274138
  • 批准年份:
    2022
  • 资助金额:
    55.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