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基金基金详情
黑脸噪鹛的合作繁殖及其进化机制
结题报告
批准号:
31160423
项目类别: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
51.0 万元
负责人:
柯坫华
依托单位:
学科分类:
C0403.动物生理与行为
结题年份:
2015
批准年份:
201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
张争光、蒋平、龙婉婉、廖信军
国基评审专家1V1指导 中标率高出同行96.8%
结合最新热点,提供专业选题建议
深度指导申报书撰写,确保创新可行
指导项目中标800+,快速提高中标率
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
中文摘要
鸟类的合作繁殖是指两个以上的族群成员在繁殖期共同照料同一窝幼鸟的现象。一系列理论学说被提出用于解释合作繁殖现象,但都有其一定的局限性。合作繁殖研究领域尚未形成统一的理论框架。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还比较少。黑脸噪鹛(Garrulax perspicillatus)隶属画眉科噪鹛属,前期野外研究表明该鸟具有合作繁殖行为。本项目通过野外自然状态研究和人工操作实验,结合DNA分子性别鉴定和个体间亲缘关系分析,从个体、家族、种群和物种四个层次,对我国南方典型的亚热带山地丘陵环境下黑脸噪鹛的合作繁殖系统进行研究,以期明确其合作繁殖系统的社会结构特征,探明帮助者与繁殖者的利益与代价,揭示其所受的生态/生活史限制,并进一步阐明其合作繁殖的进化机制。本项目研究成果可为深入研究其它噪鹛属乃至画眉科鸟类的社会系统的进化机制奠定基础,为鸟类合作繁殖领域的理论研究提供新的证据,并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合作繁殖理论。
英文摘要
本项目通过对黑脸噪鹛合作繁殖系统的长达六年的研究,揭示了(1)该物种的栖息地选择偏好,黑脸噪鹛特别偏好地表具有枯枝落叶层和腐殖质的稀疏阔叶林环境。这种偏好使得黑脸噪鹛的适宜栖息地表现出呈破碎化的分布格局。(2)种群的家族群季节动态规律,其种群家族群大小具有季节性变化,冬季族群平均大小显著高于夏季族群平均大小。阐明了(3)该合作繁殖系统对特定生态资源条件的倒U型响应规律。该物种的种群育雏合作水平与种群所有家族长期具有的平均适宜栖息地面积成一元二次曲线关系。这说明黑脸噪鹛,以家族和种群为整体,其育雏合作水平与长期生态资源条件相适应,从而表明合作繁殖行为调控的生态本源。本项研究发现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可以较好地解释不同研究案例所体现的合作繁殖系统中近亲与非亲合作共存,帮助者效应的正、负效应对立,生态限制增强条件下合作繁殖水平的可强、可弱两种趋势对立。同时揭示了生态资源条件决定了合作繁殖系统的外在社会结构特征。(4)预测了我国雀形目鸟类中合作繁殖现象的普遍性。通过对我国雀形目鸟类生活史习性的统计和已知合作繁殖鸟类的共性总结,预测了合作繁殖现象在我国雀形目鸟类,特别是画眉科和鸦科中,非常普遍。这对我国未来开展鸟类合作繁殖行为进化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综上,本项目发现了黑脸噪鹛合作繁殖系统对生态资源条件的响应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本研究较好的完成了项目申请书设定的研究目标。
期刊论文列表
专著列表
科研奖励列表
会议论文列表
专利列表
DOI:--
发表时间:2013
期刊:井冈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影响因子:--
作者:柯坫华;黄族豪;郭卫斌
通讯作者:郭卫斌
DOI:--
发表时间:2013
期刊:井冈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影响因子:--
作者:刘志权;王小芳;谢根明;刘庭庭
通讯作者:刘庭庭
DOI:--
发表时间:2014
期刊:动物学杂志
影响因子:--
作者:刘志权;王小芳;谢根明;刘庭庭
通讯作者:刘庭庭
黑脸噪鹛“种群-家族群-近亲个体”三阶社会体系的生态适应机制研究
  • 批准号:
    32360266
  • 项目类别: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
    32万元
  • 批准年份:
    2023
  • 负责人:
    柯坫华
  • 依托单位:
国内基金
海外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