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虚-瘀-浊-毒”中药复方干预Alzheimer's病γ分泌酶及相关调控通路的分子机制研究
结题报告
批准号:
81173383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
58.0 万元
负责人:
李浩
学科分类:
H3302.中西医结合临床基础
结题年份:
2015
批准年份:
201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
刘剑刚、刘龙涛、刘美霞、韩淑花、梁琳、王晓媛、赵文明
国基评审专家1V1指导 中标率高出同行96.8%
结合最新热点,提供专业选题建议
深度指导申报书撰写,确保创新可行
指导项目中标800+,快速提高中标率
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
中文摘要
γ分泌酶是催化Aβ生成的终末阶段,在Aβ及老年斑形成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γ分泌酶及调控途径已成为国内外Alzheimer's病领域的研究热点。本课题组经过前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672571与30873338)的研究和积累,发现基于"虚-瘀-浊-毒"中药复方有良好的抗痴呆、减轻APP转基因小鼠Aβ毒性损害和降低γ分泌酶主要活性成分早老素1表达的作用,据此进一步提出"基于'虚-瘀-浊-毒'中药复方抗痴呆作用与γ分泌酶及调控途径有关"的假说,为验证该假说,本研究拟采用APP/PS1双转基因拟痴呆小鼠模型和人APP/PS1双基因转染拟痴呆细胞模型为评价载体,以γ分泌酶及调控通路为主要靶点,采用神经分子生物学研究技术和手段,探索基于"虚-瘀-浊-毒"中药复方抗痴呆、干预γ分泌酶及相关调控通路的分子机制,为抗痴呆药物研究寻找新作用靶点,也为中医药研究Alzheimer's病提供参考和借鉴。
英文摘要
γ分泌酶是催化Aβ生成的终末阶段,在Aβ及老年斑形成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γ分泌酶及调控途径已成为国内外老年性痴呆(Alzheimer’s disease,AD)领域的研究热点。本研究采用APP/PS1双转基因拟痴呆小鼠模型和人APP/PS1双基因转染拟痴呆细胞模型为评价载体,以γ分泌酶及调控通路为主要靶点,采用神经分子生物学研究技术和手段,探索基于“虚-瘀-浊-毒”中药复方抗痴呆、干预γ分泌酶及相关调控通路的分子机制。本课题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选用3月龄APP/PS1双转基因小鼠作为AD模型,随机分为4组,即模型组、西药组、HNYCF低剂量组及HNYCF高剂量组,同时以3月龄C57BL/6J小鼠15只作为正常对照组,给予等体积蒸馏水灌胃,每日一次,连续灌胃6个月进行相关指标检测。第二部分,选用人APP/PS1双基因转染细胞株(HEK293)作为AD模型,随机分为五组,即空白组、7.5%含药血清组、15%含药血清组、直接给药组和DAPT组,选择给药前、给药后24h和给药后48h三个时间点进行相关指标检测。结果显示,HNYCF保护体内模型的神经元及尼氏体结构或保护体外模型的线粒体功能、减少脂褐素生成,不同程度减少APP、Aβ1-40及Aβ1-42的生成(P<0.01),用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可以显著抑制γ分泌酶的活性,对其部分组分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提示HNYCF提取物可以明显改善APP/PS1模型的认知能力或病理改变,显著抑制γ分泌酶的活性,具有防治AD的作用,其作用机制与促进CDC42的表达进而降低PS1 mRNA的稳定性及活性,抑制HIF-1a的表达影响γ分泌酶与底物之间的有效结合,降低Ap-1蛋白的表达减轻Aβ的细胞毒性,减少APP的裂解和Aβ的生成相关。
期刊论文列表
专著列表
科研奖励列表
会议论文列表
专利列表
DOI:--
发表时间:2013
期刊: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影响因子:--
作者:田芳;梁琳;刘剑刚;李浩
通讯作者:李浩
DOI:--
发表时间:2012
期刊:中国中药杂志
影响因子:--
作者:官杰;蔡琳琳;胡佳;魏芸
通讯作者:魏芸
DOI:--
发表时间:2013
期刊: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影响因子:--
作者:刘美霞;刘剑刚;李浩
通讯作者:李浩
DOI:--
发表时间:2014
期刊: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影响因子:--
作者:刘美霞;刘剑刚;李浩
通讯作者:李浩
DOI:--
发表时间:2013
期刊: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影响因子:--
作者:刘剑刚;刘美霞;李晓;田芳
通讯作者:田芳
还脑益聪方干预阿尔茨海默病“Aβ-tau蛋白神经毒性交互作用”的机制研究
中药复方通过PS/γ分泌酶-Neurexin1通路调控阿尔茨海默病突触可塑性的实验研究
基于“虚-瘀-浊-毒”病机基础的配伍中药对APP转基因小鼠痴呆模型早期干预研究
轻度认知障碍中医“虚-瘀-浊-毒”有害网络的病机学研究
国内基金
海外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