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内陆印支期岩浆岩时代、成因与热演化历史研究
结题报告
批准号:
41173039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
77.0 万元
负责人:
李武显
学科分类:
D0308.岩石地球化学
结题年份:
2015
批准年份:
201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
陶继华、岑涛、李洁
国基评审专家1V1指导 中标率高出同行96.8%
结合最新热点,提供专业选题建议
深度指导申报书撰写,确保创新可行
指导项目中标800+,快速提高中标率
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
中文摘要
陆内造山及其岩浆作用研究是目前国际地质界的热点问题之一。华南印支造山带深入华南内陆>1300km,并形成远离大陆边缘(距大陆边缘500-1000km)的岩浆岩带,是一种特殊的陆内造山带,类似于北美西部科迪勒拉的拉拉米造山带(Laramide Orogeny)。研究它的成因及其动力学机制对于理解陆内造山及其岩浆作用有重要的意义。本次研究将以南岭东段印支期岩浆岩研究为基础,重点选择目前较薄弱的粤西和北武夷地区印支期岩浆岩,开展系统的岩石学、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建立华南内陆印支期岩浆岩的岩石组合特征和南北向时空分布格架,确定主要的大地构造控制因素。同时开展印支期岩浆岩的热年代学研究工作,建立华南印支期岩浆岩的热演化历史,为正确认识华南中生代广泛岩浆岩形成的动力学机制提供关键的制约资料。
英文摘要
陆内造山及其岩浆作用研究是目前国际地质界的热点问题之一,华南印支造山带深入内陆>1300km,并形成远离大陆边缘的岩浆岩带,是一种特殊的陆内造山带。本次研究以南岭东段的赣南地区为基础,重点对粤西和北武夷地区的印支期岩浆开展了系统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确定了华南印支期陆内岩浆活动以武夷山地区为起始,并逐渐扩展到内陆的湘中地区,时间上具有明显自南东向北西年青的趋势,而在北东-南西方向没有明显的年龄变化。系统的地球化学研究表明,武夷山地区广泛出露的印支期花岗岩是水平俯冲的大洋板块变陡,流体释放,造成上覆地幔发生部分熔融,并上侵到中-下地壳诱发地壳部分熔融形成的,我们认为武夷山发育的印支期花岗岩为陆内岩浆弧岩浆作用。
期刊论文列表
专著列表
科研奖励列表
会议论文列表
专利列表
DOI:10.2475/01.2014.08
发表时间:2014-01
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Science
影响因子:2.9
作者:W. Yao;Zheng‐Xiang Li;Wuzhi Li;Xian‐Hua Li;Jin-Hui Yang
通讯作者:W. Yao;Zheng‐Xiang Li;Wuzhi Li;Xian‐Hua Li;Jin-Hui Yang
DOI:10.1017/s0016756814000338
发表时间:2014-07
期刊:Geological Magazine
影响因子:2.3
作者:W. Yao;Zheng‐Xiang Li;Wu-Xian Li
通讯作者:W. Yao;Zheng‐Xiang Li;Wu-Xian Li
DOI:--
发表时间:2016-11
期刊: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影响因子:--
作者:李武显;岑涛;吕璞良;陶继华
通讯作者:陶继华
DOI:--
发表时间:--
期刊: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影响因子:--
作者:赵希林;邢光福;岑 涛;陶继华;
通讯作者:
DOI:--
发表时间:2015
期刊:地学前缘
影响因子:--
作者:陶继华;岑涛;龙文国;李武显
通讯作者:李武显
Rodinia超大陆形成初期关键岩浆岩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
南岭东段早侏罗世岩浆岩的时空分布与成因研究
南岭东段晚中生代多期次火山岩的精细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
扬子地块东南缘900-830Ma期间岩浆岩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
扬子地块东南缘四堡期岩浆作用及其在Rodinia超大陆聚合中的意义
华夏地块新元古代双峰式火山岩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
国内基金
海外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