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PBMC-β-END-μ-阿片受体途径探讨华蟾素治疗癌痛的外周机制

批准号:
81173612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
58.0 万元
负责人:
陈涛
依托单位:
学科分类:
H3210.中药抗肿瘤药理
结题年份:
2015
批准年份:
201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
简道林、胡卫、郑世玲、巩仔鹏、胡月琴、余雪琴、王泉、詹玲
国基评审专家1V1指导 中标率高出同行96.8%
结合最新热点,提供专业选题建议
深度指导申报书撰写,确保创新可行
指导项目中标800+,快速提高中标率
微信扫码咨询
中文摘要
癌痛是严重影响肿瘤患者生存质量的症状之一,迄今为止仍有约45%的癌痛难以控制。因此,寻找新的有效的治疗药物十分必要。中药华蟾素在治疗癌痛方面疗效确切,但机制不详。前期研究表明,该药的镇痛作用是外周阿片受体介导的,故无成瘾、耐受等中枢阿片现象,且药效维持时间长。其机制可能与该药对外周阿片受体的配体- - 免疫细胞源性β-内啡肽的影响有关。有鉴于此,本项目试图从免疫镇痛的角度探讨华蟾素治疗癌痛的外周机制。在建立小鼠原位癌痛和足癌痛模型的基础上,经痛行为分析和相关指标检测与干预,确证PBMC-β-END-μ-阿片受体途径是华蟾素抑制癌痛作用的效应轴;进一步通过体外细胞培养和Transwell趋化实验,研究其促进免疫细胞(PBMC)向肿瘤组织迁移、合成、释放β-END并与μ-阿片受体结合的关键环节和分子机制,为该药治疗癌痛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为开发外周免疫靶向镇痛药提供新的策略和思路。
英文摘要
癌痛严重影响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难以控制,中药华蟾素治疗癌痛的疗效显著,但其机制不详。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 确证华蟾素的抗癌痛效应是通过PBMC—β-END—μ-阿片受体途经来实现的。2. 研究华蟾素募集PBMC向肿瘤组织迁移的作用及机制。3. 研究华蟾素对在癌细胞诱导下PBMC合成与释放β-END的作用及机制。4. 研究华蟾素对在癌细胞诱导下DRG细胞合成μ-阿片受体的影响及其机制。重要结果:1.确证了华蟾素经PBMC—β-END—μ-阿片受体途经实现对癌痛觉信息传递的抑制;.2. 阐明了华蟾素对肿瘤组织募集PBMC并合成与释放β-END的关键环节和分子机制。科学意义:由于现有各种药物疗法具有诸多毒副作用,如成瘾、耐受、免疫抑制、胃肠道反应等;有些癌痛对这些疗法不敏感,以至于仍有约45%的癌痛得不到有效控制,与癌性疼痛相关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以及寻找新的经济、安全有效、作用持久的缓解癌痛的药物或疗法,已成为全球性的重要研究课题,阐明华蟾素治疗癌痛的作用机制,也为揭示中药止痛作用的科学内涵提供了新的依据。
期刊论文列表
专著列表
科研奖励列表
会议论文列表
专利列表
DOI:--
发表时间:2015
期刊: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影响因子:--
作者:张潇文;周庆辉
通讯作者:周庆辉
DOI:--
发表时间:2010
期刊: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影响因子:--
作者:陈涛;邓李蓉;胡月琴;余雪琴
通讯作者:余雪琴
DOI:--
发表时间:2010
期刊: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影响因子:--
作者:巩仔鹏;陈涛
通讯作者:陈涛
DOI:--
发表时间:2010
期刊:安徽医药
影响因子:--
作者:陈涛;巩仔鹏;胡月琴;余雪琴
通讯作者:余雪琴
DOI:--
发表时间:2013
期刊: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影响因子:--
作者:陈涛;王晶;王成双;王泉
通讯作者:王泉
基于CCL20-CCR6信号轴探讨中药QHF复方抗肝癌免疫逃逸作用及分子机制
- 批准号:81873148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56.0万元
- 批准年份:2018
- 负责人:陈涛
- 依托单位:
基于HGF/c-Met信号通路探讨中药QHF复方抗肝癌转移作用及分子机制
- 批准号:81573659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60.0万元
- 批准年份:2015
- 负责人:陈涛
- 依托单位:
国内基金
海外基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