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城市空间形态演进研究——以1849-1943年的上海旧法租界为例

批准号:
51578381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
62.0 万元
负责人:
刘刚
依托单位:
学科分类:
E0801.建筑学
结题年份:
2019
批准年份:
2015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
伍江、卢永毅、刘世杰、李颖春、郑露荞、黄中浩、倪江涛
国基评审专家1V1指导 中标率高出同行96.8%
结合最新热点,提供专业选题建议
深度指导申报书撰写,确保创新可行
指导项目中标800+,快速提高中标率
微信扫码咨询
中文摘要
近代中国留下一笔丰厚的城市空间遗产,但现行旧城改造模式忽略和破坏了其城市活力与多样性。近代城市空间体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空间类型和系统演进模式,对其开展研究可为近代历史街区保护和再生的规划设计提供基础。本课题将基于复杂系统理论,运用城市形态学分析方法,深入解析多进程、多尺度的空间系统等级化发展。.本课题将1)建构近代城市空间形态演进的理论模型,提出分阶段、分层面的空间形态演进的分析框架;2)依托申请人已建立的上海近代历史空间GIS数据库,对近代上海法租界案例开展实证研究,对建筑单体进行全面调查,完成从个体层面的基础类型界定,进而探讨在地块-街坊-城区三个尺度上的不同空间类型,运用空间聚类分析方法,剖析它们在不同进程阶段中的相互作用关系,提出空间形态演进的模式;3)与近代历史街区保护和再生的规划设计进行对接机制研究,明确值得保留的空间形态类型,确定再生地块选取标准,探究空间重组的设计策略。
英文摘要
Pre-modern China left behind a rich legacy of urban space, but the existing transformation models of old city ignore and even destroy its urban dynamic and diversity. Pre-modern urban space systematically reflects a variety of modern urban spatial types and their integrated evolution model with specific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refore the relevant studies provide references to current planning and design of historic neighborhoods redevelopment. Based on complex system theory and the methodology of urban morphology, this research will analyze multi-phase and multi-scale space evolution of pre-modern urban spatial form. .The research will 1) build a theoretical model for pre-modern urban spatial form evolution and propose an analytical framework of spatial form evolution at different phases and scales, 2) conduct an empirical study of pre-modern Shanghai French Concession based on the GIS database of pre-modern Shanghai historic neighborhoods established by the applicant. A typology of spatial form at three scales, including parcel, neighborhood and urban area will be identified, as well as their multiple features. The interaction among space of different scale at different phase will be explored through cluster analysis, and then the model of spatial form evolution will be built; 3) investigate a joint mechanism with planning and design of historic neighborhoods’ redevelopment. The spatial forms worth of reserving will be identified and the standard of choosing regeneration parcels will be established. It is followed by an exploration of multiple possibilities to restructure historic urban space.
近代化的城市空间进化现象系统性的体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早期现代空间类型,以及城市形态的空间演进模式,对其开展实证研究,解析多进程、多尺度的空间系统等级化协同发展,可为当代城市历史街区再发展模式转型提供保护与空间重构的原则与方法。.基于复杂系统理论,运用城市形态类型学分析方法,本项目开展了三个方面的实证研究。1)近代上海租界的土地重划与自主开发模式。本课题以旧乡土定居点和农业种植地为两条分析线索,在稠密的传统乡土格局基础上,在GIS平台上,通过大样本的空间发展机制和形态特征识别,提出小宗地开发利用形态及其演进的四种基本模式;2) 近代城市化中的建筑类型识别和数字化分析系统。本课题在功能和权属两个基本维度上建立分析矩阵,以多尺度、连续性的城市空间形态为基础,结合建筑空间、文化样式特征,提出了16种基本类型的定义识别,并基于GIS建立了历史性建成环境信息系统;3)大规模、分阶段、结构性扩张下的城市空间形态生成模式。本课题通过递归分析现代市政道路系统扩张与空间历史因素的妥协,对城市空间形态中的显性结构和隐匿结构进行识别,基于内部片区间差异的组织结构特征,提出了多因素联合作用下的空间形态演进生成模型。.研究结果显示:整体上,近代上海法租界城市空间形态呈现为三阶段发展、按密度模式产生了二元分区的空间形态;空间层级上,对应建筑使用、土地开发单元、市政街块和类型化的空间集聚,产生了内部的四级空间结构,以小宗地自主开发为核心机制,它们相互作用形成系统聚类;建筑上,表现出类型的多样性进程发展,支撑了多尺度的形态特征生成,特别重要的研究发现是:基于地主自住与附带开发,早期高密度城市街坊中的建筑共生-衍生关系是极具近代城市化特色的空间形态机制。.基于实证研究结果,以风貌街坊为城市形态单元的工作层面,课题探索了类型化的空间复合重构模式,有助于提高建筑遗产保护和推进城市历史建成环境的有机更新。
期刊论文列表
专著列表
科研奖励列表
会议论文列表
专利列表
DOI:--
发表时间:2017
期刊:建筑师
影响因子:--
作者:刘刚
通讯作者:刘刚
DOI:--
发表时间:2017
期刊:新建筑
影响因子:--
作者:刘刚
通讯作者:刘刚
DOI:--
发表时间:2016
期刊:建筑遗产
影响因子:--
作者:刘刚
通讯作者:刘刚
DOI:--
发表时间:2018
期刊:时代建筑
影响因子:--
作者:刘刚
通讯作者:刘刚
DOI:--
发表时间:2019
期刊:建筑遗产
影响因子:--
作者:刘刚
通讯作者:刘刚
国内基金
海外基金
